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2021-03-01 06:22庄芸玲徐子清陈强通信作者
医疗装备 2021年24期
关键词:臂丛上肢小儿

庄芸玲,徐子清,陈强(通信作者)

1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弘爱医院 (福建厦门 361000);2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厦门 361000);3 厦门市第五医院 (福建厦门 361000)

小儿上肢手术是治疗小儿上肢骨折等疾病的重要术式,但在治疗期间需实施麻醉干预,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神经阻滞主要是从神经干、节及丛的周围注射麻醉药物,阻滞冲动传导,对神经干、节及丛所支配的区域起到麻醉作用,在此过程中一般只需注射一处,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无法有效地配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麻醉实施,因此,在开展麻醉时采取其他辅助措施十分必要[1-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弘爱医院行上肢手术治疗的86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2~12岁,平均(7.00±1.16)岁。试验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3~12岁,平均(7.50±1.2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疾病类型为上肢骨折、上肢肌腱断离;均有上肢手术治疗指征;患儿家属均知晓研究内容,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精神疾病;患心脏等器官器质性疾病;患恶性肿瘤;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神经阻滞:选择肌腱沟臂丛和腋路臂丛阻滞,靶控输注2.5 mg/kg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德国费森尤斯卡比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证号H20170305,规格 20 ml︰0.2 g)行麻醉诱导,输注速度为0.15~0.22 μg/(kg·h),在患儿意识消失、无睫毛反应后,开始进行神经阻滞,于甲状舌骨肌、中斜角肌肌间沟入针,使用7号针头穿刺,控制深度在1.0~1.5 cm,固定针头,确定回抽无脑脊液及血液后注入3 ml 0.37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注册证号H20140763,规格 10 ml︰100 mg),观察5 min确认患儿无异常反应后再注入5~10 ml。

试验组实施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诱导方法同对照组,待患儿无反应后进行常规皮肤消毒,选择超声诊断仪(飞利浦超声股份有限公司,型号 CX50)进行麻醉引导定位,将探头放置在患儿肌间沟到腋鞘位置,设置频率为6~14 MHz,待臂丛神经清晰显示后,再将穿刺针从超声探头长轴外侧进针,使针体与超声声束长轴保持在一条直线上,针头到达目标神经干周围后,注入3 ml 0.2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回抽无血,观察患儿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后在体内的扩散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麻醉维持。

1.3 观察指标

临床麻醉指标:比较两组麻醉药物用量、神经阻滞时间及术后苏醒时间。

并发症:比较两组血管损伤、神经损伤及气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麻醉指标比较

试验组麻醉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神经阻滞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麻醉指标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由于小儿年龄小,治疗配合度低,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既往临床行小儿上肢手术时多采用全身麻醉,但单纯行全身麻醉会增加麻醉药物的用量,且不良反应较严重,手术并发症较多,导致麻醉效果不理想,故寻找一种既能降低麻醉对患儿的影响又能提高麻醉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麻醉方式非常必要。

神经阻滞是临床治疗中较常见的麻醉方式,具有镇痛时间长、对全身影响小、麻醉后患儿舒适度高等优势,有助于提高临床麻醉效果[3-4]。该麻醉方式可经传统解剖定位和超声引导下定位,但传统解剖定位的神经阻滞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当麻醉医师操作不当时,易损伤患儿神经,或者导致患儿出现麻醉中毒[5-6];此外,传统解剖定位的神经阻滞主要是根据患儿体表定位盲目探寻刺电感,对麻醉医师的经验要求较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儿的痛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能够准确定位神经位置,在麻醉的过程中可清晰地观察患儿肌间沟和腋路周围的解剖结构,提高麻醉穿刺的准确度,缩短麻醉时间,有助于麻醉医师观察麻醉针的针刺状况,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7-8];此外,通过超声显像的颈部肌肉、血管、胸膜顶及臂丛神经等部位清晰,麻醉医师可直观地观察穿刺针穿刺过程中针尖与针体的显影,并可观察麻醉药物注射过程及扩散范围,有助于评估麻醉药物的神经包裹状态,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最大限度地保证神经阻滞效果[9]。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麻醉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神经阻滞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患儿展开治疗前,需向患儿家属详细讲解相关知识、注意事项,根据患儿家属理解力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讲解方式,或者将健康宣传手册发放给患儿家属,使其能够充分地理解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展开工作。

综上所述,将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可有效改善临床麻醉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臂丛上肢小儿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可调节式肩外展支架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
臂丛神经丛内神经移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