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质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

2021-03-01 22:53王晶晶张鑫
科学与财富 2021年30期
关键词:盈余股权股东

王晶晶 张鑫

摘 要:1995年我国确定了股权质押的合法性以来,作为一种融资方式,受到了许多上市公司青睐。然而在企业融通资金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风险,例如:补充质押风险、股价崩盘风险、控制权转移风险等等。为了应对股权质押带来的负面影响,许多企业大股东选择利用盈余管理来抵御风险。盈余管理的方式分为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这一行为是指在会计准则框架内,通过会计政策、实际经营活动,使账面上反映的企业价值与利润最大化的行为。本文认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会引发盈余管理行为,由于受到监管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更密切的关注,会更倾向于真实盈余管理,减少应计盈余管理。文章主要通过对股权质押、盈余管理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股权质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影响及后果,并提出合适的建议,以此来增强股权质押的风险防范,并将盈余管理状况透明化,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以此来促进股票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盈余管理

一、引言

自2013年以来,进行股权质押的公司开始呈爆发式增长,2015年由于我国实行“去杠杆”经济政策,使贷款收紧,更多企业通过股权质押来解决公司融资问题。截止至2021年12月1日,我国A股市场共有2520家公司进行股权质押,市值超过42100亿。股权质押与其他融资方式最鲜明的特点在于,质押品的价值是波动的,质押股票价值与融资结果密切相关,它的价值确定程序也十分严格。这导致质押股票的价值成为质权人最关注的地方。股权质押的合同中会设置平仓线,当股价跌破平仓线,质押人将会面临着平仓风险或补充质押的风险。此外,股权质押后,受到的监督会更加密集,资金一旦超期,质押股票将会被冻结。目前,质权人主要依赖财务报表进行决策,尤其重视收入、会计利润、投资收益等科目,将其作为评价企业经营状况的标准。在相关文献中,多为单独研究股权质押与盈余管理,股权质押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很少,本文将梳理已有文献,按照动因-引发-方式-后果的顺序来说明股权质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根据相应后果提出合适的建议。

二、股权质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一)股权质押动因

存在资金需求。资金常被比喻为公司的血液,据统计,有大部分公司濒临破产的原因都是资金链断裂,而企业想要扩大企业规模更需要充裕的资金支持。股权质押作为一种门槛低、手续简单、避免失去控制权的融资手段,可以快速获取大量资金,特别是对于发展陷入困境或是需要大量资金进行扩大经营的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融资的“杠杆效应”也大大地增加了上市公司的可融资额度。因此,资金需求是企业控股股东进行质押股权最直接的动机。

(二)股权质押引发盈余管理行为

股权质押是指拥有企业股权的股东将自身拥有的股票作为质押品,质押给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作为偿还获取资金的保证,股权质押实质上仍然是一种债务融资方式,借款到期后,质押人通过偿还贷款来收回股权。在签订的质押合同中,还会规定平仓线,用于保护质权人的利益,即当质押股价跌破到平倉线以下,质权人有权要求质押人补充质押股票或者提前偿还贷款,否则会将质押股票进行平仓,来维护自身利益。但是质权人进行判断的唯一根据在于公司股价,而公司股价受到公司经营业绩、股民意识的影响,多数人依靠企业财务报表来判断企业绩效与进行股权选择。由于受到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潜在股民与企业内部经营者、企业股东之间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性,进行质押的企业会通过盈余管理来调节企业财务报表。控股股东本身存在绝对的控制权优势,可以示意相关人员利用相关政策、相关经营活动,营造出公司业绩蒸蒸日上的假象,调节公司会计盈余,比如主营业务利润率、每股收益等财务指标以及期间股价,市盈率等市场指标。盈余管理行为并不是一种违法的手段,而是在会计准则、法律条规范围内进行的,利用更换会计政策、增加企业经营活动、获取政府补助等经济行为来提高经营业绩,这样可以降低质押的债务契约成本。盈余管理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成本投入较低,尤其在企业宣布股权质押后,公司股价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大多数投资者为非专业人士,对公司的经营信息不了解,将股权质押视为经营状况差的表现,缺乏现金流,导致进行股权抛售,这会加剧上市公司的股价下跌,增加平仓风险,为应对以上风险,股东极有可能会采取盈余管理手段调节公司盈余,修饰企业会计利润,给予外部市场一个公司经营状况很好的误导信号。

