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血管造影诊断急性脑血管病的应用价值

2021-03-02 07:18赖坚强
当代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脑血管造影

赖坚强

(赣州市立医院神经内科,江西 赣州 341000)

急性脑血管病是指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肢体偏瘫、中枢性面瘫等临床症状[1]。临床研究表明,急性脑血管病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CT检查[2]。目前,CT技术不断地更新与发展,CT血管造影技术、CT 灌注成像均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既往研究表明,CT血管造影(CTA)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快速等特点,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3-4],但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运用CT血管造影检查的相关研究较少[5-6]。因此,本研究以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应用CT 血管造影诊断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5例,女35例;年龄28~77岁,平均年龄(45.53±4.05)岁;病程1~24 h,平均病程(10.53±1.35)h;术前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和CT血管造影诊断;疾病种类:脑缺血性疾病13例,颅内动脉瘤35 例,自发性颅内出血12 例,脑血管畸形20 例。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诊断标准[7],且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发病,发病时间均在24 h内;②术前均接受DSA及CTA检查者;③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者;②临床资料不全者。

1.3 方法 CT血管造影:通过压力注射器将浓度为20 mg/mL的碘非离子造影剂注入患者的前肘静脉。以3 mL/s的速率注射,注入剂量为100 mL。注入15 s 后,采用飞利浦华晨64层螺旋CT 扫描仪扫描患者头骨,仪层厚为113 mm,螺距为110 mm,扫描完成后获得CTA图像并通过MIP和SSD进行重建和处理,时间约30 min,结束后将图像进行合成处理,得到血管影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先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局部麻醉处理,采用型号为MH-200的数字减影造影仪器,在股动脉位置进行穿刺,采用Seldinger 技术,放置5F 的动脉鞘,在进行静注肝素,剂量为2 000 U,以NS500 和500 肝素进行持续灌注,使用猪尾导管进行主动脉弓造影,总量为30 mL,速率为15 mL/s;双颈动脉颅外段、颅内段、椎动脉颅外段、颅内段使用单弯导管进行多方位投照,剂量为8 mL/s,速率为4 mL/s;造影结束,待肝素自行中和后,进行压迫止血并加压包扎,制动时间为24 h。两者图像均由3名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独立诊断。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果。记录两种检查方式所检测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例数,脑血管畸形例数,颅内自发性出血例数,脑缺血性疾病例数;②图像分析。比较3例患者CT造影图像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果比较 CTA 诊断的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颅内自发性出血、脑缺血性疾病例数分别为32、20、12、13,存在3 例颅内动脉瘤漏检情况,与DSA 的诊断结果基本一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采用两种方式诊断结果比较[n(%)]

2.2 图像分析 选取3例患者的影像图片进行分析,见图1。

图1 MIP检查结果

3 讨论

急性脑血管病是脑部或供应脑的颈部动脉病变引起的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导致意识障碍及/或脑局灶性症状。急性脑血管疾病是常见多发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8],是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CTA 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通过三维重建技术配合静脉持续注入造影剂显示血管病变的检查手段,属于CT 技术的发展延伸。该检查技术作为一种无创、安全、简单快速的血管检查方法,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使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CTA诊断准确率为96.25%,与DSA的诊断结果基本一致,说明CT造影的准确度较高。有研究[9-10]显示,随着CT 技术和血管形成技术不断发展,CTA 技术逐渐成熟并广泛应用于急性脑血管病的检查。该检查方法能准确检测病变血管的位置并判断其严重程度。与DSA 比较,CTA耗时短,且安全高效,能把握最佳治疗时机,确保治疗效果。DSA 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正确率高,但该检查方式属于有创操作且操作难度高,检查费用高,不适合临床推广。CTA 采用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与动脉注射造影剂的DSA比较,无须动脉插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CTA具有以下优势:①属于无创检查,安全性高,且检查费用较低;②操作时间短,适用危重及不予配合患者;③可准确定位病变部位,任意角度均能观察颅内血管动态,可清楚显示血管病变情况,弥补其他方式检查投影角度局限的不足;④图像清晰,且很少出现伪影情况。虽然CTA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包括不能显示动脉充盈的动态情况,不能清楚显示细小分支的血管情况,对动脉瘤的形态学如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烟雾病侧支血管等描述效果不强,不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综上所述,急性脑血管病在神经内科的应用CT血管造影具有较高诊断率,可减少误诊情况的发生,该技术在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脑血管造影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