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康复治疗仪在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

2021-03-01 06:22陈黎
医疗装备 2021年24期
关键词:肌张力治疗仪盆底

陈黎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人民医院妇产科 (江西上饶 334000)

妊娠及分娩过程均会损伤女性盆底肌,导致盆底肌力下降,从而诱发盆底功能障碍,表现为尿失禁、性功能障碍及盆底脏器脱垂等,严重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1-2]。相关研究发现,对产妇进行产后早期个体化盆底功能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其盆底肌力及盆底功能[3]。康复护理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护理方法,可有效改善产妇的临床症状,但单一应用效果有限。盆底康复治疗仪是一种新型仪器,主要通过电刺激促进机体肌肉收缩,从而提升盆底肌肉功能,促进正常生理功能恢复。基于此,本研究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在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产后均合并盆底功能障碍,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年龄22~38岁,平均(26.14±1.02)岁;孕周36~38周,平均(37.24±0.21)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3 204.41±398.12)g;初产妇20例,经产妇20例。观察组年龄23~37岁,平均(26.01±1.21)岁;孕周36~39周,平均(37.28±0.68)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3 236.24±391.06)g;初产妇24例,经产妇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产妇及家属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经阴道分娩;单胎足月妊娠;临床诊断符合女性盆底功能障碍评估标准,即Ⅰ类、Ⅱ类盆底肌纤维肌力均≤3级、盆底疾病已造成身体功能损伤[4];意识清醒、认知功能正常,可配合完成干预。排除标准:合并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损伤;合并传染性疾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合并恶性肿瘤。

1.2 方法

对照组产后接受康复护理,具体如下。(1)健康宣教:由护理人员向产妇及家属讲解产后产妇的生理变化及相关注意事项,指导产妇尽早进行母乳喂养,并向其说明母乳喂养的好处。(2)饮食护理:指导产妇少量多次科学饮食,且以清淡、高蛋白食物为主。(3)会阴护理:因产后有恶露排出,指导产妇每日早晚用温水清洗会阴部,勤换护垫,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爽,避免引发生殖系统感染。(4)盆底肌锻炼:协助产妇取仰卧位或站立位,指导其持续收缩盆底肌,收缩时产妇用较大的力量快速进行,每次收缩1~2 s,然后让肌肉充分放松5~10 s,15~20 min/次,2~3次/d,并指导产妇放松下肢及臀部肌肉,避免上述部位肌肉酸痛而影响锻炼效果。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盆底康复治疗仪(广州通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 TZP-3000):先指导产妇排空膀胱,然后协助其取仰卧位,在仪器配套的电极上涂抹耦合剂,并将其置入阴道,开启治疗仪,可根据产妇耐受度调节,20 min/次,2次/d。

两组均于干预2个月后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

(1)阴道动态压力: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后,使用气囊连接压力检测仪(上海聚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 GPC-A/GPC-B)检测两组的阴道动态压力(正常范围为80~150 cmH2O),并进行比较。(2)盆底肌张力: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后,采用会阴肌力评价量表评估两组的盆底肌张力,分值为0~5分,0分为盆底肌无收缩,1分为轻微颤动,2分为明显但不完全收缩,3分为基本完全收缩但无对抗,4分为正常收缩且有轻微对抗,5分为强力收缩且对抗无异常,评分越高,盆底肌张力恢复越好。(3)尿失禁: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后,采用5分制评分法进行评估,1分表示每周漏尿0~1次,2分表示每周漏尿2~3次,3分表示每周漏尿4~6次,4分表示每周漏尿7次及以上,5分表示持续漏尿,评分越高尿失禁程度越严重[5]。(4)盆底功能障碍: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后,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进行评估,内容涉及产妇的膀胱、盆腔及肠道症状,共20个问题,每个问题的分值均为0~4分,总分为80分,评分越低盆底功能障碍越轻。(5)并发症:比较两组尿失禁、盆底器官脱垂、痔疮、性功能障碍等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的盆底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阴道动态压力、盆底肌张力评分、尿失禁评分及盆底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两组阴道动态压力、盆底肌张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尿失禁评分、盆底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阴道动态压力、盆底肌张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尿失禁评分、盆底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的盆底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表现为盆底肌松弛、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病因为妊娠或分娩过程对盆腔组织、肌肉及神经造成的不同程度的损伤[6]。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影响机体安全,因此,指导产妇进行积极有效的产后盆底功能锻炼十分必要[7]。康复护理中的饮食护理可增加营养支持;同时定期清洗会阴部,可有效改善产妇的临床症状;盆底肌锻炼可提高产妇盆底肌肉的收缩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功能恢复;健康宣教能够让产妇了解产后盆底肌训练的重要性,提升其认知度,但临床上单独采用康复护理对产妇的干预效果有限且干预时间较长,无法满足产妇的临床恢复需求,需要在康复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其他方式进行干预,以提高干预效果及效率[8-9]。

盆底康复治疗仪是一种新型的康复理疗仪器,可通过电刺激产妇的盆底肌,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从而增强产妇盆底肌的收缩能力,改善阴道动态压力及盆底肌张力,促进盆底功能恢复,减少尿失禁、盆底器官脱垂、痔疮、性功能障碍等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阴道动态压力、盆底肌张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尿失禁评分、盆底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盆底康复治疗仪可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肌张力治疗仪盆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科学家开发出用于筛选肌张力障碍新药的工具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