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素对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小鼠的影响

2021-03-01 09:15杨翰文王思齐陈啟艳
现代畜牧兽医 2021年1期
关键词:脏器脾脏黄芩

徐 晴,杨翰文,王思齐,陈啟艳,张 玲*

(1.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1;2.锦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typhimurium,STM)属于人、畜共患病原菌。由STM所引发的大规模食物中毒事件在国内外均有发生[1]。虽然STM感染健康成年人所引起的症状多为自限性,较易控制和治疗,但对于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的幼儿、免疫力与身体机能下降的老人和免疫系统受损的病人来说,感染STM却有致命性[2]。黄芩素,化学名称5,6,7-三羟基黄酮,又名百可利(baicalein),是植物黄芩(Scutellaria radix)中含量最高的黄酮类化合物之一。研究表明,黄芩素具有较强的抗微生物[3]、抗炎、抗氧化[4]、抗肿瘤[5]、保护心血管系统等作用[6],对大肠杆菌、尖孢镰刀菌、白色念珠菌等有显著的抑制作用[7-8]。本课题组前期体外研究发现,黄芩素对STM有显著抑制作用[9]。本试验观察黄芩素对感染STM小鼠的影响,为抗STM感染提供新的治疗方案,为丰富该药的药理作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菌株

鼠伤寒沙门氏菌标准株(ATCC14028)购自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Medical Culture Collection,CMCC)。

1.1.2 试验试剂

黄芩素(批号:20190820)购自西安开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纯度为98%),取适量甲醇溶解、蒸馏水稀释,超净台内过滤后备用;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SC)与SS琼脂培养基购自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TNF-α、IL-1β、IL-6和IL-8 ELISA检测试剂盒购自安诺伦(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1.3 试验动物

健康昆明小鼠,雌、雄各半,体重 26~28 g,购自锦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1.1.4 试验仪器与设备

SW-CJ-2F双人双面超净工作台购自苏州净化设备有限公司;THZ-300恒温培养摇床购自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酶标仪购自美国伯乐iMark公司;精密电子天平购自Sartorius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STM悬液制备

将鼠伤寒沙门氏菌接种于SC培养基中,恒温摇床培养12 h,划线在SS琼脂平板上。恒温培养后,挑取典型STM菌落,再次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过夜培养。次日用PBS调整菌液浓度至OD600nm处吸光值为1.7,离心、洗涤、备用。

1.2.2 试验动物分组

健康昆明小鼠80只,饲养环境保持安静,通风良好,自由采食、饮水。经1周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空白组、STM组、黄芩素+STM组和黄芩素组。分组后第1 d,空白组和黄芩素组小鼠灌服生理盐水(NS)0.2 mL/只,其余2组小鼠灌服浓度为1×107CFU鼠伤寒沙门氏菌液0.2 mL/只,灌胃后2 h恢复饲料和饮水的供应。第2 d,空白组和STM组小鼠3次/d灌服NS,每次0.2 mL/只;黄芩素+STM组和黄芩素组小鼠按20 mg/kg灌服黄芩素,3次/d。连续灌胃10 d后,观察各组小鼠存活情况,计算各组存活率。

1.2.3 血清细胞因子的测定

摘除小鼠眼球收集血液于1.5 mL离心管中,室温静置1~2 h;3 000 r/min离心10 min,吸取上清,迅速移至-80 ℃保存备用。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检测血清中的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 和IL-8的水平。

1.2.4 脏器指数的测定

小鼠断颈处死,去尽肝脏和脾脏表面的结缔组织,称量脏器重量,计算各脏器指数。

1.2.5 组织切片的制备

剪取小块肝脏和脾脏组织,PBS清洗,置于4%多聚甲醛中,室温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和HE染色。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芩素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小鼠存活率的影响(见图1)

空白组和黄芩素组小鼠生长状态良好、毛发光泽顺滑、精神状态活泼、进食量正常、未见死亡。STM组小鼠感染后,小鼠毛发凌乱无光泽、精神萎靡不振且嗜睡、进食量明显减少,并于感染后第5 d开始出现死亡。由图1可知,5~10 d的存活率分别是80%、70%、60%、45%、30%和25%。黄芩素+STM组小鼠毛发凌乱无光泽、精神萎靡、进食量略微减少,第7 d开始出现死亡。由图1可知,7~ 10 d的存活率分别是90%、75%、65%和60%。

