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农户参与机制与优化路径研究

2021-03-01 23:52刘霞林宏贵李婷
科学与财富 2021年28期

刘霞 林宏贵 李婷

摘 要:实现乡村振兴首要解决的是农民收入问题,享受到经济发展的红利。本课题研究了大熊猫国家公园阿坝段入口社区农户参与问题,以期实现农户增收,缓解社区农户与国家公园发展的矛盾冲突,促进社区发展的目的。本研究针对入口社区农户采用焦点小组访谈(FGD)和半结构化访谈,分析社区农户对国家公园的认知与态度、社区参与方式与参与内容、社区发展诉求和社区参与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入口社区农户参与机制和参与路径。

关键词: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社区农户参与;社区参与机制;参与路径

1导言

大熊猫国家公园以保护大熊猫为主,主要集中在四川省岷山片区、邛崃山-大相岭片区,NGO组织认为,大熊猫国家公园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模式的平台建设,能将生态保护、地方扶贫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国家公园社区内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熊猫国家公园大多地处民族地区和山区,其社区群众也多为收入较低的农户。那么,怎样降低研究区农户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转变其生产生活方式?如何缓解社区发展与国家公园之间的利益冲突?解决这些问题对促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农户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当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大熊猫主要分布在阿坝州,大熊猫国家公园阿坝管理分局依托四川省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称卧龙特区)管理机构设立,于2019年1月15日在卧龙正式挂牌。卧龙也是我国第一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选取卧龙为主要研究区域具有典型代表意义。

2国家公园社区参与研究现状

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是生态学、环境学、旅游学和管理学等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多集中于国家公园的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1-2]、社区参与和发展[3-4]、资源价值评估与生态环境等方面,其中,社区参与相关研究是国家公园探索可持续的社区发展机制的重要途径。

国外关于国家公园社区参与的研究较早于国内,研究发现,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的设立机构、管理战略、管理者能力、保护意识是影响社区参与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受到教育水平、经济收益等因素的影响。而社区参与的管理手段包括社区收益共享、建立缓冲区、社区教育、建立资金与技术支持机制等。

而国内学者则更加关注国家公园社区参与的建设路径、管理机制和参与模式等研究。在国家公园社区参与模式与机制方面,研究者通过划分利益相关者主体,提出不同主体的参与模式,如传统社区居民可通过传统生活方式等行为投入到社区参与中。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牧民可通过生态保护、特许经营、生态补偿、生态体验等方式参与其中。因国家公园的建设会使社區居民失去部分土地,高燕、邓毅等学者提出社区特许经营制度向社区的倾斜,会在很大程度上较少社区冲突。也有学者关注到国家公园社区农户的生计问题,国家公园的社区农户依赖于自然资源,研究发现,发展替代性能源产业、参与式管理、培训项目可以降低社区农户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

3研究区概况

3.1研究区社区概况

卧龙特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岷江上游、阿坝州东南部,总面积2000平方公里,辖卧龙和耿达两个镇,共6个行政村,26个村民小组。截止2020年末,卧龙特区总人口5713人,其中农业人口4464人,占总人口的78.14%。经济收入以旅游及服务业和农林牧业为主。汶川县三江镇草坪村毗邻卧龙耿达镇,也划入了大熊猫国家公园,草坪村大力发展休闲避暑产业,村民以经营农家乐为主和外出务工为主。

3.2研究区社区参与方式

卧龙各行政村均处于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受保护区要求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等政策法规要求,以生态保护为首要任务,可利用的资源和土地较少,社区参与以生态保护和旅游接待业为主。

3.3大熊猫国家公园与社区农户的关系

卧龙是我国唯一一个政事功能合一的自然保护区,但受国家行业部门主管,缺乏政府行政职能,基础设施滞后,加上保护区的政策要求,区内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一定限制,存在矛盾冲突。主要体现在生态红线管控和村民谋求发展空间的矛盾,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卧龙特区管理体制和政府行政职能之间的矛盾等方面。然而社区发展是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当两者发生冲突时,社区共管是解决农户与国家公园矛盾的有效途径。

