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综合护理在初产妇产后康复中的应用

2021-03-01 06:22潘慧容
医疗装备 2021年24期
关键词:肌张力治疗仪初产妇

潘慧容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福建福州 350112)

初产妇是指第一次生产且未在孕28周前流产过的女性[1]。由于生产过程中极易损伤盆底肌肉,造成初产妇盆底肌功能障碍,子宫恢复不良等情况;加之分娩后,初产妇体能消耗大,身体激素水平及母乳分泌均发生变化,不仅会影响母乳喂养,还会影响初产妇的健康及生命质量[2]。因此,在初产妇产后早期给予护理干预尤为重要。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综合护理在初产妇产后康复中的应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11月于我院建档并分娩的58名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名。对照组年龄22~35岁,平均(25.46±6.89)岁;孕周37~41周,平均(39.11±0.54)周;剖宫产12例,顺产17例。观察组年龄21~35岁,平均(27.89±6.45)岁;孕周37~41周,平均(39.20±0.32)周;剖宫产15例,顺产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均为单胎妊娠;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妊娠期产检不合格者;妊娠期合并其他疾病者;伴有严重心理疾病及精神疾病者;伴有严重基础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密切监测初产妇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时,应及时通知医师进行相应处理;(2)会阴部护理,护理人员每天定时对初产妇进行阴道会阴部清洗、按摩等护理;(3)盆底肌修复,利用盆底肌康复仪帮助初产妇进行盆底肌修复,并指导初产妇进行子宫复旧运动;(4)进行并发症对症护理;(5)另外加强对初产妇的心理干预,鼓励、安慰初产妇,缓解其不良情绪。

观察组采用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综合护理,具体如下。(1)采用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产后康复治疗仪,深圳市中微泽电子有限公司,型号LC-4000),设置输入功率为50 VA,分别设置4个通道入口,具体使用方法如下:初产妇平躺于病床上,运用专用耦合剂均匀涂抹于治疗乳房的电极片上(黑色面),将电极片紧贴于双侧乳房并用固定带固定,按启动键后调节强度(3 min之内由低向高调节,直至初产妇可耐受的最高强度),30 min/次,1次/d;治疗结束后,按停止按钮,取下电极片,将初产妇乳房两侧残留的耦合剂擦拭干净,用医用75%乙醇对电极片消毒备用。(2)综合护理:a.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向初产妇介绍产后合并症的诱发机制、预防措施、治疗方案等内容,同时向初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帮助其树立母乳喂养自信心;向初产妇介绍泌乳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方法,并指导正确的喂养方式;b.乳房护理,在初产妇产后1 h内,护理人员帮助初产妇进行乳房按摩、清洁等护理;c.饮食指导,在初产妇产后24 h 内,可给予汤面、粥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在初产妇完全康复、恢复后,可给予多样化饮食,在选择饮食方案时,参考初产妇个人口味、喜好等,并注重营养的摄入,均衡饮食;d.疼痛护理,对于初产妇因乳头或宫缩出现疼痛感强烈的初产妇,可遵医嘱给予镇痛治疗;e.生活指导,可根据初产妇自身情况为其制定作息时间表,以保证其睡眠充足;f.家属陪伴,指导家属对初产妇的日常护理,如内衣物清洗等,此外告知家属陪伴对促进初产妇恢复的重要性,保持初产妇心情的愉悦,促进其产后恢复;j.康复护理,对初产妇进行子宫康复按摩护理,初产妇排空膀胱后取仰卧位,护理人员在其腹部涂抹精油,涂抹均匀后,规律地按摩其子宫前壁、后壁等位置,同时兼顾四肢、肩胛部、腰部和下腹部,进行自上而下的按摩,采用点按法对初产妇宫底、三阴交、关元等穴位按照顺时针方式进行环形按摩,可指导初产妇进行凯格尔训练,锻炼盆底肌肉,指导初产妇做锁紧肛门动作,保持10 s,后放松10 s,每日做30 min,叮嘱初产妇在收缩盆底肌时,尽量避免大腿、臀大肌及腹肌的收缩,而后可根据初产妇的恢复情况逐渐练习上下楼梯、咳嗽、深蹲等康复训练。

