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底水油藏高含水期注水开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03-01 23:52曹子涵
科学与财富 2021年28期

曹子涵

摘 要:在稠油底水油藏开发过程中,部分油井会出现投产后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但在经过注蒸汽、降粘剂等多种措施之后,其油藏的实际开发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在后期开发中受到底水锥进的影响,单井综合含水上升较快,产油量随之会大幅降低。本文主要针对稠油底水油藏在高含水期注水开发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继而进一步强化稠油底水油藏的实际开发效果。

关键词:稠油底水油藏;高含水期;开发注水

前言:

在稠油底水油藏开发的初期,隔夹层的存在会对底水的锥进有着非常好的抑制作用,但是隔夹层也有着一定的阻挡的作用,会导致其在后期生产的过程中,油井会出现地层能力下降、油井供液不足等多种现象。为了有效开发,降低自然递减,就需要将一定的生产井转为注水井,完善注采井网,补充地层能量。

一、稠油底水油藏高含水期注水开发的影响

原油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能源,也是国际范围内的战略资源,在地下原油开采的过程中,随着地层压力的不断降低,开采难度逐渐增加。在油藏开采阶段,为了实现顺利开采,通常会选择注水开发的方式,来提高驱油效率。但注水开发进入到后期,油藏处于高含水期,剩余油的分布和开发形式发生显著变化,大部分剩余油滞留地下,下面对稠油底水油藏高含水期注水开发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地质油藏参数影响因素分析

对地质油藏的参数影响方案加以分析,发现:原油黏度、储层韵律、储层各向异性以及储层渗透率极差等因素均对高含水期注水开发有一定影响。

1.原油黏度的影响

通过对比不同原油黏度实际采出程度,发现在不同的地层原油黏度下,经过注水,其开采程度有所增加,且当原油的黏度小时,注水后增幅是比较大的[1]。主要是因为原油自身的黏度小,经过注水之后其水驱波的范围会变大,从而提升了增油效果。

2.储层韵律的影响

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油气采收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储层韵律是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通过对不同韵律储层采出程度的相关对比,发现储层韵律对最终注水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不同层次的韵律储层在注水之后,其采出程度均有一定的增幅,但增幅不同,研究发现反韵律储层的增幅要优于正韵律储层。这主要是因为反韵律储层经过转注之后,促使水驱平面波及范围不断的扩大导致的。

3.储层各向异性的影响

通过对比不同的储层各向异性条件下实际的采出程度,可以发现当储层的各向异性在0.05、0.10、0.20时,在注水之后其实际增油效果提升较为显著。主要是由于在实际的采油过程中,油藏注水之后其水平面开展的水驱,可以有效的将井间的剩余油驱替出来,促使最终的生产效率得以提升,满足企业的实际工作开展需求。

4.储层渗透极差的影响

通过对比不同渗透率较低的采出程度,对储层渗透率极差的影响加以观察分析,认为储层渗透率极差时,经过注水之后其采出的程度会得到提升,其最终的开发效果也是比较好的[2]。因此,储层渗透比较小时,经过注水的水驱平面波及范围更加均匀,可以更好的挖潜井间剩余油。

(二)开发方式

在不考虑工程因素、生产因素等情况下,结合油藏自身的特点,保障在油藏自身相关特点的影响下,以及供液能力的基础之上,展开不同的开发模拟工作。从常规的生产与注气量初期的开发效果来看,常规的冷采初期,含水量是比较低的,在后期的开发中,含水量会快速的上升,这与稠油底水油藏开发特征相符合[3]。对于稠油底水油藏来讲,其地层能量是非常充足的,同时供液也比较稳定,注气对于油藏自身的开发作用发挥产生的影响较小,通过与实际油藏生产效果结合起来加以分析,得出:注气能够对改善油井井底的完善程度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多因素灰色关联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应用是一种多因素的统计分析方法,此方法在研究应用中,是将多种因素作为样本数据并对样本数据展开详细的研究,借助灰色关联度等数据,展开对各个因素间强弱、大小以及次序的描述分析。

二、注采方式对稠油底水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

(一)转注时机的影响

在相关的参数设定基础之上,其隔夹层的渗透效率为0,无因次隔夹层的垂向位置为0.6,无因次隔夹层的面积则是0.3。通过相关的模型分析,将不同的转注时机对注水开发的效果影响加以分析,对比不同转注时机下的采出程度。研究发现。当老井的综合含水值为96%,其采出程度已经较高,是一个合理的转注时机。如果含水率低于96%时进行转注,那么转注之后井间剩余油无法实现有效的动用。

(二)注采比的影响

在前面的相关参数分析基础之上,设定隔夹层的渗透率为0,无因次隔夹层的垂向位置为0.6,无因次隔夹层的面积则是0.3时。借助相关模型的分析,以及对比不同程度注采比对最终注水开发效果影响的分析,明显得出:不同注采比下的实际采出程度[4],注采比为0.8时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限值,在此注采关系下,油井采出程度是比较高的;当如果注采比过小时,很容易造成注水平面驱替不足的情况;如果注采比过大的话,就会在初期开采的过程中,油井采液量过大,导致其后期的开发过程中加速水淹。

(三)采液强度的影响

设定隔夹层的渗透率为0,無因次隔夹层的垂向位置为0.6,无因次隔夹层的面积则是0.3时。借助相关模型的分析,对比不同采液强度对最终注水开发影响的效果,对比不同的采液强度下实际的采出程度。当采液的强度达到1000m3/d时,其作为一个合理的限值数据,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开采的程度是最高的。当油井采液的强度较小时,容易出现注采平面驱替不足的情况;当油井采液强度较大时,就会导致其后期加速受益井水淹的情况。

结语:

在进行稠油底水油藏的高含水期开发时,油藏中的一些原始数据参数对油藏的实际开发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所以在实际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在采油井的设计、钻完井以及参数优化的过程中结合油藏的原始条件下,制定合理的注水工作安排,将油藏所具有的潜能充分的发挥出来,改善现今油藏开发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联果. 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分区控水技术研究[J]. 石化技术,2021,28(08):67-68.

[2]李传亮,王凤兰,杜庆龙等. 砂岩油藏特高含水期的水驱特征[J]. 岩性油气藏,2021,33(05):163-171.

[3]付云辉. 坪北油田中高含水期合理注采比确定[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21,34(02):30-32+51.

[4]张运来,张吉磊,周焱斌等. 海上疏松砂岩油藏高含水期水驱开发规律研究[J].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20,33(05):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