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精彩的语文常态课之我见

2021-02-28 22:09眭红英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4期
关键词:常态语文课堂

眭红英

每个语文教师,都参加过甚至主讲过许多次教研课,在这些教研课上,教师的语言精妙绝伦,教学的环节如行云流水,学生的回答积极踊跃。可是,这样的教研课往往是许多同仁共同磨课的结果,是执教者反复试讲的结晶,它与教师常态化的语文教学相去较远。那么,如何构建精彩的语文常态课?如何在有效的准备时间内(比如要上一节课,只给你一小时准备时间)把语文课上得对学生富有吸引力?这里面有哪些一般规律可循?长期以来,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谨将这些探索和作法写出来,希望对广大同仁构建常态化的语文高效课堂,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一、精彩的语文常态课,应该是以广泛阅读为底色的课堂

现在的语文课,有一种以考定点的倾向,考试要考什么,课堂上就互动探究什么。这种过度的技术主义倾向,在短期内固然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可它却是与语文教学的本质背道而驰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展现自己广泛地阅读功底,这是展示语文教师魅力的名片。

学习林海音的《窃读记》,这篇课文描写了两种阅读场景,一是藏身于众多顾客中窃读,一是下雨天在书店中窃读。文章生动地描写了自己窃读时的动作、神态和心理,展现了窃读的快乐和收获。文中两次描写饭香,是为了展示窃读的吸引力,为揭示中心“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铺垫。教师如果能给学生分享林海音的另一篇作品《爸爸的花儿落了》里面的父女相处场景,理解结尾句“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多种含义,以广泛的阅读为底色,那这节常态课将会变得分外精彩。

这就要求教师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不是直接阅读教材教法、教学设计之类的专业书籍,而是进行与专业无直接关系的公共阅读,培养人文主义气质。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桶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泓湖,而坚持阅读,挤时间阅读,就是拥有这一泓湖的重要手段。

精彩的语文常态课,也要给学生展示阅读成果的机会。如学习白居易的词《忆江南》后,教师一般都会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写江南美景的诗词,如《江南春绝句》等,这时,我们如果不仅让学生朗读这些诗词,而且能指导学生思考它描述了江南怎样的画面,这幅画面还能让学生想像到哪些内容,那么这节常态课的学生阅读底色打得较浓了,学生也能逐渐领悟中国诗歌言简意丰、意内言外的神韵了。

二、精彩的语文常态课,应是师生和谐平等的课堂

师生在课堂上的平等,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要真正做到和谐平等,并非易事。大家都知道一种现象,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发言争先恐后,十分踊跃,想像力天马行空,十分活跃,可进入五六年级后,发言的踊跃度、想像力的活跃度大不如前,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师剥夺了学生的思考权、表达权和评价权,忽视了学生思维的童趣性,较多的条条框框、参考答案禁锢了学生的头脑。要做到课堂的和谐平等,我们就要尊重学生的思考权、表达权和评价权。如学习《窃读记》后,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我到书店多次窃读,是否侵犯了书店老板的知识拥有权,窃读算不算偷?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如果抱着主题先行论一味驳斥学生的想法,那就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力。正确的做法是,首先肯定学生思维的独到和创新,并告诉学生,老师不给学生所谓参考答案,等学生初中道法课学习法律常识后,自己得出正确答案。

三、精彩的语文常态课,应该是高效,至少是有效的课堂

高效课堂,至少是有效的课堂,是目前教学研究的热门词汇之一,它包括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过程的有序和教学效果的达标,它强调学生在课堂学习上的生成,它反对在师生互动中的表面热热闹闹而实际收效甚微。对于高效课堂,相关专著颇有论述,这里只谈谈实现有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手段:勾划圈点批注习惯的养成。

“不动笔墨不读书”,作好笔记是语文高效课堂的要素之一,也是学生复习的有效依据。指导学生作好笔记,要给予学生记笔记的时间,要指导记笔记的要点和方法,要训练学生联结关键词成为句子的能力。如果能坚持指導学生作笔记,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如学习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要求体会“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正确体会是:这句话分析了溪流样子变化的原因,运用排比方法,从形状、水的流速、声音三方面描绘了溪流的变化,也烘托了作者游览时愉快的心情。如果学生口述后不作笔记(我们的一些公开课就是这样做的),那么这种课是效果甚微的,如果要求学生全文抄写笔记(我以前就是这样做的),那么,学习会变为死记硬背,课堂是低效的。较有效的作法是:指导学生记下关键词:排比形状、水速、声音,烘托心情,并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连词成句的训练。

四、精彩的语文常态课,是师生都会进行自我反思的课堂

提起自我反思,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讲课后的反思,但仅仅有教师的课后反思是不够的,《论语》中说:思而不学则殆,这里的思,我认为不仅仅指思考,也指反思。

1、学生要学会反思,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上完一节新课后,我会给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自我反思,反思课堂学习中的不足,包括知识的遗漏和上课走神的情况,也反思脑子中那些一闪而过的创新想法,这样能较好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学完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后,一位学生说:“我想,我们如果找五个同学,分别扮演白发夫妻、大儿、中儿、小儿,边表演边背诵,也可以边表演边播放《经典咏流传》中的歌曲,大家就可以开心快乐地学习诗词了。”你看,这位同学的想法是不是对老师教学颇有裨益,实现了教学相长。

2、教师要学会进行教学反思。实现自我反思有两个途径,一是对照教学设计,进行自我反思,看是否完成了规定的教学流程,是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机应变地对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教师的课堂其实跟体育比赛一样,学生情况瞬息万变,教师的教法也要相应调整。二是对照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自我反思。通过学生作业情况,通过个别谈心,问卷调查了解自己教学的效果,让学生情况成为照亮自己前行的一面镜子。限于篇幅,这里不再举例。

上好精彩的语文常态课是小学语文教师的永恒追求,也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过程。愿笔者的这些体验能对你实现这一永恒追求提供一些帮助。

猜你喜欢
常态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智珠二则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