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钽生物梯度材料在成骨过程中对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2021-03-02 07:18姜铭坤何亚茹吴文慧
当代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酸蚀成骨热处理

姜铭坤,何亚茹,吴文慧

(1.华北理工大学口腔医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2.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和医疗科技的高速发展,生物材料领域受到广泛重视。钛及钛合金材料具有力学性能良好、弹性模量低、易加工、抗腐蚀和生物相容性高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人工骨、人工关节、骨钉、牙种植体等硬组织替代材料和心脏瓣膜、血管支架等血管材料[1]。有研究发现,材料植入体内后,会与骨组织结合[2]。由于钛表面存在氧化层,限制其与骨组织间形成理想的结合而具有生物惰性,影响植入体在体内的长期性;同时,复杂的人体内环境会腐蚀金属材料从而导致有毒元素释放[3],生物相容性降低。因此,可在保留其原有优点的前提下,对钛及钛合金进行表面改性,有利于提高其多种性能,如生物相容性、抗菌性等,改善植入体的功效,延长植入体的使用寿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从哺乳动物的骨髓基质中发现的一种可分化形成骨、软骨、脂肪、神经及成肌细胞的细胞亚群,研究其成骨方向的分化有重要意义。目前,BMSCs成骨分化的检测指标有多种,其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是广泛分布于人体肝脏、骨骼、肠、肾和胎盘等组织中的一种酶,在成骨过程中成骨细胞的活性增强时会分泌大量的ALP,是观察成骨情况最直观、有效的检测指标之一[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光滑钛片、经酸蚀水热处理的钛片、经酸蚀水热处理后等离子喷涂钽的钛片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钛钽生物梯度材料在成骨过程中对碱性磷酸酶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光滑钛片(光滑纯钛组)、经酸蚀水热处理的钛片(酸蚀水热组)、经酸蚀水热处理后等离子喷涂钽的钛片(钽喷涂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钽喷涂组作为实验组,光滑纯钛组、酸蚀水热组作为对照组,上述材料均由华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提供。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SD 大鼠第三代BMSCs(华北理工大学口腔医学院实验室提供),磷酸盐缓冲液(PBS,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ALP 试剂盒(南京建成),细胞培养箱(Forma,美国),低速离心机(SC—3610,安徽),平底24、96 孔培养板(Corning,美国),酶标仪(上海赛默飞世尔仪器有限公司)。

1.3 方法 将3 组钛片置于24 孔板中,每组设3 个复孔,细胞接种密度为2×104/孔。培养3、5、7 d 后,收集上清液,12 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并采用ALP试剂盒进行检测。①标准曲线绘制:试剂盒中的酶标准品贮备液用双蒸水稀释,分别稀释 50 倍、20 倍、10 倍、5 倍、2.5 倍、5/3倍和1.25 倍,每孔5 μL。加入缓冲液、基质液及显色剂250 μL,反应15 min后使用酶标仪在520 nm下检测OD值,绘制ALP标准曲线备用。②测定各组ALP活性:实验组于96孔板中每孔加入30 μL上清液,并加入缓冲液、基质液和显色剂共250 μL;空白组加入30 μL 双蒸水,并加入缓冲液、基质液和显色剂共250 μL。反应30 min 后酶标仪以波长520 nm下测定OD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ALP的含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第3 天,钽喷涂组与酸蚀水热组ALP 水平均明显高于光滑纯钛组;第5 天,钽喷涂组ALP 水平高于酸蚀水热组;第7天,酸蚀水热组与钽喷涂组ALP 水平差异缩小,但钽喷涂组仍高于酸蚀水热组(P<0.05),见表1。

表1 试件表面细胞ALP活性(金氏单位/100 mL)Table 1 Surface cell ALP activity(Kim's unit/100 mL)

