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在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2021-03-01 06:22康华敏
医疗装备 2021年24期
关键词:治疗仪盆底张力

康华敏

泰和县妇幼保健院 (江西吉安 343700)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用力拉扯盆腔肌肉,致使其结构发生改变,导致盆底肌肉受损,造成盆底肌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盆底功能障碍会引发尿失禁、盆腔疼痛、盆腔器官脱垂等疾病,以便秘、尿频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产妇产后的生命质量。既往研究表明,产后采取针对性康复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产妇的盆底结构,对于预防盆底功能障碍具有重要作用[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单纯康复训练已无法满足产妇的康复需求[3]。盆底康复治疗仪是一种新型的理疗仪器,其通过电刺激训练、控制产妇盆底肌收缩及舒张,利于促进产妇产后恢复[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在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62例产妇,按照随机数表字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年龄23~37岁,平均(27.18±2.04)岁;孕周37~41周,平均(39.13±0.72)周;剖宫产11例,自然分娩20例。观察组年龄22~37岁,平均(27.08±2.01)岁;孕周38~41周,平均(39.17±0.74)周;剖宫产10例,自然分娩2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足月分娩;精神状态良好;无严重分娩并发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盆底先天性发育不良;合并阴道炎;有盆底手术史;患有皮肤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护理人员指导产妇深吸气,在吸气的同时收缩盆底肌,抬起臀部,坚持3 s,并经嘴缓慢呼气,放松身体,如此反复,3次为1组,5组/d;指导产妇用力快速缩紧肛门,坚持3~5 s,并放松,维持5~10 s后再收缩、放松,如此反复,根据产妇恢复情况适当延长收缩保持时间,训练10~15 min/次,2~3次/d,3~5 d/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比利时Gymna,型号 Myo 200)干预:电刺激,设置初始频率为50 Hz,根据产妇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至80 Hz,脉宽控制在200~320 μs,起始电流强度为0 mA,在刺激过程中根据产妇个体情况逐渐提高至60 mA;生物反馈,由护理人员根据产妇具体情况制定有效可行的康复锻炼措施,依次分别对Ⅰ类及Ⅱ类肌纤维展开高强度训练及协调性收缩训练;30 min/次,2次/周。

两组均持续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盆底肌肉张力:采用会阴肌力评估量表进行评价,分为0级(未见收缩)、Ⅰ级(稍有颤动)、Ⅱ级(微弱收缩但不完全)、Ⅲ级(基本能完全收缩、无对抗)、Ⅳ级(正常收缩、轻微对抗)、Ⅴ级(强力收缩、对抗正常)。(2)并发症:记录两组子宫脱垂、腰骶痛、子宫后倾后曲等并发症发生情况。(3)生命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Scale Brief,WHOQOL-BREF)评估,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领域,各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命质量越佳。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盆底肌肉张力比较

观察组盆底肌肉张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盆底肌肉张力比较(例)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干预前、后生命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领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生命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盆底对维持盆腔脏器位置具有重要作用,若产妇在产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会造成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等并发症,对产妇生理、心理造成不良影响[5]。相关研究发现,分娩、妊娠是导致女性盆腔功能受损的主要原因[6]。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亦逐渐提高,而单纯的康复训练缺乏针对性,康复效果欠佳,因此,十分必要寻找更为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改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盆底肌肉张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能够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命质量。康复训练主要通过有针对性地收缩肛门、尿道,增强盆底肌肉张力,进而起到改善盆底功能的作用。但该方式存在训练方式单一、训练时间长等不足,产妇往往难以坚持训练,继而影响盆底功能的康复[7-8]。为此,临床常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纠正和弥补单一采取康复训练的不足,以充分满足产妇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需求。盆底康复治疗仪主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对盆底肌进行收缩、舒张,进而明确特定肌群,形成条件反射,保证盆底肌肉自主运动,可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盆底康复治疗仪由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组成,其中电刺激利用电流对尿道及膀胱产生刺激,在帮助产妇控制尿意的同时,可增强膀胱储尿功能,且通过不断刺激盆底肌支配神经,可增强盆底肌收缩、舒张功能,改善盆底结构,达到修复盆底肌功能的目的;生物反馈根据盆底肌电信号指导产妇进行运动、锻炼,充分掌握产妇盆底肌收缩、舒张反应,提高盆底肌肉张力,以此达到强化盆底肌的目的。在产妇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盆底康复治疗仪干预,结合被动、主动训练,可有效预防盆底结构发生改变,使其逐渐恢复至正常状态,为产妇产后正常生活奠定良好基础,进而提高其生命质量。此外,电流可刺激盆底肌张力,从而预防子宫脱垂等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能够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

猜你喜欢
治疗仪盆底张力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翻转,让记叙文更有张力
论张力
张力
张力2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