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树德润美的现存问题与对策

2021-02-28 22:09侯春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4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小学音乐对策

侯春

【摘要】在树德润美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功能备受关注,现如今如何构筑更具趣味的音乐课堂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相关工作者积极研究与讨论的话题。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程改革工作的展开带来了新变革,在技术的助推下许多新型教育方式得以出现与完善,在实践中收获颇丰,而将其运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大的趋势。本文基于树德润美,对信息化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者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音乐;树德润美;信息化教学;对策

小学音乐核心素养是一个全面且具体的概念,其涵盖了自主学习、音乐素养、美学素养、团队协作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其最关键意义就是让小学生能够在兴趣驱动下展开自主探究,在体味音乐魅力的同时提高自身艺术修养与音乐审美能力,在知识、精神和道德等多个方面都能有所进步,在积累过程中催动音乐创造力与想象力,学会用优美旋律和动人的歌声去呼应内心情感,最终达到提升审美的目的。除此之外,学习与深入了解音乐文化也是极为重要的,学生要对音乐艺术所覆盖或延伸的诸多领域有所了解,从艺术形式、文化特征、艺术连接性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养。

一、信息技术应用对小学音乐课堂实现树德润美的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的出现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缩短信息传递时长的同时拓宽了信息传递渠道。生活中,我们随处都能听到或看到和音乐有关的元素,如手机上的歌星屏保,视频中的优美乐声等,可以说音乐这门由人类所创的艺术形式在新技术的加持下再次加深了与造物主所在族群的羁绊,以至于听音乐、谈音乐、创音乐成为了一种时代风尚,让音乐达到全民共享、全民共创高度的信息技术也已成为该艺术传播的主要依托。

小学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入最直观的优势就是可快速搜集互联网中的优质内容,以起到丰富教学资源的效果,而其具象化展示功能更能在视觉、听觉的相互簇拥下打开学生的兴趣之门,让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小学生能够在“听”的同时,用“看”来加深印象,对接触新知识和巩固旧知识有良多裨益。此外,相比于传统的黑板与白粉笔,基于信息技术的诸多硬件更适合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的学生们,不论是多媒体上的计算机,还是能实时呈现讲授内容的投影仪和幕布,在其心理的印象是“神奇”的,学生在听课或参与活动时会更加积极主动,进而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升核心素养,更好地感受音乐中的道德力量。

2、帮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

传统的音乐教学主要是通过黑板和一些基本的乐器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费时费力,难以让学生产生充分的学习兴趣,无法充分调动小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而信息技术的出现对于教育领域是一次重大变革,信息技术能够对教学内容的丰富,让音乐的学习从范围比较狭窄的审美改为动态且对象丰富的审美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课程的学习,更有助于学生发挥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且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广泛,信息技术本身的不断发展和各种音乐信息资源的持续丰富,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课堂上的音乐欣赏资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提升自身的审美。

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前,能够直接从网上下载各类教学资源,选择优质教学资源能更好的展现课程内容,促进学生熟练记忆,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除此之外,学生也可通过自己在网络上寻找相关教学素材,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二、树德润美背景下小学音乐信息化教学的现存问题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只将音乐教材作为教学的唯一工具,缺少对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而在应用信息技术时,一些教师仍然没有完成教学理念的转变,只不过把教材内容搬到了电脑上。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很难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也无法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激情和动力。另一方面,识读乐谱等音乐知识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对于教学的态度过于死板,就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丧失。

在传统教学观念下,一些学校或教师缺少对音乐学科的充分重视,音乐课程安排少,而且经常被占用。当前的情况虽然有所改观,但总的来看,教学时长仍然有所不足。小学生对于学习内容会逐渐淡忘,但是仍然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小学生对于音乐课程印象不深刻,或者小学生不明白音乐课程的意义所在,音乐课堂就会逐渐变为简单的聆听音乐,在音乐知识教学方面会出现巨大的漏洞。还有教师因为不重视音乐教学而很少考查学生的能力,会在无形中暗示学生音乐学科并不重要,教学效果会进一步下降。

三、树德润美背景下小学音乐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对策

1、把握学生审美能力

基于多媒体信息技术教育模式之下,教师不仅要注重教育模式的创新,还要围绕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选择最佳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展现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科素养。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有待提升,对于音乐作品的音高、和声、调式、风格无法准备把握,教师一定要围绕作品所要表达的情绪与情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不同的教育氛围、教学方法,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感知到学习音乐知识、演唱音乐作品的趣味性,这样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才深刻感知音乐作品。

