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梗时代:是否要为人类“七宗罪”的集体演出鼓掌?

2021-03-01 01:27撰文呈子
厦门航空 2021年3期
关键词:凡尔赛情绪人类

撰文_呈子

我们总觉得梗是网络时代的产物,但梗古已有之。在古代,梗就是典故,就是成语,是赋诗一首,人性的方方面面、人生的林林总总早就被“梗”总结得明明白白。

只是互联网让时代情绪和人生态度,被包裹成了另一种形式,它是对某个行为的调侃瓦解、对社会现象的总结、对人生态度的点拨,它没有版权,它存在的意义,就是希望被大量复制粘贴,被裂变式传播。无论它是营销人的智慧结晶,还是某个个体无意为之,是对原件的重复搬运,还是被衍生出新的内涵,总能从社会学和心理学找到内在逻辑。

一个梗要玩得好,就和一个产品打造得好一样,大抵是戳中了人的七宗罪: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色欲。邀请码炒到100 美金一个的语音社交软件Clubhouse,是击中了一部分人群的“傲慢”和另一部分人群的“嫉妒”,在互联网本质是消除壁垒的年代,居然一款反其道而行竖起壁垒的软件刷屏,正是精准捕捉了小众情绪,并且把情绪转换为行为,变成朋友圈一条条分享、跪求邀请码的状态。这恐怕是码农和精英阶层的“凡尔赛”,用最低调的邀请码,炫最高调的耀,却也激起了大众的“巴士底狱文学”,立马跟着推出Chilldown 软件,专门欢迎各种Loser 分享失败和悲伤的故事。有意思的是傲慢和嫉妒是七宗罪里最重的两宗,越是偏情绪性和心理性,它就越重的“罪”,若能恰当利用越能成为现象级。而有些刻意营造的流行,因为“反人性”而终究成为昙花一现,轻则让大众觉得无聊,如不好看的情感剧硬挤出糖来,重则人设坍塌,如没有业务看点的女明星靠吃货标签服众,最终令大众形成情绪厌烦。

互联网连接个体的原则是按社区、族群的,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被折射到一个个梗中,里面充满青年群体的激动和狂欢、怀疑和解构,本质是他们对现实和生活的态度。互联网早已不是亚文化的阵地,它是大众文化的滥觞,是了解一个社会最前沿的战场。所以,就像势必会走向大众化的B 站一样,梗早就不是反主流的产物了,它就是主流。基因里的互联网属性,让它不断被再创造、再加工。这就是刷梗,刷梗本身不是文化,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它是一种对强势流行文化模型的自然选择与自主复制、进化,羊群效应下,传播对象借此获得宣泄和娱乐,赢得关注和寻求认同。

而任何一个需要活在流行文化里的人或产品,必须保持对社会情绪的敏锐感,形成自我特色,不断自我迭代、自我扩张。六十分的梗大家一笑了之,八十分的梗大家跟随狂欢,一百分的梗则自有一套模型,为大规模裂变奠定基础。《隐秘的角落》中秦昊一句“带你去爬山”早就剥离剧情,剧中他为杀人创造的场景成为人们彼此“威胁”和调侃的表情包;“凡尔赛”早就不再是远在法国的皇宫,它是对先抑后扬炫耀自己生活的人的一种调侃,网友总结了其三个特点——欲褒先贬、自问自答、灵活应用第三人称,当有了模板,大家就能不断模仿复制,进而演化出“凡尔赛爱情”,秀恩爱成为凡学的安全地带。梗与其说是互联网文化的集大成者,不如说是现代营销抓住现代心理、利用现代技术的一场文化运动。与其说梗戳中现代人的软肋,不如说是考验营销人的智慧。到如今梗的产生背后多为商业推动,即便是偶然诞生的梗,其广为传播的背后也必有营销的力量。

因而引起不少担忧,当物理距离可以被线上连接取代,一方面让人际关系的建立变得极度便捷,另一方面,迅速靠标签、情绪和兴趣等建立的人际关系,又极度容易溃败。这大概是现代人的两难处境,想交流又不愿深交,想让你知道又怕你看出来,怕孤独又不愿距离太近。人是更独立了,更有想法了,还是被快餐文化、消费文化洗脑而产生的念头,是更树立本体意识,还是放弃作为独立本体存在为代价,从而丧失了发展他作为活生生个体的内在力量,以及与他人建立有意义关系的能力。有一种可能是人们期待互联网可以形成某种超越人类智慧(以及愚蠢)的超级智能,但极有可能,这个超级智能会利用并强化网络中的人类愚蠢,而不是去拯救。网络增加了社会的蠢,因为智慧本身就难以传染,而愚蠢则会利用网络加速传染。这的确需要警惕,当社会情绪一直被公式化地复制和放大,人类被AI 替代就不再是科幻片,却也不能矫枉过正,因为商业社会一切To C 的结果,一定是所有东西被打薄。

我们大可在人生高度指责凡尔赛“被人看出你的优越感,说明你的优越还不够深刻”,却也不能就此阻止互联网对人类的“进化改造”。物和人的主要区别之一是,物无须以被观望或被评价来确认自身的存在,这本来就是生而为人的宿命,而一个人对此平衡的程度,决定了他的价值和意义。

猜你喜欢
凡尔赛情绪人类
汽车安全测试的“凡尔赛”语录——凡尔赛C5X安全解析
新语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凡尔赛”的意义与用法
凡尔赛C5X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