基于中医药理念的医养结合服务实现路径研究

2021-02-28 02:04刘国秋沈子清
老区建设 2021年24期
关键词:医养结合老龄化中医药

刘国秋 沈子清

[提 要]我国现阶段老龄化面临着未富先老的困境,中医药理念下的医养结合服务目前正处于政策红利期,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随着医养结合服务相关政策的全面铺开,不同地区如何探索适宜自身发展水平的中医药理念医养结合服务及建立配套措施体系,这一问题将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重点关注的议题。通过对江西省赣州市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进行实证研究,了解赣州市居民对医养结合服务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医药理念下的医养结合服务实现路径,以期为相关地区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提供思路。

[关键词]老龄化;中医药;医养结合;健康公平

[作者简介]刘国秋,赣南医学院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老年服务、健康贫困;(江西赣州 341000)沈子清,广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老年服务、卫生管理。(广东广州 511436)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公共政策视域下江西省农村健康扶贫的长效保障机制研究”(GL20233);江西省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赣南苏区农村留守老人健康贫困治理研究”(2021-020-0022)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亿人,占总人口的18.70%,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1.9064亿,占总人口的13.50%。截至2020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9亿,占总人口的13.5%。庞大并逐年增长的老年人口数致使我国养老负担繁重,养老问题格外突出。《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及“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推动中医药与养老融合发展,促进中医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在此背景下,各地开始尝试将中医药资源与当地医养结合服务实践结合起来,为老年人拥有幸福晚年做出努力。[1]

一、基于中医药理念的医养结合服务概况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和比例的上升,养老所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养老不仅是社会民生问题,也是医疗保健领域的问题。国务院出台多项政策,要求发展医养结合服务,整合医疗与养老资源,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的新模式。而中医药是具有独特优势的卫生资源,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应积极发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养老机构,探讨中医药理念下的医养结合服务的优势与前景,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目标。

(一)基于中医药理念的医养结合服务内涵

基于中医药理念的医养结合服务是在养老和医疗资源结合后,将中医药健康养生与“治未病”理念引入家庭、社区、养老机构,做到未病先防、未老先养。[2]着眼于老年人的需求,旨在维护和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并充分利用中医药在预防疾病、恢复健康方面的综合价值。通过整合中医药和养老资源,将中医诊治服务、康复服务、护理服务、文化服务等纳入老年人的生活保健和健康教育方案中。通过组织文化活动、心理安慰等工作改善老年人的精神风貌,让他们体会到社会关怀[3],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保健和养老服务,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二)推行基于中医药理念的医养结合服务可行性分析

1.中医适宜技术易传授,服务可获得性高

“简、便、效、廉”是中医适宜技术所具备的独有特征,中医适宜技术在疾病诊治与护理保健上有其特有优势。中医治疗方式操作简便,如针灸、推拿等,不需要高端繁杂的仪器设备,不需要支付高额的养老费用,大部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养护院等医养结合服务机构都有此类卫生服务供给的能力,适宜广泛运用到养老工作中。

2.中医药服务受众广泛,需求量大

中医药、中医施治技术、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与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相辅相成,在老年群体中获得了广泛认同。许多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也热爱通过太极拳等传统运动和针灸、拔火罐等中医治疗技术来养生保健与强身健体。这不仅让老年人的体质得到增强,更让他们通过集体活动消除了内心的孤独感,每天保持愉悦的心情,满足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因此,基于中医药理念的医养结合服务在老年群体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适宜推行。[4]

二、江西省赣州市医养结合服务现状

(一)赣州市传统的医养结合服务

2016年赣州市被确定为国家级医养结合服务示范市,进行了一系列医养结合服务方面的探索。

1.医疗机构内设养老部门

赣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积极探索,在全省率先成立康复治疗中心,致力于打造健康、康复、养老、医疗、娱乐一体化的医养结合新模式。医院要求老年医学科提高老年疾病的诊疗技术水平的同时发挥医院的康复医学、传统医学中医的作用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技术服务。每名护理人员必须落实责任制度,按照指定的流程护理老人,每天填寫流程记录。实时监测老人的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再进行医疗介入。以爱心、细心、贴心换取老人的安心、放心和开心,真正让老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2.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