两组均干预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

(1)出院时,评估两组盆底肌张力恢复优良率[3]:优,盆底肌肉张力恢复正常,盆底功能障碍完全消失;良,盆底肌肉张力及功能障碍显著改善,肌力等级提升2级及以上;差,盆底功能未见好转或加重,肌力等级提升2级以下;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2)记录两组初产妇首次排尿时间、恶露时间及宫底高度。(3)观察并记录初产妇产后72 h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的例数,计算纯母乳喂养率。(4)产后4 h及出院时,运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reast-feeding self-efficacy scale,BSES)[4]评估产妇的母乳喂养自信心:该量表包含2个维度(技能维度和内心活动维度)和30个条目,各条目采用5级评分,该量表评分为32~160分,分数越高,表示初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盆底肌张力恢复比较

观察组盆底肌张力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盆底肌张力恢复比较

2.2 两组子宫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及恶露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宫底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子宫恢复情况比较

2.3 两组纯母乳喂养率比较

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纯母乳喂养率比较[例(%)]

2.4 两组BSES评分比较

产后4 h,两组B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BSES评分均高于产后4 h,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BSE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分娩是育龄期女性正常的生理过程,这一过程会对产妇生理及心理产生一系列影响。初产妇由于无分娩经验,受分娩时和分娩后疼痛的影响,易出现不良情绪,导致初产妇出现产后泌乳功能不良的情况,影响母乳喂养。临床对初产妇泌乳功能障碍通常使用产后康复治疗仪进行干预,该仪器通过电极按摩的方式刺激乳房,可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产妇内垂体泌乳素和催产素的分泌。综合护理是将临床常规护理具体措施进行细化、优化,以达到整体、全面的护理方式,有利于促进初产妇的恢复,是临床较为新型的护理干预模式[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盆底肌张力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与张俊华[6]的研究结果相似。由于初产妇在妊娠分娩时,其盆腔筋膜、子宫主韧带、子宫底骶韧带和盆底肌肉受到过度牵拉,导致盆底肌支撑力量被削弱,而综合护理通过对初产妇进行日常护理、凯格尔运动及盆底肌功能锻炼等干预,利于盆底肌肉及神经的被唤醒,从而促进盆底肌功能的恢复;加之产后康复治疗仪主要通过低频脉冲电刺激技术,可有效促进初产妇盆底肌张力恢复,利于产后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初产妇首次排尿时间、恶露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宫底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张蓉等[7]的研究相似。分析原因为,综合护理措施中的子宫康复按摩有利于初产妇骨骼肌张力的下降和肌酸的排泄,从而改善子宫血液循环,加快淤血的排出,促进子宫复旧,同时也可刺激局部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加速病理产物的吸收和排泄,有利于促使膀胱和尿道消肿,从而促进排尿,减少尿潴留的发生,此外产后康复治疗仪的使用可有效疏通乳腺管和促进泌乳,而有效的母乳喂养会加速子宫复旧。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及母乳喂养自信心均高于对照组。其原因为,综合护理利于促进初产妇恢复,加之护理人员对初产妇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使其了解产后母乳喂养的方式和重要性,对家属进行日常护理的指导,保证初产妇产后饮食均衡,心情愉悦,增加其喂养信心,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可以通过电极片刺激乳房,促进乳汁分泌,从而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有利于增强初产妇的母乳喂养自信心[8-9]。

综上所述,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综合护理可促进初产妇盆底肌张力和子宫恢复,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增强初初产妇母乳喂养信心,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肌张力治疗仪初产妇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科学家开发出用于筛选肌张力障碍新药的工具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