(三)股权质押影响盈余管理方式

学者将盈余管理方式主要分为两类,即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是利用会计期间,将利润进行互联,本质上不会影响公司现金流水平,但是存在修饰程度有限、无法长期进行盈余管理等缺点。真实盈余管理是利用现金流活动构建真实交易来粉饰公司的盈余,过度盈余管理不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

(1)股权质押前的盈余管理。进行股权质押协议的筹码主要是依赖企业股价表现,同样的股数,股价高的可以获取更多资金或是更容易换取资金。在股权质押前企业偏重于应计盈余管理,这是因为应计盈余管理主要是利用会计期间、会计政策的调节进行账务处理,它的成本几乎为零,主要依靠财务手段来提高会计盈余。应计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通过更改存货计价方式,我国存货计价方式主要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不同的计价方式对已售出存货的成本计算结果也是不同的,通过转变计价方法来降低存货成本,同样的售货收入下,利润更高。二是降低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我国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比例由公司自行判断,这便给了公司可乘之机,例如,质押企业会通过降低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来减少资产减值损失,而资产减值损失是利润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借此来提升利润。三是改变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与折旧年限,会计准则中规定资产折旧的方法由四种,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主选择,进行应计盈余管理时,企业决策者可以将加速折旧法转换为平均折旧法,或是将使用年限延长,折旧费变小,转化为相应费用的金额也随之变小,以此来提高利润。

(2)大股东股权质押后的盈余管理。股权质押后,由于受到质权方、中小股东、监管机构等其他利益相关者更密切的监视,盈余管理行为需要更加隐秘,需要从应计盈余管理方式转为真实盈余管理方式,这是因为真实盈余管理更隐蔽,混于正常经营活动之中,难以区分,主要的手段包括:一是通过关联方交易来获取利润,由于关联方之间关系复杂,一般存在着控制关系,企业可以进行关联方交易来转移利润,借机转移不良资产,将其他关联方的经营绩效转移至本公司来提升利润。二是利用处置资产,将资产、子公司、专利等进行售卖,形成营业外收入来提升业绩。三是通过提升产量,来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使单件产品成本降低,提高利润空间。

(四)股权质押下进行盈余管理后果研究

股权质押下进行盈余管理会恶化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从而引发了代理问题。质押公司多为典型的金字塔结构,其特点之一就是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而股权质押将二权分离程度不断加深。在股市众多的投资者当中,只有少数人是专业的投资者,大多数是抗风险能力较弱的散户,他们的决策主要依赖企业发布的公告与财务报表,进行盈余管理后,利益风险完全转嫁给了中小股东,使大股东滋生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想法,改变了大股东初心,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与公司的利益。

三、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公司股权结构。

企业存在对公司拥有绝对控制权的股东是比较常见的,大多数公司都是只有一个实际控制人,“一股占主导”的大多数企业的现状,中小股东的意见多公司几乎没有作用,在面临利益侵占时,也只能任人宰割。通过完善公司股权制度,削弱大股东主导地位,增加相关专业的战略投资者,或者是上下游企业等往来密切的合作者,有利于制衡大股东,同时能够扩展产业链,通过横向、纵向一体化构建战略联盟共同体,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方式能使公司各股东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局面,一定程度上束缚大股东自利行为,约束利用其绝对权力实施盈余管理行为。