赣州添立养生院与赣州市立医院合作,作为医养结合试点项目。赣州添立养生院贯彻以营养调理为主,兼具医疗照护的方针。结合赣州市立医院提供的优质资源,该养老院推出营养饮食、改善体质与健康管理等服务内容,提供以慢性病调理和运动康复为核心的个性化化疗和心脏训练护理服务。依托专业的健康管理能力和充满爱心的个性化服务,为中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与康复疗养相结合的医养结合服务。

3.养老机构内设医疗部门

三康庙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立了一个占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的综合性老年养护中心,老人可以享受医疗保健、康复护理、休闲娱乐服务,也有社区管理人员组织对老人进行日间照护,帮助行动不便或伤残失能老人购买生活必需品,提供上门照料服务,也推出了水电费社区统一缴纳的服务,为区域内老年人的生活提供切实便利。并在春节、端午等节假日为空巢老人送去爱心慰问。养老服务中心设置了医疗康复区,实现了对失能、失智老人集中供养,并配有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使医疗与养护服务无缝链接。

(二)基于中医药理念的赣州市医养结合服务探索

赣州市三康庙养护院和下壕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医养结合服务立足社区,由江西添福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运营,主要提供养老服务、专业养老咨询服务、健康管理咨询服务和老年人康复护理服务等。三康庙养护院设有专门病床为慢性病重症老人提供长期照料及护理服务,医疗服务供给主要对接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为老人建立专门的健康档案。但由于缺乏中医药相关从业人员,居民若要获得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治疗服务需要自行前往中医诊所或中医医院。养护院主要组织了太极拳锻炼的体育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生活,也负责中药适应症普及服用注意事项社区宣传,并根据季节时令宣传适宜的中医药膳食谱,如春季养生侧重养肝健脾,宜食参芪薏米粥、大枣、山药等,夏季适合益气生津的补品如枸杞、北沙参等,不宜选择阿胶、鹿茸等温热滋润的补品。通过在宣传栏张贴相关画报和印发小册子的方式向居民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和常見中药适应症的知识。下壕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要负责日常工作组织和养老用品的发放,主要针对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较好的老人,不设病床,对接三康庙养护院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小艾之家福寿路养护院是赣州市青峰医药集团下属的一家民营疗养照护机构,消费人群以中高收入老年人群体为主,集医疗康复、养老、健康管理、文化娱乐为一体,为老年人提供全面、专业、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与赣州市中医院、赣州市人民医院相对接。由来自三甲医院的医生每周提供咨询,该机构由具有护士资格证的专业人员提供护理服务,共有医师、护士、康复治疗师、药剂师、营养师、护工等专业人员组成的技术团队180人。会每日发送健康监测报告给老人直系亲属,并为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针对中医药理念下的医养结合服务,已提供针灸、拔火罐、推拿等中医服务,在老人的日常饮食中提供药膳和中药滋补品,同时在休闲时间对老人进行中医药健康教育、健康咨询与指导,包括常见疾病如风寒风热的中医药疗法、不同类型中药的烹煮食用方法及特殊患病人群的中医药使用禁忌等。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普及的娱乐活动主要是太极拳和书法。中医针灸、熏洗设备尚未购置,没有对外营业,无法得知其在老年群体中的真实认可度。由于其定位面向中高收入老年人,收费标准依老人健康状况和老人自行选择居住条件而定,最低标准为3500元/月,而大部分赣州市居民可接受的养老费用在每月3000元及以下。由此可见,这类中高端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提供的专业照护在现阶段不可能全面铺开,不能作为本地区养老事业发展的广泛借鉴,而只是个性化养老的一种探索案例。