4统计分析

2021年8月下旬,课题组前往卧龙特区和汶川县三江镇,分别对卧龙镇、耿达镇和三江镇的7个行政村展开焦点小组访谈(FGD)和半结构访谈,焦点小组访谈围绕研究主题听取农户参与的问题和诉求,半结构访谈则根据访谈提纲收集到入口社区农户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认知、态度、参与方式和建议等方面的一手资料,根据访谈记录整理出7000余字的文字资料。

4.1受访者基本特征

针对行政村焦点小组访谈,由课题组和当地政府组织访谈活动,每个行政村由村书记、村委和若干村民代表参加,每组6~18人,访谈时间2.5~3小时左右。针对入口社区农户的半结构访谈,共整理有效访谈记录20份。为保护受访村民的基本信息,采取匿名编号形式,表示为地区首字母+数字,如“WL1”表示在卧龙特区受访谈的第一位村民。基本信息见表1。

4.2入口社区农户访谈分析

4.2.1认知与态度

大熊猫国家公园阿坝管理分局于2019年1月15日在卧龙特区挂牌,但受访的村干部和村民对其认知较为笼统。“(大熊猫国家公园)2019年挂牌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态。”(WL01)“挂牌的时候知道,但具体政策那些不太清楚。”(WL13)“前年挂牌的,但听说要摘牌,为了保护生态。”(WL18)“了解不多,知道是去年挂牌的,但具体做什么和概念不清楚。”(WL04)“前年挂牌,听说生态红线还没有划定,其他的不是很清楚。”(SJ02)。受访者大多知道挂牌年份,但提到不太清楚这个机构具体要做什么。

从访谈中了解到当地社区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较强,但长期在保护区管辖下,对生态红线十分敏感,担心国家公园建立后生态红线管控会更严格,社区发展空间变窄。部分村民提到“过度保护,我们农民的利益会受损。”(WL01)“(国家公园建立后)发展会更受限”(WL03)“会制约发展,农家乐生意越来越差。接受拆迁,可获得相应赔偿。”(SJ01)各村干部谈到“生态红线管控扩大,未得到实际好处,引发村民不满,如村集体想发展旅游,但无发展空间。”(WL04)“政策限制变大,村民为求生存,恶性竞争、违法经营、占道设摊等乱象问题更加突出。”(WL16)“生态红线管控力度大,社区发展空间将会变小,地方易发生稳定问题。”(WL13)“担心红线管控,各种项目的行政审批手续更难办下来。”(SJ02)据此可知,当地社区居民的发展长期受保护区生态红线制约,对国家公园的建立存在一定抵触和担忧情绪。

4.2.2参与方式与参与内容

在访谈过程中,发现社区农户多数不清楚有哪些参与途径和参与内容,如提问为“您有参与到国家公园的保护、建设和运营中吗?如果有,具体是以何种形式、何种角色(管理者、组织者或普通农牧民)参与进来的?”农户回答以“没有参与”“不太清楚”“不知道如何参与”为主,而村干部较为清楚,回答如“参与了生态保护和社区管理”(WL04)“生态保护,动员村集体维护卫生环境和游客秩序”(WL13)“天然林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社区管理”(WL18)。结合镇上书记、镇长的介绍,发现卧龙特区和三江镇社区居民多是非组织参与,即不通过任何组织自发参与。主要参与到农家乐、民宿等旅游接待,旅游交通运输,天然林、草场等生态保护这几种方式。根据焦点小组访谈了解到卧龙镇共有三个行政村(卧龙关村、足木山村和转经楼村),其中卧龙关村、足木山村散户居多,以民宿经营为主,转经楼村则围绕甘海子发展徒步旅游,农户参与分红。耿达镇幸福村依托中华大熊猫园,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旅游,游客数量较多,产业初具规模。三江镇草坪村村民主要参与社区的旅游接待和生态保护。

4.2.3生计来源与利益诉求

研究区农户主要生计来源为旅游接待收入、售卖农产品、生态经济补偿等。由于天然林保护工程,卧龙特区和三江镇草坪村每户人划定了天然林管护区域,7岁以上的村民每人每年有690元的天然林管理保护费。卧龙特区各行政村根据草场面积,当地村民每人每年有200~700元左右的经济补偿。

