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有绝唱 明月寄深情

2021-03-01 22:55康静怡
科学与财富 2021年29期
关键词:苏轼思想

康静怡

摘 要:苏轼的《水调歌头》流传至今,获得了世人的赞誉,这首中秋词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国史上一直享有较高的评价。本文对苏轼的《水调歌头》展开了全面的分析,并深入探析了这首词的思想和主题美。

关键词:苏轼;水调歌头;思想;主题美

引言:

苏轼具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其中《水调歌头》是一首十分具有感染力的诗词,描写着中秋之夜的景象,并借此表达了诗人的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并展现了诗人乐观而旷达的胸怀。那么,《水调歌头》到底妙在哪里,本文针对这首被成为中秋绝唱的诗词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1.对《水调歌头》思想感情的深入思考

1.1因问天而生困惑

诗词中的“青天”一词不仅仅指的是自然界,还隐喻着朝廷和皇帝,为作者发出提问提供了条件。“明月几时有”表现了诗人对时空缥缈的感叹,他忽然对着苍天高声询问道:皎皎明月啊,你遍撒清辉,朗照人寰,带给天上人间这无限美好的夜晚,那么,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同时诗人的心里又在想:我已经被贬离开朝堂很长时间了,朝廷和君主又会有怎样的看法呢?。虽然诗人问出了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心里却早就有了答案,理想和现实相互交错,形成了这一篇具有矛盾之美的诗词。从词的背景来看,苏轼曾自请外放,想去离弟弟子由较近的地方做官,但是并没有如愿以偿。在这中秋佳节中,一轮明月挂在空中,此情此景勾起了诗人对弟弟的思念,一方面是朝廷遭遇的不顺,另一方面是思念亲人却不能相聚的悲凉情绪,这种痛苦交织在一起,更添加了问青天的困惑之感。

1.2因把酒而生思考

“把酒”一词写出了诗人的神态,仿佛诗人端起酒杯,举向明月的场景映入眼帘,诗人以酒敬青天明月和敬兄弟之情,既体现了诗人的豪迈情怀,又表达了诗人的苦闷之情,诗人在此困境当中,只能用酒消愁。苏轼一直抱有远大理想,但是在朝廷之上却受到压抑,心中难免会有些苦闷,但是他洒脱豪放的个性却没有被泯灭,在把酒问青天之时而生思考,也只是一种矛盾心理下的自然行为。把酒之际,诗人被眼前的景物所吸引,又一次进入深思当中,提出了“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朱阁”指的是华美的楼阁,“绮户”指的是雕花的门窗。“转”和“低”两个动态词描绘出了月亮的移动之景,表现出月亮逐渐消沉,暗示深夜来临。月亮慢慢地转过了翠阁红楼,低低地穿过了雕花的窗户,把明净的月光轻轻洒进屋来,照射着人间那些迟迟未能入睡的人们。这句诗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写月亮,并由月而及月下不眠之人,从而开启了下文。这不眠之人,特指身处异地、无法相见的苏轼和苏辙,泛指普天下所有离别的人们[1]。诗人将月亮拟人化,利用“转”“低”“照”三个动词,融入人的情感,将静态的月亮动态化。中秋之夜,月亮如此之园,而人却不能团圆,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和惆怅的事啊!这时诗人埋怨起明月来,其中“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中满怀对月亮的怨仇:天上的明月如此美好,本就不存在遗憾之事,为何偏偏在如此圆月之际却不能与亲人见面?突出了诗人对无奈之感与怨恨之情。

1.3以明月寄相思

月亮自古以来就具有美好的寓意,在中国文人墨客的笔下,月亮常常携带着浪漫主义色彩。《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困在这样的境遇之中,苏轼并没有一些消沉下去,看待事物的境界得到了升华,表达了他对事物残缺、人生遗憾的达观。此时,还是原来的场景,同一个酒杯,但是诗人的情绪已然发生了变化,诗人没有选择一直停留在悲观的情境当中,而是重新审视生命,将自己的信念拾起,积极看待人生,继续前进。诗人以一种豁达乐观的态度看待月亮的圆缺与诗人的离合。这句话是对自己、弟弟、月亮的宽慰,对世间所有事物进行高度的概括,同时又表达了诗人的看法:既然阴晴圆缺、悲欢离合都是一种自然规律,那么就不必为这些事情而苦恼了。于是,诗人又引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词,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一种向往,向明月寄托了自己的美好愿望。这句词的意思是:希望亲人能够健康长寿,生活平平安安,即使远隔千里,也可以借助这明月相互传达美好的情谊。以明月打破空间的限制,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眷恋和与亲人相见的渴望之情[2]。

2.《水调歌头》的主题美

2.1意境美

《水调歌头》这首词奔逸、豪放,上阕描绘出了月朗风清的自然意境,引导人们逐渐融入到天上人间的意境当中,给人留下了优美的印象,加深了人与自然的交融。在此基础上,诗人表达了思绪朝政的情怀,又以月亮为寄托,希望将美好的祝福送给赏月之人。以明月寄相思,通过这一美好自然景象,拉近了人们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将心意相通之美与自然之美融为一体,充分展现了词的意境美。

2.2人情美

这世间最珍贵的就是情谊,苏轼在赏月时想到了多年未见的弟弟子由,这种血浓于水的至亲不在身边,心生悲伤,于是指责月亮为何要在人们离别之时变圆,充分的表达出了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体现了主题的人情美,用以提醒后人要珍视亲情,珍惜在一起的时光。

2.3人格美

从苏轼的很多诗词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十分豁达乐观的人,他的一生其实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无论是在人生经历还是仕途方面,都很不顺,遭遇过多次贬谪,但是从这首《水调歌头》中依然可以看出苏轼积极、乐观的品质,从诗词的意境当中可以看出他仍然借景抒情表明自己超然释然的情怀,凸显出其人格美,值得我们学习[3]。

2.4和谐美

《水调歌头》是一首典型的以明月抒发情感的诗词,苏轼围绕明月既表达了自己的伤感之情,又体现了他突破自我,完善自我,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首诗的主题散发着一种和谐美,用以倡导和谐社会的共建,指出万事万物并非十全十美,要学会接受和欣赏这种残缺,战胜自己的不良情绪,方能实现和他人、社会及自然的和谐。

结语:

《水調歌头》这首词的风格潇洒,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又隐喻着种种悲伤之情,展现出了一种矛盾美。另外,词中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乐观的态度,对世人具有深刻的启发,值得人们探索和深思。

参考文献:

[1] 陈志鹏 . 概念隐喻视角解读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J]. 龙岩学院学报,2014(04).

[2] 蔡义江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赏析 [J]. 语文建设,2011(04).

[3] 谢文新 . 对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深层意蕴的分析 [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3).

猜你喜欢
苏轼思想
转化思想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苏说苏轼”苏轼与圆照
思想与“剑”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苏轼“吞并六菜”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苏轼吟诗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