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应对疫情的思考与研究

2021-02-28 22:09王凯王芳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4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王凯 王芳

【摘要】新形势下高校应对疫情的处理方式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整个国家、社会的和谐稳定。疫情期间网络舆论甚嚣尘上,许多大学生纷纷参与其中,针对此,高校应从加强网络舆情前期监测、强化网络舆情中期引导、夯实网络舆情后期评价等方面入手,有效引导网络舆论传播,刻不容缓;高校应着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共同发力,全过程多方位加强思想沟通,带动学生干部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不断创造和谐教育环境,树立战“疫”必胜信心。

【关键词】应对疫情;高等学校;网络舆情;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是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的国之栋梁,是构建和谐社会乃至民族发展进步的兴旺之基,培育大学生的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高校如何应对疫情以保障自身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提升新形势下高校应对疫情的意识,提高新形势下高校应对疫情的处理能力,是当前高校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大问题。

一、加强微时代下高校面对疫情网络舆情的监控

舆情是公众对于当前社会及其社会现象、问题所表达的立场、看法、态度等的总和。网络舆情指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对于新闻事件及社会现象关注所引发的认知、态度、情感及行为倾向等的集合。微时代下,互联网是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情的放大器,是高校学生获取信息、沟通交流、传播舆论的重要渠道,而且大学生群体更是网络信息时代下的主要参与者。高校网络舆情是学生思想动态晴雨表。但自疫情爆发以来,网上不实虚假言論日益增多,混淆视听,扰乱人心,但高校在引导学生面对网络舆情保持清醒认知、明确是非黑白、关注官方消息的处理能力却参差不齐。如何在当前微时代下的疫情关键期更好应对网络舆情,引导网络舆论传播方向,树立战“疫”必胜风向标,重中之重,刻不容缓。

高校网络舆情伴随显著特征。传播速度的迅捷性。新一代电子产品以及智能手机在高校的普及,导致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传播突破了以往人际传播的局限,实现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相结合。[1]微时代下,通讯工具花样繁多,手机成为麦克风,传播渠道四通八达,随时随地发布信息,评论互动即刻呈现。这些优势突破了传统网络媒体的桎梏,使很多在官方渠道得不到满足的学生纷纷转战网络,寻求信息,发表观点,抒发情绪,实现主张。[2]海量信息的生成,谁也不知哪条会演变为网络舆情,这也让高校管理者无所适从,难以管理。传播内容的非理性。微时代下网络媒体传播渠道四通八达,尤其近年来市场化运作使得网络媒体的报道方式无孔不入,对于突发事件不知不觉中被赋予了舆论监督权。伴随而来的,是新闻报道的选择性与偏见性有所加重。网络虽开放,但网络监管和网络立法却相对滞后,社会公共道德对于网民个体约束力的效果往往不理想。而网络消息的匿名性也及容易引诱辨识能力较弱、自控能力较低的大学生非理性发帖,使得情绪化语言予以发布,过激、负面情绪滥以发泄,极易煽动大学生群体情绪,呈现不同程度的扩散。传播主体的群体性。目前,当代大学生是网络主体力量,年龄偏年轻化,心理素质较为冲动,在网络上的发言难免跳脱现实依据。且在网络舆论扩散过程中,学生群体不仅是旁观者,由于学生群体年龄、经历、思维方式具有高度的同质性,使得彼此之间更易达成一致性意见,更是参与者、行动者。对网络的熟悉使得他们好奇心更重,表达意愿更为强烈。

针对以上情况,在微时代下高校应积极面对,主动出击,进一步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有效应对。加强网络舆情前期监测。网络舆论的功能与影响随着科技的发达也越来越强大。大学生们最主要的舆论聚集地,由于疫情推迟开学的原因,由现实班级、宿舍场所转移到了虚拟的网络平台。高校必须树立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的重大思想,做好前期监测工作。建立健全校园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可通过微媒体关注消息,如校园贴吧、校园论坛、微信、微博、QQ等平台,做好网络舆情的收集工作。通过分析、筛选高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公众所关注的信息,及时把握心理走向,建立有效方案,及时疏导,维护校园网络舆论稳定。高校宣传部门、学生工作管理部门、保卫处可借助微媒体平台及时掌握校内外信息,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网络舆情隐患,做好应对预案。强化网络舆情中期引导。疫情期间,网络上不实言论纷纷,由于微时代下信息传播的及时性,高校大学生易第一时间获取消息并发表个人言论,因此也容易致使不实消息再次传播,形成负面影响。201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施行《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的通知:“进一步健全高校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增强高校信息公开的主动性、权威性。”高校应及时公开信息,关键时刻表态,通过学校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及时、公正发表信息,主动获得话语权,引导师生、家长、社会公众及时了解真实信息,做出理性分析与判断。当看到高校及时公布信息,并符合事实,那么虚假信息将会退去热度,直至消失。此外,高校宣传部门可大力弘扬疫情期间身边的战“疫”抗“疫”的正能量人物典型,如为疫情做贡献的典型学生榜样,更易引起学生群体共鸣,共同遵守特殊时期特殊规定,凝心聚力,树立战“疫”必胜信心,为疫情期间的舆论引导工作展现高校应有的担当。夯实网络舆情后期评价。当网络舆情回到正轨,事件得到圆满解决后,高校也要做好善后工作。注重平时培养学生网络舆情意识,2013年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可通过开设媒介素养课程和专题讲座,指导、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网络,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理智区分网络真实和社会真实,从而做出正确的事实判断,具备基本的网络素养,可做到去伪存真。此外,将现行网络法律法规纳入在校大学生通识教育之内,在全校性普法教育中将网络犯罪设立专题,充分引起学生对于网络犯罪问题的警醒与重视,从而正视自身网络言行,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完善自身的同时也能保持理性思考,担负社会责任,为社会有序发展贡献力量。

