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效果的影响

2021-03-02 04:48陆美健吴燕英刘泳娜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光疗胆红素鸟巢

陆美健,吴燕英,刘泳娜

(江门市人民医院 广东江门529000)

目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手段较复杂,包括微生态制剂、换血、抗感染、中药、蓝光照射治疗等,其中蓝光照射因具有疗效确切、操作方便等优势成为首选,在基层医院应用较为广泛[1]。蓝光照射虽可有效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减轻对神经系统的损害,但该技术易导致新生儿出现哭闹、烦躁、腹泻等不良反应及情绪,进而降低治疗效果,延长治疗时间[2]。因此,在蓝光照射治疗实施的过程中,给予新生儿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至关重要,不仅可降低光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还可保障光疗效果[3]。鸟巢式护理是一种针对新生儿生理特点制定的护理模式,该技术在暖箱基础上为新生儿创造类似鸟巢的自然环境,使其感觉更加舒适、安静,有利于增强其安全感,减少哭闹[4]。目前,关于鸟巢式护理的研究较多,但将鸟巢式护理用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疗中的益处研究较少,且结论尚未统一。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观察鸟巢式护理应用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中的效果,以指导未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疗的合理护理计划制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本院收治的147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新生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5]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且经血常规、肝功能、颅脑CT等检查确诊;②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所有新生儿均接受蓝光照射治疗;④均为足月新生儿,且2.5 kg≤出生体重≤4.0 kg;⑤均无窒息史。排除标准:①合并新生儿溶血或其他感染性疾病者;②合并先天性器官发育异常者;③合并先天性心脏者;④合并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者;⑤合并肺透明膜病、吸入性肺炎或胃肠道先天畸形等疾病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74例和观察组73例。对照组男42例、女32例,日龄5~23(17.12±4.26)d;出生体重2.6~3.6(2.89±0.97)kg;出生后1 min的新生儿评分7~10(8.90±1.03)分;血清总胆红素水平253~317(290.11±22.30)μmol/L;剖宫产15例,自然分娩59例。观察组男44例、女29例,日龄4~22(17.13±4.23)d;出生体重2.7~3.8(2.86±0.95)kg;出生后1 min的新生儿评分7.2~10.0(8.88±1.06)分;血清总胆红素水平255~319(291.19±22.26)μmol/L;剖宫产16例,自然分娩5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蓝光照射治疗。所有新生儿在出生0.5 h内均按照需要给予母乳喂养,并接受基础治疗,给予防止低血糖、低血钙、低体温等措施,纠正新生儿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光疗前测量新生儿体重,佩戴护眼罩,清洁皮肤及指甲,戴好手套及足套,用尿布将会阴部及肛门遮盖并固定,光疗时尽量使新生儿四肢处于舒展状态,暴露皮肤,每隔2 h为其翻身1次,保证皮肤可均匀受光;蓝光照射治疗具体操作:将新生儿放置在光疗暖箱中(采用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YP-100AB光疗箱),暖箱温度37 ℃,将蓝光照射强度设置≤500 μW/cm2,灯管距离皮肤30~50 cm,照射时间根据患儿病情程度进行调整,1次/d,连续治疗24~48 h。照射过程中密切关注患儿,及时监测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变化。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①保持病房安静、舒适,将室温调至26~28 ℃;于喂奶1 h后清醒状态下,护理人员通过专业抚触法对新生儿头面部、胸部、腹部及四肢等进行抚触护理,过程中动作轻柔且力度适中,每次15 min,2次/d。②护理人员及时纠正新生儿体位,保持裸体位于床中央,保证获取最佳光照位置;使用透明玻璃窗板,以便及时清除新生儿呕吐物、大小便等;光疗时及时更换体位,若取俯卧位照射应有专人看护,避免口鼻受压。③密切关注体温及箱温变化情况,根据病情随时测量新生儿体温,保持体温在36~37 ℃;并根据新生儿体温调节箱温;在光疗过程中,根据医嘱进行静脉输液,按照需求进行哺乳;光疗期间密切监测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变化情况,仔细观察黄疸部位、程度及病变情况,观察其是否出现皮疹、呼吸暂停、烦躁、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后及时与医生沟通。④护理人员向家属详细解释新生儿发病原因及处理方法,鼓励家属对其进行哺乳及拥抱,指导家属正确照顾新生儿,并告知其护理的重要性,以提高家属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⑤对新生儿进行常规药物护理,口服苯巴比妥药物护理,遵医嘱服药,控制药物浓度及剂量,在用药过程中,将箱温调至30~32 ℃,并抬高新生儿头部,期间密切观察其大小便及睡眠情况等。干预3 d左右。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鸟巢式护理干预。利用太空棉、隐性拉链、卡通图案的绒布、魔术扣等材料制作1个长25 cm、宽18 cm的椭圆形鸟巢,其中鸟巢头部设置呈“回”形枕,内口径设为7 cm×7 cm,外口可通过太空棉填充,增加5 cm;鸟巢身体位置制作呈双层布料,外部可通过太空棉填充,增加10 cm左右;分别于鸟巢上肢及下肢外侧增加2个魔术扣,并在背部设置开口安装隐性拉链;鸟巢底层放置1个褥子床单盛装1/4容积的热水袋,温度约为34 ℃,开口向下,患儿放入鸟巢内,放置一小枕头于肩部,使颈部抬高30°。此外,可在病房中装置音响系统,可放贝多芬音乐、摇篮曲等儿童音乐,每次30 min,3次/d,音量设为40~45 dB,选择在喂奶时播放。遵照医嘱口饲新生儿配方奶,每次喂奶时间间隔2 h;对吮吸反射增强的新生儿,指导其锻炼吮吸能力,直至可自行吮吸进食;进食后,采取右侧卧位,持续0.5 h;根据新生儿情况合理控制进食量。干预3 d左右。

