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中的中学生环境科学素养调查

2021-02-28 22:53章誉潇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4期
关键词:中学生

章誉潇

【摘要】目前,环境保护成为中国社会重要议题,然而公民的环境科学素养是环境保护的保障。因此,对部分学生和社会居民进行了环境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运用所学科学知识去识别问题的能力与社会居民不相上下,而且学生对有害物品处理的方式表明了参与保护环境的意愿,同时研究发现,随着学生的科学知识,年龄以及经验的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理念也在提高。

【关键词】中学生;环境科学素养;生活废弃物

引言

公民的环境科学素养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中学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提高青少年的环境科学素养将是各国教育的重点目标,网上也能查阅到一些已经发表的关于中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报告。然而,对中学生环境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还有待开展。

一、对中学生的环境科学素养进行调研的意义

基于PISA框架和我国对公民环境素养的要求,有必要对中学生的环境科学素養进行调查。评估作业的设计需要选择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而不是课堂知识的记忆或专业科学家的工作情境。环境与每个人的生活状况有关。调查环境问题可以体现环境问题的概念,运用科学知识对中学生生活情境中的人为或自然环境现象进行解释和判断,以及思考个人、技术、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形象地展示了我们的环境科学素养。因此,对生活垃圾的合理处置、对环境有害物质的认识和处置,以及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有序参与,是公民尤其是中学生环境科学素养的非常有说服力的标志,是我们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最切实可行的方式[1]。

二、调查方式

根据OECD—PISA评价体系和《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的要求,将中学生的环境科学素养调查模型分为3个维度:环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和技能、理念与态度;又各分为3个层次:理解、应用、解决问题。针对生活废弃物处置、有害物带来的污染与健康危害、有序参与环保等问题的理念、知识与技能,设计了有七组问题的问卷,对中学生为主的群体进行调查[2]。

三、结果与讨论

(一)中学生对二恶英的认知和判断

二恶英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毒性最强的物质,其毒性是氰化钾的千倍。对二恶英及其危害的认识反映了对环境和健康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概念或认识。

通过采访了解到,大部分同学不知道二恶英、四氯二苯二恶英的化学名称,也不知道它的分子结构C12H4C1402。我不知道它的形成机理,但从所学的化学知识来看,大多数氯化芳烃和多氯化烷烃都是有毒的。可以判断,含cl和c元素的PVC塑料产生的二恶英最多,其次选择的是含芳烃。PB塑料的结构表明它具有一定的应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能力。

(二)中学生对PVC塑料的识别能力

PVC处理不当是二恶英的主要来源。鉴别是对PVC进行分类和合理处置的前提。因此,PVC的鉴定是运用科学技能解决生活中环境科学问题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表征,本次调查对于解决PVC塑料的环境危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问过塑料专业人士,答案是仅凭感官难以全部识别,甚至塑料回收加工企业也表示只能部分识别。认为能认出PVC塑料的受访者多指灰色硬质PVC管,并非所有PVC制品,包括薄膜、人造革、箱包、各种箱包夹等。但无论答案是“认可”还是“部分认可”,都说明他们对PVC塑料的感官特性有一定的了解,并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科学问题。中学生能认出和部分认出的比例高于成年人,反映了他们对生活新事物的敏感度和对科技产品的关注。

(三)中学生对生活废弃物的处置态度

生活垃圾的减量化、回收利用、无害化是生活垃圾合理处置的三大原则,也是公民环境科学素养的基本考量。利用现有渠道回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生活垃圾,是符合三项原则的合理处置方式。虽然中学生收集和出售固体废物的比例低于居民,特别是低于老年人,但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生活体验。在当前紧张的学习压力和空前丰富的物质生活和丰富多彩的中学生文化生活下,83.2%的中学生(成年人的比例仅为6%),注重生活垃圾的合理处置,对于学生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四)中学生参与环保工作的意愿

国家发布的环境与健康基本理念是:良好的环境是生存的基础,人人有责。在中学生中,61.8%的中学生愿意带领全家对PVC等生活垃圾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类回收,29.1%表示“看情况”,9.1%表示不愿意。环境有害物质回收参与意愿调查结果显示,变化趋势值得关注:基础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前期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增强,之后趋于平稳,处于一个平衡阶段,此后,青年思想的发散性、批判性和辩证性增加。本次调查显示,二年级以后的参与意愿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加,成为三年级的最低点。年级越高,选择“看情况”的比例就越高,高三时达到45.2%的最高比例。同学们开始意识到,生活垃圾中有害物质的分类回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同努力,而不是单纯靠个人的热情去做。因此,越来越多的同学认为参加与不参加要视情况而定,这说明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对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逐渐增强。

结束语

中学生对环境与健康有害物的知识、生活废弃物处置、有害物及隐性有害物识别、分拣有害物实践、参与环境工程意愿能够反映出他们对环境问题的理念、应用科学知识解释人为的或自然环境现象以及对于个人、科技、社会和自然关系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单华姗.基于PISA对我国中学生化学素养的调查分析[D]. 浙江师范大学,2016.

[2]张语嫣.中学生环保素养培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山西省地区的实践调查[J].科教文汇,2018(19):4.

猜你喜欢
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