三、中医药理念下赣州市医养结合服务的需求调查与分析

(一)数据来源

将赣州市设有医养结合服务中心的社区作为调查点,运用深入访谈法了解医养结合服务的开展情况、医养结合服务工作中中医药理念的运用情况及中医药服务的供给情况。访谈对象为赣州市添福养老三康庙养护院、下壕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及小艾之家福寿路养护院三家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问卷调查对象为调查点内所有对医养结合服务有潜在需求的人群,涵盖老年人、中年人和青年人。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经济状况,以及对医养结合服务的了解程度、选择偏好、中医药理念下的医养结合服务需求情况、中医药理念下的医养结合服务认知情况等信息。共计收集调查问卷166份,有效问卷160份,有效率为96.3%。调查对象需要符合以下四个条件:(1)在本地居住时间>6个月;(2)本人或家属对养老服务有需求;(3)认知及理解能力正常;(4)知情同意本次调查。通过这四个标准初步筛选问卷发放的群体,最终确定调查对象。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中女性占比为55%,男性占比为45%;年龄30岁及以下占比50%,31岁—40岁占8.7%,41岁—50岁占17.5%,51岁—60岁占21.9%,61岁及以上占1.9%;期望养老费用1000元及以下占10%,1001元—2000元占28.7%,2001元—3000元占48.1%,3001元—4000元占5.8%,4001元—5000元占4.4%,5000元及以上占3%。

(三)对医养结合服务的知晓情况及态度

从未听说医养结合服务的人群占31.8%,基本了解人群占11.3%,十分了解人群占1.9%,听说过但不十分了解人群占55%。在调查对象中,85.6%的人群认为有必要开展中医药理念下的医养结合服务,12.5%的人群认为可开可不开,仅有1.9%的人群认为没必要开展中医药理念下的医养结合服务。在选择中医药理念下的医养结合服务的原因方面,22.2%的人群由于家庭成员没有时间照顾老人而选择中医药理念下的医养结合服务,25.6%的被调查者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状况需要而选择中医药理念下的医养结合服务,而有19.4%的人群为满足老人的心理需要和精神关怀选择医养结合服务。关于不选择中医药理念下的医养结合服务的原因,5.7%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医药理念下的医养结合服务的费用较其他养老院更高,有10.7%的被调查者家中老人身体情况好,认为不需要特殊的养老照料,10.1%的被调查者不愿选择机构养老方式,同时也有6.3%的被调查者不认同中医药的治疗康复保健作用。

(四)不同年龄人群对中医药理念下医养结合服务的需求分析

不同年龄组的人群对中医药理念下医养结合服务内容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著性水平α值定为0.05)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同年龄组的人群对健康教育咨询、中医药膳、中医养生操这三类医养结合服务内容的需求不同,需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是因为很多老年人本身患有慢性病,对他们来说养老服务的首要任务是治疗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基于这种考虑,他们可能对中医药膳、养生操这种日常保健服务需求不大。我国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念相关政策出台于21世纪初,许多中老年人在自身成长过程中较少接触到这方面的知识,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采取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注重自身健康管理。因此,在健康教育咨询需求方面,不同年龄人群存在差异。现有调查资料也表明,人们更看重中医药在防病、治病方面的作用,因此全人群在医养结合服务中都普遍关注艾灸、推拿、拔罐等技艺和中药等对个体所患疾病有直接治疗作用的服务,也即更注重医养结合服务中的“医”。[5]同时,随着疾病谱的转变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信息大数据系统开始广泛被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健康档案在分级诊疗和疾病的综合施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全人群对中医健康档案服务的需求也为当前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思路。通过建立个人中医健康档案,了解个人在体质方面的差异,定制个性化的食补、疗养方案,是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的方向之一。

四、基于中医药理念的医养结合服务实现路径

中医主张的脏象五系统学说和气血精津液神学说需要与时俱进,使用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加以分析佐证,阐述其治病原理,让更多人看到中医体系的科学性与严谨性。[6]要发掘中医药传统理论学说在疾病诊治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将中医药理念运用到养老照护事业中来。基于中医药理念的医养结合服务具体实现路径如下:

(一)发掘更多中医药人才,鼓励医师多点执业

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来改善从业人员福利待遇及工资收益。我国的医学从业人员众多,医疗体系的就业压力很大,医生和护士在择业时除考虑传统的医疗卫生系统外,也可选择目前尚处于发展上升期的养老产业。养老机构也应提升自身的发展眼光,与时俱进,开发更多的专业服务的基地,吸引更多人才提供医養结合服务[7]。探索医生在医疗机构和老年人护理机构的不同地点执业,并在人员配备、培训和晋升方面给予职业发展成就激励,以减轻当前老年人大多选择居家养老给子女的压力。在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中医药体质辨识工作,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预防保健作用,从而使中医药成为老年人预防疾病、康复疗养的一种选择。

