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预算管理情况

2021-03-01 23:52杨娜
科学与财富 2021年28期
关键词:预算管理中小学问题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中小学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对中小学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同时随着2018年新预算法的第二次修订,预算管理被提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对中小学预算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中小学在预算管理中现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预算管理;问题;方法

一、引言

2018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正,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预算法的修订,各地区各部门预算管理制度持續完善,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不断提升,社会公众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政府绩效管理水平也越来越关注。

与此同时,中小学教育事业一直是我国的基础民生问题,在财政支出上也占据很大的份额,中小学校作为典型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经费来源单一,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在财务预算中如何确保财政资金发挥出的最大效用,是中小学财务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同时,随着预算公开的推进,公众对学校预算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也更加关注,对学校的预算编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中小学主要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学校根据在校学生数量、教职工数量、班级数、建筑面积、取暖面积等情况确定下一年公用经费、人员经费资金总量,同时向相关主管部门申报专项的预算项目资金。学校再根据教育教学、学生数量、工程建设等情况统筹安排经费支出。

二、中小学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预算管理是反映单位一定预算期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现金收支等各项预算的具体内容。它能使财务资金使用、目标制定更加具体化、系统化,在中小学的财务管理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通过预算管理能够让学校在进行活动时对本校资金状况有一定的预判,方便对各项资金进行管理,也能通过预算管理更加了解学校财务的管理方式和发展情况以及对国家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从而让学校合理安排资金支出,提高资金使用率,避免出现资金短缺、资金沉淀的情况。

(二)有利于推动财会工作透明化

根据新预算法的相关规定,学校在预算工作中,要对社会主体公开具体的预算情况和预算内容。这就便于社会公众对学校在财务工作方面进行监督,让学校财务更加透明化,让公众了解学校的运营状况,防止学校乱收取费用,强化专款专用、规范资金使用。同时对学校在预算整体工作中的制定、执行情况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向社会各主体公开预算整体过程、具体内容,也极大了提高了学校的公信力,增强了社会各主体对学校的信赖程度。不仅有助于学校在财会工作方面实现预算阳光工程,还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三)有利于推动学校建设

目前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的大量投入,学校专项助学资金越来越多,这也是学校需要通过预算管理来对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保障,从而保证将财政资金真正运用到教育发展的实处,科学、合理地预算管理不仅能够统筹安排学校的各项资源,使学校内部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还有利于保障学校顺利完成教育、教学目标,从而提升中小学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中小学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年度与学年度存在偏差

中小学的学年度是从每年的9月份到下一年的8月份,与《预算法》中规定的时间存在差异。中小学每年9月份学生在校人数、班级数都会发生变化,而中小学的预算编制基数需要根据在校学生的规模进行编制,以在校学生的数量作为经费支出的主要指标和依据。按照预算年度进行预算编制,因编制时间上的差异,造成了预算标准和实际学生规模差异,进而造成预算经费和实际情况存在偏差,需要以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增加了预算调整的工作量。

(二)没有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

有的中小学没有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在预算编制中没有全面考虑学校发展情况,只是单纯依靠财务管理人员的主观判断,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人事、后勤部门都没有能够参与其中,没能从学校的现实需求考虑,而是简单的以往年的财务开支为依据,学校的业务活动开展情况预估不到位,资金与实际工作开展不能同步进行。例如,有的中小学,后勤部与财务部配合不到位,当年的工程建设迟迟未开工,但工程资金已编入当年预算,造成项目资金挂账超时,当年预算完成率低。影响了预算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导致预算的权威性无法得到维护。

(三)预算执行过程控制缺失

不少中小学校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过于形式化,误以为“预算管理”就等于“预算编制”,致使预算编制与实际支出情况相脱节。在实际支出中没有相关的内部控制体系,也没有设置有效的预算执行约束机制,造成对于预算指标调整没有相关管理流程,无法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这样难免会出现预算执行超标或预算执行不到位,造成资金短缺或资金沉淀的情况,有时甚至出现当年资金未使用或“突击花钱”的情况。

(四)中小学缺乏预算绩效评价

预算绩效评价是指在预算支出完成后进行绩效评价和深入分析,并将结果运用到新一轮的预算编制过程中去。但现行中小学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不完善,不能实现对财政预算支出进行全面评价,考核评价方法、方式笼统,评价指标不够客观,部分中小学经常只是将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应付考核,未进行深入研究,更未应用于下一年度的绩效考核中,使得绩效评价流于表面。同时,对于中小学使用的财政资金,教育局跟踪和监督不到位,事后只有个别项目进行评价,没有考核。预算绩效管理的弱化,使得学校的预算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利于学校健康发展。

四、提高中小学预算管理水平的方法

(一)合理规划,减少偏差

针对中小学校教育年度与预算年度存在偏差的情况,在不改变现有预算管理办法和绩效评价体系的情况下,建议中小学在预算编制时,对下一学年人员安排、招生数量、班级数量等做出详细规划,在预算支出明细编制时对人员数量进行客观公正的衡量和考虑,尽可能减少可能出现的预算执行的偏离。

(二)完善中小学预算管理的制度

随着我国预算法的修订、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预算管理所包含的内容也更加丰富,中小学的预算管理体制也需要改革。中小学的预算管理涉及到学校的公用支出、人员经费、资产购置、工程建设等校园管理运行的方方面面,需要中小学有完整的制度保障,更需要学校的财务部、资产管理部、人事部、后勤部等各个部门积极配合,才能保证财政资金使用到位,避免出现项目启动而资金短缺的现象。所以学校需要将管理管理的理念进行改革,制定从上至下、逐级的预算管理制度,将学校的预算管理工作进行明确的分工,除明确财务部的主要编制责任外,更要明确学校领导的主管领导责任,以及相关部门的连带责任,让各个部門充分配合、各司其职,才能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做好预算过程控制

为保障预算执行,中小学要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监督力度、实施内部控制,通过内部控制,对预算的执行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确保财务支出严格按预算执行,以充分发挥出财政资金应有的作用。同时,应多部门联动,为财务支出提供依据,确保各项教育教学、校园建设等项目顺利开展,并及时反馈资金使用情况,以便于及时调整相关预算,避免预算执行过于形式化。

(四)完善预算绩效评价

预算绩效评价的过程就好比用测量工具测量执行结果和绩效目标,是对预算管理执行情况最直观的反馈。一方面,为了加强预算管理,中小学要丰富和完善绩效评价指标,合理确定评价标准、范围、对象,从而对预算管理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另一方面,主管部门也要加强对所属各个中小学的预算绩效管理进行跟踪和监督,完善、细化相关指标,进行事后考核与评价,以便督促各个学校做好预算各项工作。

五、结论

中小学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必须认识到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须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改进自身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中小学要通过预算合理规划、完善管理机制、做好预算过成控制、完善预算绩效评价等方式,推动学校预算管理及教育工作的发展。使得中小学在预算管理方面可以良好开展、一步步落实计划,以此提升中小学的公共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蕾.浅谈中小学经费预算管理[J].财会学习,2020-05:87–88.

[2] 周玮.中小学财务工作中预算管理探讨[J].财经界,2020(24):115–116.

[3] 赵玉棠.中小学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9-06:109–109.

作者简介:

杨娜,女,汉族,1988 年6月生,天津人,天津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在读,从事教育系统会计工作 8年。

猜你喜欢
预算管理中小学问题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