1.3 评价指标 ①血清胆红素水平:干预前、干预3 d后,取新生儿外周静脉血2 ml左右,以3 000 转/min速度离心,离心时间5~10 min,采用E7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深圳库贝尔公司)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②身体功能恢复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首次排便时间、黄疸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③新生儿对光疗适应情况及胃肠功能情况:于干预前、干预3 d后,记录并比较两组睡眠时间、哭闹时间、大便次数、摄入奶量指标。④并发症发生情况:干预期间,比较两组呼吸暂停(通过血常规、影像学检查或多导睡眠描记等方式判定)、皮疹(通过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等判定)、皮肤破溃(通过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等判定)、窒息(根据新生儿临床表现判定)、喂养不耐受(根据新生儿开奶后是否出现胃潴留、呕吐、腹胀等表现判定)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身体功能恢复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身体功能恢复指标比较

2.3 两组干预前后对光疗适应情况及胃肠功能情况比较 见表3。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表3 两组干预前后对光疗适应情况及胃肠功能情况比较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儿科常见疾病,胆红素代谢异常是产生该疾病症状的根源[6]。因蓝光照射具有方便易行、价格低廉、效果确切等优点,现已成为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不可替代的方式,该技术可使未经结合的胆红素,被氧化为水溶性物质,最终通过大便或尿液等排出体外,进而降低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7]。但该项技术照射时间较长,患儿长期裸露在硬板上,缺乏安全感,易出现烦躁、哭闹等反应,加之新生儿缺乏认知及思考能力,治疗过程中依从性低,不利于光疗工作的进行,影响治疗效果,也可能会产生一系列并发症[8]。因此,在蓝光照射的同时,给予新生儿科学有效、安全可靠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对减少其对蓝光照射不适应性、提高依从性、减少哭闹、保证治疗效果等具有重要作用[9]。

鸟巢式护理模式是针对新生儿生理特点制定的一种护理方案,是在暖箱的基础上,为新生儿创造一个类似鸟巢的自然环境,周边应用布卷围成,可增加新生儿安全感及边界感,达到抚摸及固定体位的效果[10]。鸟巢式护理中新生儿姿势与胎儿在宫内姿势相似,可增加其舒适及安全感,有利于减少哭闹,提高治疗依从性。有研究发现,通过在暖箱内加放鸟巢,护圈沿着新生儿身体四周,可减少开关箱门时空气对流,降低环境温度的波动幅度,减少热量散失,使新生儿处在适宜的恒温环境,有利于其生长发育[11]。本研究参照冯晓英等[11]设计,在常规鸟巢底层放置1个褥子床单盛装1/4容积的热水袋,即水床式鸟巢,可更好地模拟宫内环境,使新生儿保持较好的肢体活动;同时,水垫具有滑动功能,可缓解其紧张情绪,增加安全感。此外,音乐具有一定镇痛、缓解焦虑的作用,可刺激新生儿听觉系统,进而调节神经、呼吸及循环系统等。因此,本研究充分利用水床式鸟巢及音乐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将两者结合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干预。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 d后,观察组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黄疸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表明鸟巢式护理可保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的治疗效果,有利于缩短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等,促进机体恢复。分析其原因可能为,鸟巢式护理使新生儿机体紧贴绒布,可满足其安全性,提高其适应能力,进而增加新生儿睡眠时间,减少因哭闹及不适导致光疗中断,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恢复[12]。

鸟巢护理可为新生儿提供与宫内类似的环境,可约束新生儿四肢活动,提高舒适度,减少新生儿哭闹,保证睡眠质量[13]。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3 d后,观察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大便次数、摄入奶量均优于对照组(P<0.01),哭闹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提示鸟巢式护理可提高接受蓝光照射新生儿睡眠质量及吮吸力,可促进胃肠道恢复,缩短哭闹时间。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本研究通过鸟巢护理有利于培养新生儿手、嘴互动的综合能力,且新生儿在鸟巢中呈现蜷曲状态,可维持其肢体活动稳定性,促进吮吸手指等活动,提高吮吸力及口腔满足感,进而增加新生儿摄入奶量及大便次数。因鸟巢式护理中新生儿姿势与在宫内姿势相似,可提高其温暖舒适感,减少哭闹次数,进而提高睡眠质量;此外,本研究利用音乐干预,可增强新生儿副交感神经活动,促进内啡肽释放,起到一定镇静、催眠作用。

因新生儿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接受蓝光治疗过程中易出现喂养不耐受、窒息、呼吸暂停及皮疹等并发症,不利于预后[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鸟巢式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新生儿在鸟巢中睡眠时,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四肢及身体活动,也可增加其安全感,进而减少哭闹次数,有利于避免皮肤损伤及皮疹发生。此外,鸟巢式护理采取头颈部抬高30°体位,有利于拉直呼吸道,保证呼吸通畅,降低新生儿呼吸暂停及窒息等发生风险;加之水垫震荡及音乐对新生儿产生一定刺激作用,影响其呼吸及循环功能,有利于减少呼吸暂停次数。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如纳入样本量少,研究所得结果也可能存在一定偏差,还需要在未来展开大量大样本、前瞻性、多中心的研究加以验证。

猜你喜欢
光疗胆红素鸟巢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不同光疗策略的临床效果研究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鸟巢
强光疗与传统光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
重回鸟巢
鸟巢大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