教育主管部门要促进中医学科与其他学科体系的融合发展,如加强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高校应对口培养贯通中医养生理论与现代西医知识的人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拓宽中医药在临床诊疗方面的应用,养老机构也可多开展中医养生理念和养生方法宣教。通过政策扶持的方式鼓励中医药相关专业学生在医养结合服务领域内就业。多管齐下,多方合力,共同促进中医药理念下医养结合服务的发展。

(二)加强中医药理念下的医养结合服务社区宣传,提高知晓率

当前赣州市三康庙社区、下壕塘社区的医养结合服务包括出诊和家庭病床服务、转诊和会诊服务、健康教育电话咨询服务,这些服务都是基于现代医学和西医循证医学思路进行的,除组织太极拳锻炼活动强身健体,体现中医药理念下的医养结合服务理念外,其他工作与中医药无明显联系。针灸、推拿等服务主要是老年人自行去中医诊所购买获得的,社区提供中医药理念下的医养结合服务的力度存在明显欠缺。而以小艾之家福寿路养护院为代表的机构养老方式,除医疗保险不覆盖、收费高外,推行的阻力更多在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居家养老观念深入人心,居民对养老机构存抵制心理。

目前中医药理念下的医养结合服务仍处于概念起步阶段,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方面都需进一步落实。尽管中医适宜技术在群众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然而在养老服务中,中医药理念的利用率仍然不高。大部分老年人不了解中医药特色的医养结合服务使得他们更多选择居家养老,许多群众将熟知的、浅显的生活经验等同为中医药知识,将一知半解的中医技能胡乱应用,这些都不利于中医药理念下的医养结合服务的推进。[8]应加强医疗机构的宣传阵地建设,动员医务人员做好健康宣教,帮助老年人认识中医药在疾病疗养和日常护理中的优势。

(三)制定统一行业标准,规范服务提供方行为

医养结合机构的管理者应当明确其提供服务的性质、服务对象和服务目标。改进医疗服务管理系统,制定和改善行业标准,以应对当前日益变化的养老服务需求。[9]政府需设立联络渠道,听取多方意见,制定出符合地方发展实际的管理政策,规范医养结合机构的运营。同时做好相关医疗机构审批登记和医保定点资质审批工作,从法律层面明确医疗服务介入养老服务的范畴责任,明确不同部门负责的不同领域,有效避免权力交叉导致的权责不明现象。事事皆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才能真正保障医养结合服务机构中老人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并严厉打击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故意忽视、虐待老人的行为。

(四)改变管理归口混乱的现状,健全医疗保险机制

当前养老服务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医养结合服务纳入医保体系缺乏制度支持,成为医养结合服务难以大规模推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协调分管医疗工作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分管养老工作的民政部和负责中医药工作的中医药管理局三方工作,处理好多头领导、多方交叉管理,却多方管理缺位、责任推诿等问题,健全各部门协同的政策体系是关键。[10]在此基础上,可借鉴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设置长期照护险,保障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权。

[参考文献]

[1]邓敏,周晓平.中医药特色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分析与医养服务供给对策[J].中国卫生统计,2017,(2).

[2]唐敏,吴海波.基于医养结合的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7,(5).

[3]李华章,郁东海,娄继权,王凡,孙晓明.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SWOT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0,(3).

[4]刘师嘉.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7.

[5]张宏如,徐森磊,顾一煌.基于健康管理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模式[J].中国健康教育,2016,(9).

[6]倪享婷,刘盼,陈奕帆,姚斯怡,徐鑫,邓敏.慢性病老年人健康素养对中医药特色医养需求的影响路径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20,(10).

[7]孙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特色医养结合病房模式探讨[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6.

[8]郑寒君,汪文新.中医药特色社区养老的理论阐述与路径创新[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16).

[9]廖生武,朱宏,谭碧慧.社区老年慢性病人群“互联网+医养结合”健康管理服务的困境及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19,(7).

[10]刘德春.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8,(11).

猜你喜欢
医养结合老龄化中医药
老龄化是医药行业的福音吗
健康月历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唐山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政策研究
医养结合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