2.2 黄芩素对感染小鼠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见表1)

表1 黄芩素对感染小鼠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影响(n=5)Tab.1 The effect of baicalein on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the serum of infected mice 单位:ng/L

由表1可知,STM组的4种炎性因子水平均较空白 组有显著提高(P<0.01);黄芩素+STM组中的炎性因子水平均极显著低于STM组(P<0.01);而黄芩素组的炎性因子水平与空白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 黄芩素对感染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见表2)

由表2可知,STM组中小鼠的肝脏和脾脏指数极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黄芩素+STM组的肝脏和脾脏指数显著高于STM组(P<0.05),但与空白组仍有差异(P<0.05或P<0.01);黄芩素组的2个脏器指数与空白组无显著差异(P>0.05)。

表2 黄芩素对感染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n=5)Tab.2 The effect of baicalein on the organ index of infected mice 单位 :%

2.4 黄芩素对感染小鼠肝脏和脾脏组织的学影响(见图2、图3)

由图2可知,空白组小鼠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窦清晰、较宽,肝上皮细胞排列整齐、呈多边形,细胞质均匀红染、细胞核清晰;STM组可见一脓腔、肝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固缩、细胞质部分区分不明显、肝小叶内见小坏死灶、有的呈无结构均质红染、中央静脉和窦状隙扩张、有充血出血,窦状隙内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与STM组相比,黄芩素+STM组肝小叶结构相对完整、细胞变性数量及程度逐渐降低、肝小叶内坏死灶数量减少、坏死程度减轻、中央静脉和窦状隙扩张程度减小;黄芩素组的肝脏组织结构与空白组类似。

由图3可知,空白组小鼠的脾脏被膜和小梁结构完整、红髓和白髓界限清晰、细胞形态大小正常;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脾脏的被膜明显增厚、脾小梁增宽、髓质区可见明显淀粉样物质沉积、白髓面积明显减少、红髓内有相当程度的淋巴细胞弥漫性增生和浸润现象;与模型组相比,黄芩素+STM组的脾脏被膜变薄、脾小梁变窄、白髓大小和形态接近正常、组织间隙有大量血细胞;黄芩素组的脾组织形态与空白组接近。

3 讨论

STM主要存在于动物机体消化道内,通过粪便可在动物之间、动物和人之间广泛传播。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大范围使用,多重耐药株的出现已成为临床治疗STM感染面临的严峻问题[10]。目前,尚未见到细菌对中药抗菌成分出现耐药性的报道。因此,寻找抗STM的有效中药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本试验结果表明,黄芩素对STM感染的小鼠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作为活化细胞产生的小分子多肽类物质,TNF-α是参与机体免疫应答和炎性反应的重要介质[11]。IL-1则是由单核细胞产生的多肽,可分为IL-1α和IL-1β两种异构体。IL-1β广泛参与组织破坏、水肿形成等多种病理损伤过程[12]。IL-6是机体受到炎症刺激后,由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T细胞核内皮细胞等分泌的糖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也是导致机体组织或器官严重损伤的重要因子[13]。IL-8属于一种炎症趋化因子,可促进嗜中性多形核白细胞与其结合,释放出大量氧自由基和溶酶体,继而诱发炎症反应[14]。本研究发现,与空白组相比,STM使感染小鼠的存活率明显下降,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和IL-8的含量明显增高,脏器指数则显著降低(P<0.01),肝脏和脾脏组织呈现明显的病理改变。与STM组相比,黄芩素使感染小鼠的存活率明显升高,小鼠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显著降低,脏器指数显著提高(P<0.05),肝脏和脾脏的病理变化有明显改善。上述结果说明,黄芩素可通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肝脏和脾脏的病理变化提高感染STM小鼠的存活率。黄芩素组的各项指标均与空白组接近,且无统计学差异,说明黄芩素对正常小鼠无影响。

4 结论

本试验研究表明,黄芩素对STM感染小鼠的存活率、炎性因子水平、脏器指数、肝脏和脾脏的组织变化均有改善作用。

猜你喜欢
脏器脾脏黄芩
山西晋城启动黄芩示范项目
UFLC法同时测定黄芩汤中3个有效成分的含量
黄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黄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脾脏血管性病变与淋巴瘤CT鉴别诊断
多脏器功能衰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脾脏也会出现钙化
如何预防胃癌手术中的医源性脾损伤
潜水强者
在达古雪山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