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联合颈部硬膜外阻滞术治疗颈椎病的效果

2021-03-01 13:22刚,许侨,林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成形术硬膜外等离子

强 刚,许 侨,林 丛

(1.西安市高陵区医院骨科,陕西 西安 710200;2.西安北车医院骨科,陕西 西安 710086)

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发病后颈部血管及神经往往受到压迫而出现肩颈疼痛、颈部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近年来,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逐渐用于颈椎病治疗中,但关于该术式对颈椎病治疗效果的研究报道仍较为少见,本研究为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对颈椎病的作用,针对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西安市高陵区医院10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西安市高陵区医院100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40~76岁,平均(58.34±10.47)岁;ASAⅡ级26例、Ⅲ级24例;颈椎病变节段C4-516例、C5-624例、C6-710例;病程3个月~4年,平均(2.07±0.69)年;神经根型颈椎病3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19例。观察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40~75岁,平均(58.09±10.51)岁;ASAⅡ级27例、Ⅲ级23例;颈椎病变节段C4-514例、C5-625例、C6-711例;病程3个月~4年,平均(2.13±0.70)年;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18例。一般资料比较,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①符合颈椎病的诊断标准[2],确诊为颈椎病;②具备颈椎病手术治疗指征[3];③成年人;④术前CT、MRI检查可见颈椎部位无脊髓受压情况。

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障碍;②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③严重感染;④恶性肿瘤;⑤中途失访,脱落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颈部硬膜外阻滞术,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于颈椎病变节段对应的皮肤进行标记,于标记点进针,触及横突后将注射器回抽,如回抽后注射器内无脑脊液、积血,连接硬膜外导管,沿着进针方向将导管置入硬膜外腔内,拔除穿刺针,固定好导管,患者采取俯卧位,将2.5 mL 2%利多卡因、2.5 mg地塞米松与生理盐水混合,稀释成10 mL,将混合液注入硬膜外腔内。如患者双侧均存在明显症状,可进行交替阻滞。阻滞后观察10 min,如患者未出现异常情况,可拔除硬膜外导管。

观察组先实施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再于5 d后实施颈部硬膜外阻滞术,具体为:①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患者采取仰卧位,于颈部下方垫一枚软枕,头颈部向后仰,使颈前部位充分显露,在C臂机透视下对病变颈椎节段进行定位,于皮肤表面作标记,采用2%利多卡因浸润麻醉,于健侧前内脏鞘与颈动脉鞘的间隙为入路,内推内脏鞘,外推颈动脉鞘,穿刺进针,针尖抵达椎间盘中后1/3处,对穿刺针进行固定,将针芯拔出,连接低温等离子刀头;选择配备脚控开关的射频消融设备,踩压消融脚踏10 s后,将刀头顺时针旋转360度,再踩压热凝脚踏10 s,将刀头逆时针旋转360度,使其固缩成形,将穿刺针向颈前侧撤出2 mm,再重复消融、热凝,直至颈部或上肢出现刺激症状。②颈部硬膜外阻滞术:手术步骤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在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颈性眩晕评分、颈椎残障评分、疼痛评分。

1.3.1 疗效评价标准[4]①痊愈:异常体征、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颈椎活动功能恢复正常;②好转:异常体制、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颈椎活动功能有所改善;③无效:异常体征、临床症状未见缓解,颈椎活动功能未见改善。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1.3.2 颈性眩晕评分[4]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量表评估,总分最低0分,最高30分,得分越高眩晕程度越低。

1.3.3 颈椎残障评分[4]采用颈椎残障功能量表评估,评估颈椎残障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该量表包括10个条目,单项0~5分,总分0~50分,得分越高残障越严重。

1.3.4 疼痛评分[4]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总分最低0分,最高10分,得分越高越疼痛。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96.00%,高于对照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n(%),n=50]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n=50]

2.3 颈性眩晕、颈椎残障、疼痛评分比较

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6个月的颈性眩晕、颈椎残障、疼痛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颈性眩晕评分更高,颈椎残障、疼痛评分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颈性眩晕、颈椎残障、疼痛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如患者病情较轻、颈椎功能障碍不严重,往往推荐采取非手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症状,改善颈椎活动功能,但对于病情严重且颈椎功能障碍严重的患者来说,非手术治疗往往无法取得良好效果,还需选择手术治疗[5]。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法较多,尚未形成统一规范体系,本研究对照组实施了颈部硬膜外阻滞术,该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颈椎病患者的神经根受压迫情况进行治疗,可通过将具有镇痛作用的药液注入至患者病变颈椎节段硬膜外腔内,对患者感觉神经进行阻滞,阻断神经通路对疼痛进行感知,可有效减轻疼痛症状,解除神经根受压迫状态[6],但该种治疗手段对颈椎病患者的疗效不够理想。本研究针对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用于颈椎病治疗的效果进行了研究,与颈部硬膜外阻滞术进行比较后发现:①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2.00%,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颈性眩晕评分较对照组更高,观察组的颈椎残障评分、疼痛评分均更低,说明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用于颈椎病治疗切实有效,可起到控制症状、改善颈椎功能等作用,疗效良好,这主要是因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利用等离子刀头,生成低温射频能量,在低温能量作用下,等离子颗粒可向颈椎髓核组织细胞间的肽链进行撞击,促使髓核内胶原蛋白分子收缩,进一步缩小椎间盘髓核体积,解除椎间盘髓核对颈椎神经和血管的压迫,消除症状[7];②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0%与对照组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后并发症风险低,安全性良好。本研究与刘琰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此研究中未选择对照组,对64例颈椎病患者统一实施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治疗后,患者总有效率为92.2%,眩晕评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综上所述,颈部硬膜外阻滞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可有效缓解颈椎病患者症状,疗效显著,并发症风险低。

猜你喜欢
成形术硬膜外等离子
神秘的 “物质第四态”
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人文关爱护理与体位护理联用效果分析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硬膜外血肿“T”管引流效果临床观察
等离子面板出货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