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种植修复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数及MMP水平的影响

2021-03-02 07:18张火召曹小军
当代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牙周指数牙列种植体

张火召,曹小军

(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口腔科,江西 南昌 330008)

慢性牙周炎为口腔科常见疾病,是指长期存在的牙龈炎症不断深入牙周组织的病症,约占全部类型牙周炎95%以上[1]。微生物是导致牙周炎发生的始动因子,微生物长期在牙龈处堆积逐渐形成菌斑,直至引发炎症[2]。病程较长或病情严重的慢性牙周炎患者易导致牙列缺损,对口腔健康及个人形象均具有较大影响。口腔牙种植修复是目前临床应用较普遍的牙列缺损治疗方式,但在合并慢性牙周炎的牙列缺损中应用效果存在较大争议[3]。本研究旨在探讨口腔种植修复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数及MMP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0 月于本院门诊就诊的牙列缺损、缺失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牙周健康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50 例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18 例,女12 例;年龄18~59 岁,平均年龄(38.40±10.99)岁。观察组男29 例,女21 例;年龄 19~61 岁,平均年龄(39.09±11.82)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有明显牙列缺损体征者;②单颗牙列缺损者;③有良好手术耐受性者;④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全身炎症疾病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对照组:拍摄曲面断层,制作石膏模型。结合患者余牙及颌骨特点确定种植方案。首先于患牙牙槽嵴顶行平切,分离黏骨膜及龈瓣,利用导向钻开发出牙槽窝,种植体均为纯钛螺纹柱状标准型种植体,均采用黏膜下愈合方式,严密缝合后常规使用抗生素。观察组:口腔种植修复方法同对照组,在行修复手术前进行局部牙石菌斑刮治,完成后使用双氧水反复冲洗。

1.3 观察指标 ①牙周指数: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 年统计两组牙周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SBI)及牙龈乳头指数(PIS)。②基质金属蛋白酶: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清晨采集两组患者空腹状态静脉血5 mL,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深圳市恩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粤食药监械(准)字2010 第2400663 号,规格:A8020]测定两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8、MMP-2 水平变化。③比较两组治疗后1年种植体存留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牙周指数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PD、PLI、SBI、PIS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 年,观察组PD、PLI、SBI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年,观察组PI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LI、SBI、PIS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比较 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观察组MMP-9、MMP-8、MMP-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1年,观察组MMP-8、MMP-2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种植体存留率比较 种植1 年后,两组种植体留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种植修复是近年来治疗牙列缺损的新型手段,相较于传统修补术,种植修复可更好的保护牙齿残段,且具有支撑力强、舒适、美观、不损邻牙、使用时间长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治疗合并牙周炎的牙列缺损、缺失中存有争议。牙周炎患者因其牙石、菌斑粘附于牙体上,导致微生物聚集,严重损伤牙本质,可能对牙列缺损种植修复效果有负面影响[4-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牙周指数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牙周指数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时间治疗前治疗后1年PIS 2.33±0.54 2.75±0.55 3.329 0.001 0.95±0.41a 2.03±0.46a 10.579 0.000组别对照组(n=30)观察组(n=50)t值P值对照组(n=30)观察组(n=50)t值P值PD(mm)1.42±0.16 1.57±0.20 3.490 0.001 1.45±0.21 1.53±0.24 1.511 0.135 PLI 0.39±0.11 0.47±0.13 2.818 0.006 0.40±0.16 0.42±0.11a 0.031 0.976 SBI 0.13±0.10 0.26±0.13 4.702 0.000 0.19±0.08a 0.20±0.11a 0.433 0.666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比较(,ng/m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比较(,ng/m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时间治疗前治疗后1年MMP-8 0.45±0.11 2.54±0.86 13.213 0.000 0.49±0.13 4.87±0.93a 25.583 0.000组别对照组(n=30)观察组(n=50)t值P值对照组(n=30)观察组(n=50)t值P值MMP-2 5.70±1.44 10.23±2.22 9.975 0.000 5.26±1.39 18.45±3.87a 17.948 0.000 MMP-9 22.55±5.62 32.71±6.23 7.320 0.000 23.57±6.60 44.75±7.28a 13.037 0.000

表3 两组种植体存留率比较[n(%)]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1 年,观察组种植体留存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种植修复对合并牙周炎的牙列缺损患者仍具有较好的短期治疗效果。此外,治疗后 1 年,观察组 PD、PLI、SBI 略高于对照组,PIS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LI、SBI、PIS 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说明种植修复不会对口腔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对慢性牙周炎发展无显著促进作用。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观察组MMP-9、MMP-8、MMP-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1年,观察组MMP-8、MMP-2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说明种植修复对牙周炎患者牙周探诊指数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均无改善效果。基质金属蛋白酶能在炎性因子或细胞内毒素刺激下对基底膜分子与细胞外基质产生破坏作用,长期影响下可降解牙周组织,逐步使牙周支持组织丧失,促进牙周炎症状发展[6-7]。有研究[8]显示,牙周探诊指标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均与牙周炎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在接受牙周炎针对治疗后,观察组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较种植修复前显著升高。

综上所述,种植修复对合并牙周炎的牙列缺损患者仍具有较高短期治疗效果,不会加重患者慢性牙周炎症状,但种植体仍受牙周炎影响,可结合牙周炎针对性治疗以保障种植修补远期效果。

猜你喜欢
牙周指数牙列种植体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对基牙牙周指数和炎性状态的影响
正畸患儿应用自锁托槽和传统托槽对牙周影响及疼痛程度差异研究
正畸患儿应用自锁托槽和传统托槽对牙周影响及疼痛程度比较
舌侧正畸治疗对牙周组织状况影响的临床研究
磁性附着体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
种植修复与固定义齿修复对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微种植体与J钩内收上前牙后的切牙位置变化比较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142例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