卧龙特区和三江镇草坪村村民在利益诉求上高度一致,即请求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红线划定时,为当地社区发展留出发展空间,当地既要生态保护也要谋发展。卧龙关村焦点小组访谈中,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提出“受土地性质限制(耕地少,病害多),村民谋求发展,不能一味的压制,要在思路上、方法上和政策上去解决实际问题,协调好“堵”与“疏”的平衡。”“生态红线留出一定空间用于社区发展,合理的发展旅游也是一种保护,否则容易影响地方稳定。”“希望获得熊猫之巅和巴朗山沿线的特许经营权,可充分解决就业问题。”耿达镇受政策和体制制约,基础设施滞后,当地村民希望生态红线的划定要考虑旅游发展空间,提出“对高半山区域进行招商引资,改造临时生产的农用房。”“结合乡村振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提高社区管理,依托相应的政策、资金支持,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围绕熊猫家园进行风貌改造,打造旅游走廊和修建停车场。深挖盘龙寺和老鸦山彩林等人文和自然资源,通过搭建观景台和木栈道发展旅游。”等发展诉求。

4.2.4制约入口社区农户参与因素

卧龙特区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管理、建设、发展上区别于其它地区乡镇。制约社区农户参与的因素主要体现在:

(1)受體制机制影响。体制上,卧龙特区直属于四川省政府,由省林业厅代管,当地政府在行政职能上同其它地区的政府存在差异,部分行政权力弱化,如政府在面对社区农户在保护区内私自设摊经营、乱搭违建、乱扔垃圾等市场管理乱象等问题时,因无行政执法权和特许经营审批权,无法有效、快速进行整治。

(2)受政策法规限制。卧龙特区和三江镇受《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限制,一方面,社区居民因保护区管控、退耕还林(还竹)等政策限制,耕地面积缩小,传统农业无法满足生计和发展,农业参与困难;另一方面,受生态红线管控,发展空间有限,村集体想获得特许经营许可难,社区农户参与旅游发展受限。

(3)参与途径不明晰。访谈情况反应出受访农户对大熊猫国家公园社区参与途径不清楚,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社区农户参与。

(4)基础(配套)设施落后。卧龙特区在供水、供电、垃圾和污水处理以及停车场等市政工程建设落后,缺乏休闲娱乐设施,旅游配套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农户参与。

5研究结论与建议

5.1研究结论

本研究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农户进行深入访谈,结合社区现状和访谈资料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认知与态度。社区农户对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认知不明确,存在一定抵触态度。在访谈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村干部和村民对大熊猫国家公园阿坝分局的成立时间、管理机构和职责内容认识模糊,认为国家公园会出台类似于《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将会更加限制社区发展,影响社区农户生计。

(2)社区发展诉求。受保护区管制和自然条件影响,社区农户发展旅游意愿强烈。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63年,在保护区近60年的管治下,当地社区农户已树立较强的生态保护意识,已从上山挖草药、打猎、挖煤矿和种植农作物等对自然依赖度强的传统生产方式转变为从事生态旅游业、经营民宿(农家乐)、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等生态生产方式。

(3)社区农户参与方式。目前社区居民以参与旅游接待和生态环境保护为主。卧龙特区和三江镇内大部分村民从事旅游接待,卧龙镇卧龙关村、足木山村,耿达镇幸福村、龙潭村和三江镇草坪村村民主要经营民宿和农家乐,卧龙镇转经楼村村民主要从事徒步旅游接待。

(4)社区参与影响因素。制约社区居民参与的因素包括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参与途径、基础(配套)设施、资金和自然条件等方面。其中,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基础(配套)设施和资金限制是主要影响因素。社区农户对生态红线管控、资金短缺、乡镇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薄弱等因素反应强烈,主要是发展空间受限的问题。

5.2对策建议

本研究结合研究区概况、社区农户参与认知、参与方式、发展诉求、社区参与影响因素等分析,针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农户参与机制与优化路径,提出以下建议。