同时,小学生的好动性、创造性比较强,并且自我意识较为强烈,因此,在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重個别化、分层化、多元化,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审美需求与学习差异,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成为音乐课堂中的主体。除此之外,小学生容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影响,由此,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开始的时候,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课堂导入,这样才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实现传统教育和信息化教学的深度融合。

2、课堂趣味审美导入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果学生缺乏对音乐的兴趣,那么教师再用力,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最终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首先放在课堂的趣味导入上。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以图片、视频、音频相结合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适当引入课外资源,从而带给学生丰富的直观刺激,让学生能够带着强烈的兴趣、好奇心和一定的审美理解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例如,在进行音乐游戏“小乌鸦爱妈妈”时,教师可以先使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母爱和亲情的公益广告。一般这种广告不仅有清晰易懂的故事情节,还会有与之搭配的优美音乐。通过公益广告,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对音乐魅力的认识,发现视频中的音乐给自己带来的审美感受。随后再展开教学,效果会好得多,学生不仅能够获得音乐审美能力的进步,也能在亲情的感召下提升道德水平,相比于教师直接切入教学内容展开教学活动要有效得多。

3、鼓励自主复习感受

当下,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关注信息技术。这一点上文的论述已经充分说明,不再赘述。而除了课堂上的应用之外,教师还应借助信息技术,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复习,即利用家中的信息化设备自行聆听音乐,巩固所学知识,根据自己的需要寻找并了解其他音乐作品,以自主且个性化的方式满足自身的审美需要,加深对音乐的认识,感受音乐中道德與情感的力量。长期坚持下去,还能培养起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对学生在道德品质、音乐知识水平、音乐审美能力等都有积极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即时通讯软件建立班级群,向学生分享音乐资源和音乐知识,作为学生复习的指导方向,让学生有效利用闲余时间去接触、学习、感受音乐,增进对音乐的了解。这样的复习形式,使得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加广阔,能够以自身需求为主去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这样一来,信息技术就能极大拓展师生双方的教学空间,小学音乐学科的复习也就更加有效,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复习中接触到的新的音乐内容,受到优秀音乐作品全方位的熏陶。

4、拓展审美教学空间

在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丰富音乐教育资源,创设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情境。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弥补传统教育中板书和口头讲解方面的不足之处,把音乐教材知识更为形象、生动展示出来,刺激小学生的多种感官,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激发音乐学习意向与动机。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创设趣味性、探究性、游戏化的音乐教育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聆听、观赏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音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好地攻克难点、重点,提高音乐课堂教育质量。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摇篮曲与童谣类型的音乐作品,用小学生感兴趣、熟悉的事物来展现音乐理论知识,这样既能够拓展小学生的音乐知识视野,还能够让他们更好地配合教师开展音乐教学工作,展现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育优势。除此之外,教师要给予他们动手操作、表现自我的机会,要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搜集课外音乐素材,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见解,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审美素养,并能够主动探索音乐作品,感受音乐作品的力量。

5、加强审美情感体验

音乐教育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进行绘声绘色的音乐情景展示,让学生享受有丰富情感元素的音乐氛围,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从而产生共鸣。信息技术为学生理解歌曲,通过识谱与听赏结合掌握歌曲旋律创造出了有利条件。另外,教师还可以把一些教学重点课的歌曲歌谱剪辑做成音乐课件,让学生在视听音画结合的音乐盛宴中爱上音乐,激发学生掌握歌曲旋律,努力认真学习以获得良好审美情感体验的愿望。

比如,在进行“节奏游戏”时,教师可以先使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个情境,由一个个小音符的活动来代表音乐的节奏,从而吸引学生的好奇心。随后,再使用一些音乐游戏软件,播放教师自行制作的节奏素材,让学生直接与信息化教学资源展开互动,大家轮流上台展示自己的“节奏感”并感受不同节奏的音乐能够给人带来的差异化情感反应。在学生已经产生很好的音乐学习体验后,再带领学生去深入探究有关节奏的知识,以及我们可以通过何种方式来表现音乐的节奏。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要想展示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作用,践行树德润美,增强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就要围绕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与音乐学习需求,合理设定教学目标、活动、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最终构建出符合师生需要的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邵荣. 小学音乐审美趣味培养及教学方法研究[J]。 小学生(中旬刊), 2019

[2]杨红林. 中小学音乐审美教学方式探微[J]。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9(11):3

[3]郑芳. 分析小学音乐课堂审美教育问题及情感教学的开展情况[J]。 北方音乐, 2019, 39(3):2

[4]张克珍. 浅谈小学音乐审美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C]// 教育理论研究(第六辑)。 2019

此文系宁夏2020年全区大中小学“课程思政”精品项目研究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课堂“树德润美”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号:NXS220203025)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小学音乐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