(二)防范过度盈余管理行为。

企业为了抵御平仓风险、补充质押风险,会选择进行高频率、高比例的股权质押行为,为削弱强制平仓带来的负面影响,利用关联交易、变更会计政策、拓宽信用政策、更改经营活动等方式调节会计利润,美化财务报表中重要的绩效指标,增强投资者信心。这些手段虽然使得股价在短期内呈上升趋势或稳定态势,却非常不利于企业未来发展,例如拓宽信用政策这一方法,使存货周转加快,营造商品市场占有率极高的假象,应收账款因贷方信用水平差等原因造成大量坏账损失,无法收回,使资金流断裂,面临破产等风险。因此,质押企业应有适合自身的发展蓝图,防范过度利用盈余管理行为来调节会计盈余。

(三)增强质权方风险防范意识。

这条建议是从质权方的角度提出的,提高上质权方风险防范意识可以有效降低股权质押带来的后果,及时尽早识别企业盈余管理手段。首先,质权方在签订质押协议前,应充分了解质押企业经营发展情况,不要仅依赖质押方股价、财务利润等指标,要综合考虑企业资金流、未来发展状况、行业特点等方面,严格审查其质押资格,是否符合质押要求。涉及金额较大时,可聘请专业的审查机构进行评估,谨慎挑选出符合规定的出质方。其次,在明确股权质押协议后,要详细了解质押方获得资金的用途,要全方位关注质押公司的业绩情况、投资风险,可以及时发现资金使用去向不符合协议签署要求,应立即收回借出资金。此外,质权方还应进行风险测算,提前预判公司股价走向,提前做出风险应对方案。

(四)强化外部审计独立性。

外部第三方审计是维护外部相关利益者权益的重要手段,在识别盈余管理程度和甄别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中发挥主导作用。其他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审计报告,了解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盈余管理的程度等。想要强化外部审计独立性,首先需要相关监管部门的协助,严把注册会计师的门槛,宣传遵守职业道德,加大对注册会计师的责任问责,明确处罚标准增加出具违法审计报告意见的成本,从制度上尽可能降低注册会计师同流合污的行为,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能够有效甄别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其次,会计师事务所应优化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对潜在的注册会计师舞弊行为的警惕性,尽可能设置独立部门进行审计费用的谈判与沟通,减少相关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利益往来,增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增加审计报告的可靠性。

四、結语

股权质押与盈余管理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企业为了应对股权质押带来的风险,会采取盈余管理行为,在进行股权质押前后,由于考虑到盈余管理成本、盈余管理的程度、受监管密切程度的影响,企业会采取不同的盈余管理方式,在采取盈余管理后,极有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加剧企业代理问题、影响企业持续性发展等。这需要企业经营者将眼光放长远,理智选择盈余管理方式与程度。对于上述后果,希望可以通过完善公司股权结构、防范过度盈余管理行为、增强质权方风险防范意识上、强化外部审计独立性这四个建议来降低股权质押进行盈余管理后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陈共荣,李婧怡,蔡树人.大股东股权质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J].会计之友,2016(14):12-17.

[2]汪赫.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盈余管理影响研究[J].经济学,2019,2(5).

[3]王斌,宋春霞.大股东股权质押、股权性质与盈余管理方式[J].华东经济管理,2015,29(08):118-128.

[4]张栓兴,温岩泽,杨欣怡.股权质押、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J].会计之友,2019(14):130-136.

[5]孙海涛,王可心,侯月月.大股东股权质押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基于企业战略视角[J].会计之友,2020(24):67-74.

[6]潜力,葛燕妮.股权质押、盈余管理与审计师风险应对[J].金融发展研究,2021(02):55-64.

作者简介:

(1)王晶晶,东北电力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会计专业,财务会计理论与实践(电力企业会计)。

(2)张鑫,皖能铜陵发电有限公司员工,财务管理专业,财务会计理论与实践(电力企业会计)。

猜你喜欢
盈余股权股东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新形势下私募股权投资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
什么是股权转让,股权转让有哪些注意事项
定增相当于股权众筹
七七八八系列之二 小步快跑搞定股权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