5.2.1优化参与机制

社区参与机制即如何联动社区各参与主体,促使社区参与高效运行。自孙九霞分析利益相关者在社区参与过程中的关系后,众多学者将社区参与主体划分为管理者、社区居民和第三方,本研究为了实现社区共建共享,让入口社区居民成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将从如何引导社区农户参与,如何进行利益分配,如何对社区居民进行培训以及信息反馈等方面进行优化,强化引导机制、组织协调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培训机制和反馈机制之间的联动,构建引导层、组织协调层、核心利益层和评估反馈层的社区农户参与机制。

(1)引导机制。引导层主要由主管机构组成,即大熊貓国家公园管理局(阿坝分局)负责社区农户的宣传教育、参与引导,提供政策和资金项目扶持,对村集体特许经营进行行政审批。本研究借鉴杨金娜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社区参与机制中加入三江源国家公园咨询委员会,加强牧民与管理局之间的联系,对此,在本研究社区农户参与机制中,设置由管理局牵头成立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委员会,搭建入口社区农户与管理机构之间的桥梁,社区农户可以随时向委员会获取关于政策扶持、教育培训、资金项目、贷款等方面的信息咨询和帮助。

(2)组织协调机制。组织协调层由村集体、旅游合作社、农业合作社,企业组成,负责农户参与、资源和利益分配,各自按需与社区农户合作,分别进行资金和土地入股、资源分配、培训和提供就业岗位。

(3)利益分配机制。核心利益层的收益主体为社区农户,其利益分配主要分为集体利益分红和个人工作收入,具体为集体经济利益由村集体统筹分配,个人收入由旅游合作社和企业按劳分配。

(4)培训机制。主管机构负责社区农户关于国家公园的相关政策宣传、如何参与等方面的教育培训,而个体和集体民宿经营和旅游服务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则主要由旅游合作社和企业负责。

(5)反馈机制。评估反馈层中农户参与信息由社区农户代表(即村民代表)直接向委员会反馈,整个机制的评估则由组织协调层和核心利益层共同反馈给引导层,由引导层进行最终决策和机制优化。

5.2.2改进参与路径

在调查分析社区农户的参与方式和参与内容,构建其参与机制后,社区农户的参与路径也相对清晰。主要路径是村集体充分调动社区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向农户传达主管机构的相关信息(间接)和分配资源、利益分红,向主管机构反馈社区农户的参与意愿和诉求,并以集体经济入股合作社和企业,获取集体分红;社区农户既可以间接通过村集体获取主管机构的相关信息,也可以直接对接主管机构相关部门咨询信息,其参与方式,既可以选择自营,也可以选择合作社和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

6讨论

卧龙特区作为国内首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的成功建立将会更加完善大熊猫保护工作,实现提质升级,但与大熊猫国家公园息息相关

的入口社区农户参与问题值得关注,社区参与可以解决农户生计问题和国家公园管理,通过社区共管,促进社区和国家公园持续发展。然而,本研究成果能否有效落地最终取决于卧龙特区管理体制是否能够理清与重构,国土空间是否能考虑社区发展进行调控,村集体、企业是否能获得特许经营权。对此,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农户高质量参与需政府、社区、第三方机构多方共同努力,携手突破当前瓶颈。

参考文献:

[1] 钟林生,肖练练.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路径选择与研究议题[J].资源科学,2017,39(01):1-10.

[2] 孙琨,钟林生.国家公园公益化管理国外相关研究及启示[J].地理科学进展,2021,40(02):314-329.

[3] 何思源,魏钰,苏杨,闵庆文.基于扎根理论的社区参与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的机制研究[J/OL].生态学报:1-12.

[4] 潘淑兰,王晓倩,毛焱,et al.社区居民与游客对国家公园的认知与态度分析——以神农架国家公园为例[J].环境保护,2019(8).

作者简介:刘 霞(1994-),女,汉族,四川富顺人,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生,从事人文旅游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林宏贵(1982-),男,汉族,四川隆昌人,副研究员,本科,从事生态旅游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2021年阿坝州社科资金项目(ABKT202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