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加强沟通树立战“疫”必胜信心

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便是思想沟通。通过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增强疫情期间学校与停课在家学生间的密切联系,沟通的畅通性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可更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以下问题的存在使得思想沟通介入本次疫情高校合理处理的必要性。

学生群体行事的冲动性。青年大学生是高校组成的主要群体,大部分学生还处在学习、思考人生、探索世界的阶段,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年轻是青春的标志,在这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爱国主义情怀,有明辨是非的正义感与上进心,有敢想敢做、用于担当的精神;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涉世未深,遇事判断是非的能力不足,看待问题容易片面,行为易冲动且欠考虑后果,情绪不沉稳易偏激,且本身自控能力较弱,一旦周围发生公共事件,因从众心理作祟也易被卷入进去。起初参与的动机可能是好的,但由于使用方法的不恰当,可能结果适得其反。如本次疫情爆发前期,网络舆论甚嚣尘上,很多大学生因以上种种原因参与其中,所以高校应及时沟通、及时发现与处理,不能由任其继续发展演化。此外,在校大学生近年来心理类问题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全国在校大学生有近10%存在中等以上心理问题。疫情期间,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身心健康等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如若处理不好则可能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等产生负面影响。据对川、渝、滇等地10多所高校的调查,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方面的思想心理教育,有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这一工作刚刚起步。高校必须重视突发事件如本次疫情事件期间的学生心理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这也使得高校必须做好心理疏导与思想沟通工作。

面对本次疫情,与学生的沟通时效要及时,力度要加强,内容要有效。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切工作的排头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维持高校稳定、保护学生心理有着明显的作用。思想沟通是交换想法、协调关系、舒缓情绪的必要途径,是高校在学生群体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这其中发挥着搭建桥梁、保障沟通畅通的重要作用。高校辅导员是平时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对他们了解最多的人,既是平日在校面对学生时的管理者与指导者,也是遇到困难面临困惑时的被求助者与被倾诉者。高校辅导员要在疫情特殊时期密切关注学生动态信息,深入学生群体,切实做好思想沟通工作,以保障疫情期间学生思想的稳定性。当前,“停课不停学”政策下学生们大多居家未返校,高校辅导员要通过线上方式深入学生群体当中,及时沟通,远程指导,与任课教师积极取得联系,与学生家长主动互动,主动参与到学生居家学习生活日常中去。确保及时、真实地了解学生们目前疫情期间所思所想所行,从思想行为轨迹上判断当前学习动向、情感动向、人生价值取向等,为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在沟通过程中,要注重关心学生心理上的需求,寻求与学生形成思想上的共鸣,从而达到平等沟通。并通过尝试新办法、利用新途径、掌握新技巧,对学生因材施教,提高沟通有效性。疫情期间,更应着重学生的安全教育及心理教育,引导学生们保有浓厚的家国情怀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高效的沟通需高素质的人才,应加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沟通工作中的重要一项,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沟通水平的前提。[3]当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不仅仅指人数上的,要贯彻落实《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更倾重于素质和水平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高校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招。虽当前各高校有较为庞大的思想教育团队,但不乏存在人员素质稂莠不齐、缺乏有效考核评价机制等問题。针对此,高校更应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培养,在疫情期间发挥不可替代思想引领作用。通过当前线上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等,引导大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树立国家战“疫”必胜信心。以本次疫情中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人物榜样为典型,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本次战“疫”抗“疫”之中,从自身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能,自觉做到“停课不停学”,努力提高人文素养,将小我融入大我,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努力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思想,增强战疫抗疫必胜信心,力争将本次疫情在学生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此外,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干部作用,在学生群体中树立正面典型作用。学生干部是高校管理的先锋队,这支队伍人数众多,来源于学生,对班级情况熟悉,与同学们沟通渠道通畅,易于互动,这些优势为提高沟通有效性奠定了坚实基础。疫情当前,学生干部可充分发挥带头组织作用,在各班级、各专业、各学院,利用微信、微博、QQ等,开展以“战疫抗疫我们一直在行动”为主题的线上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激发大家疫情特使时期共克时艰、用于担当的新时代青年精神,将组织工作的严肃性与活动的创新性结合起来,在注重个人成长的同时,为本次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终胜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干部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加强学生间的思想沟通,实现学生间相互疏导,共同应对本次疫情。

参考文献:

[1]何涌,彭文姣.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现状与新渠道[J].高校教育管理,2012,5.

[2]范渊凯,王露璐.网络舆论及其道德作用的呈现[J].江苏社会科学,2011,4.

[3]王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研究[M].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王凯,女,山东潍坊人。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王芳,女,山东潍坊人。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