3 讨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可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细胞等细胞分化[5]。实验研究表明,BMSCs 经成骨诱导后,复合以适当的材料能异位成骨、修复骨缺损,且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种子细胞[6]。目前,BMSCs 成骨分化的检测指标有多种,其分化形成的成骨细胞分泌一种糖蛋白,即碱性磷酸酶是早期矿化的标志,通过检测ALP 的活性,可反映不同钛片材料对成骨分化的影响。

纯钛应用于口腔种植体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腐蚀性等优点,但也存在生物活性较低、骨整合周期长等不足。因此,人们对其进行改性处理,为提高纯钛表面的生物活性,缩短骨整合周期[7]。上述方法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几大学科,具体有喷涂、大颗粒喷砂酸蚀(SLA)、等离子喷涂、溅射、离子注入、激光处理、紫外线处理、酸蚀处理、碱热处理、阳极氧化法、生物活性因子或仿生剂等内容,从微米水平的研究,逐步深入到纳米、微纳米级别。

本研究采用3组钛片,其中酸蚀水热处理组结合酸蚀处理和碱热处理两种方法。首先,使用HF和HNO3 两种酸性溶液1∶1 混合双重酸蚀的方法,形成微纳结构,具有微观的粗糙面,即可增加细胞与材料表面的接触面积,又可提高细胞材料表面的稳定性。然后,对钛片进行碱热处理,浸入仿生体液(SBF)。Lenka Jonášová 等[8]研究发现,经NaOH 处理的钛片再浸入SBF 后,可在表面形成碳酸氢盐-磷灰石层(HCA),但不均匀,而经酸蚀处理的纯钛片可形成均匀的微观粗糙面,促进HCA形成,再经过碱化处理,磷灰石晶核形成均匀,沉积的HCA 厚度会随着时间而增加[9]。结合两种处理方法的钛片表面,兼有微米级孔和纳米级结构,具有更高的粗糙度,促进骨生成作用较强[10]。

等离子喷涂是一种材料表面强化、表面改性的技术,可使基体表面获得耐磨、耐蚀、耐高温氧化、电绝缘、隔热、防辐射、减磨和密封等性能。当其应用于医疗领域时,可在人造骨骼表面喷涂一层10 μm 左右涂层,作为强化人造骨骼,加强亲和力的方法。在口腔医学领域,可作为涂层制备方法,用于种植体的表面改性[11]。目前,国内外对等离子喷涂羟基磷灰石(HA)进行较多的研究报道和临床试验,发现其具有无毒无害、耐腐蚀、耐磨耗、力学性能优良等特点,也存在包括涂层表面不均匀,涂层内含有杂质,涂层易出现裂隙,涂层密度不够,界面被腐蚀后易脱落等问题[12]。

金属钽(Ta)具有机械性能良好、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已成为重要的现代功能性材料,被称为“贵族金属”。在现代医学中,钽金属因耐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的特点,引起了医疗和材料工作者的关注,在医疗领域广泛应用,如外科手术材料、颅骨修补、血管缝合等。特别是钽涂层,可提高金属钛的骨整合性能,增加细胞的粘附能力从而促进细胞生长,使金属钛获得更高的表面能和更好的润湿性,改善细胞与植入材料间的相互作用。

综上所述,3组不同处理钛片表面的ALP水平存在差异,钽喷涂组高于酸蚀水热组、光滑纯钛组,说明钛钽生物梯度材料有利于成骨,能提高ALP活性。这种新型钛片处理方法存在哪些不足、需要如何改进、能否推广使用,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酸蚀成骨热处理
经典Wnt信号通路与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
民用飞机零件的热处理制造符合性检查
Cr12MoV导杆热处理开裂分析
一种曲轴竖置热处理装置设计
影响瓷贴面粘结因素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大鼠Nfic与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J75钢焊后热处理工艺
液晶/聚氨酯复合基底影响rBMSCs成骨分化的研究
30例Ⅰ型成骨不全患者股骨干骨折术后康复护理
前牙酸蚀症的临床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