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在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的应用

2021-03-03 14:14时鹏秀
牡丹 2021年24期
关键词:壁画敦煌油画

一、敦煌壁画的概述

敦煌壁画是中国人民智慧与艺术的结晶,其内容丰富多彩、规模恢弘庞大,展现了我国古代的经济文化、科技发展以及当时社会生活的面貌,同时也反映了大量民间艺术的传播和演变。在张大千眼中“敦煌壁画是集中古美术之大成”,在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蒋采萍眼里“敦煌壁画是一部活着的《色经》,且有自己独特的色彩体系和艺术特色”。

敦煌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并非凭空而来的,它是华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印度石窟艺术与具有西域特色的艺术进行糅合发展并传到敦煌后,又融入了中原风格,最终形成了具有敦煌特色和中国元素的“敦煌艺术”。壁画内容多姿多彩,题材名目繁多,主要有佛像画、经变画、人物画、故事画、装饰图案画、山水画和道家思想神话题材的壁画,同时还有不少关于建筑、花鸟的绘画。壁画随着时代的变迁,其风格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早期的敦煌壁画感情强烈外露、表情动态夸张、人物造型大胆,明显带有西域的绘画风格;西魏时期受中原南朝画风的影响,佛像从豪放变为秀骨清像的中原风格;北周时期的壁画注重刻画人物,其形象给人以淳樸敦厚之感;隋唐时期的佛、菩萨等形象的动作姿态与表情比前代更多样、更丰富;隋唐以后的壁画在继承前代壁画内涵的基础上,同时融入了两宋时期的绘画艺术特色,形成了多民族的文化特色与独具一格的表现形式。

壁画历经千年,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美学追求,因而壁画的色彩语言也随着时代的变化更替而发生变化。总体来说,北魏浓郁厚重,用色统一,给人以厚重之感;西魏、北周爽朗而清雅;隋唐华丽高雅,雍容华贵,题材广泛;西夏、五代、宋的色彩总体偏向温暖鲜亮;元代则是冷清。壁画中使用的颜料大多是从自然界中的矿物与植物中提取而来的,有朱砂、赭石、石青、藤黄等,这几种简单随意的颜色,由于自身的深浅、明暗和疏密的差别,可以在复杂的壁画上千变万化,所以壁画中的色彩大胆夸张,严谨而不呆板,极具意象美。

二、敦煌壁画对中国当代油画创作的影响

(一)中国当代油画创作分析

中国的油画是从西方传来的,大体上讲,油画在中国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已发展了百余年。梳理油画在我国发展的历程,很容易察觉到一个问题——中国人学习油画要比西方人学习油画难度大,这或多或少与油画发源地有关联。对于西方艺术家而言,他们只需要继续沿着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前进即可,而中国的油画创作者不仅要吸收西方油画艺术的精髓,还要将油画的艺术语言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美学观念以及独特的社会风俗习惯进行融合与创新,使之既具西方传统油画的特点,又极富中国魅力,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式”油画。我国艺术家在对待外来油画时,始终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见解,他们的作品始终体现出“中国韵味”与“中国精神”的艺术特色,这其中渗透着中国艺术家对待外来文化的立场和态度。如吴冠中的“中西结合是时代潮流”、董希文的“油画民族化”的艺术理念,无不显示着他们在油画创作中的发展历程,通过挖掘本民族艺术的本质内涵并加以改革和创新,对中国绘画艺术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中国当代油画创作来看,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持久的演变过程。如今,中国当代油画已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并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油画创作者更加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不断寻求新的创作思路,始终将中国本土元素体现在油画创作中。而油画在中国化的发展道路上,经历了从一开始的全面模仿到逐渐寻找自己的艺术风格特征,再在其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艺术创作风格,最后由内而外地提高并完善对艺术追求的过程。敦煌壁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通过不断吸收、融合、变革、发展外来艺术文化,最后形成独具特色的敦煌风格,这样的发展方式正是当下中国油画创作者所持有的态度与理念。越来越多的当代中国油画家尽可能地将油画创作和中国美学融为一体。魏晋时期的绘画为当今油画家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素材,魏晋时期的美学仍然在当代油画创作中得到普遍采用,如东晋顾恺之提出的“形神论”,对中国人物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如何创作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物、如何表达出中国油画特有的精神气质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南朝人物画家谢赫提出的“六法”,特别是“六法”中的“气韵”说和“用笔”说对当代油画创作者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这些宝贵的艺术理论为中国当代的油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理论指导。

(二)中国当代人物对壁画艺术的探索与借鉴

1.袁运生——立足于本土文化

袁运生,中西方艺术交融的探索先驱之一,他以自己的民族文化为基础,在创作过程中将民族性、文学性、叙事性、装饰性融入其中,继而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其艺术作品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体现着中华文化精神与文化自信。在他看来,中国必须要沿着自己的特色道路走下去,弘扬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在敦煌学习研究期间,袁运生加深了对中国本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增强了在艺术和艺术教育上“ 走中国之路”的信心与决心。1979年,袁运生绘制了27米长的大型巨作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用强劲有力的线条描绘傣族同胞为庆祝传统节日载歌载舞的生动场景,具有明显的装饰趣味。他巧妙地将西方绘画和中国传统的用线技法进行融合,画作构图饱满,画中人物形象生动、造型优美,色彩丰富而不俗气,极具形式美感。同时,袁运生坚持“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理念,他注重画布上运笔之间的关联,追求每一笔都有结构和意象美。袁云生凭借多年深厚的基本功,创作了一大批具有力量感和自由感的作品,他又利用墨、蜡、色粉、油等材料完成了大量抽象性质的绘画,而在这种不断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中,袁运生越来越认识到文化认同的重要性。1983年绘制的《红+蓝+黄=白?》和2005年绘制的《万户飞天》,题材都选择了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通过绘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将中华文化中的精神

传递给大众。

2.孔柏基——纸上油画艺术的开创者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孔柏基一直努力学习绘画基础知识,率先接触“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绘画技巧,并积极努力从中汲取养分,画了大量的写生,为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64年在上海文艺会堂举办的第一次个人作品展,为他20年的艺术追求提交了第一份不错的答卷。

“规行矩步是没有出路的”,以此来形容孔柏基再合适不过了。孔柏基不甘安于现状,不甘对艺术的理解止步不前,带着创新求索精神的他不停地寻求一条适合自己的艺术道路。1979年,孔柏基下定决心去敦煌莫高窟寻找新的绘画题材,而此次的敦煌写生之旅成为了其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在敦煌写生时,孔柏基被敦煌艺术深深震撼与吸引,他感受到佛法里超脱自然的精神力量、壁画里人物的心声以及飞天歌舞伎乐的天籁仙乐与优美舞蹈,随即其艺术创作激情奔涌而来,之后便全身心地进入了纸上油画的创作中。孔柏基巧妙地将中国传统绘画材料和技法与西方现代艺术语言表现形式有机结合,在固体油画上独树一帜,在内容与形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在笔触的铺、盖、柔、刮、挫、勾等技巧上有着独特的绘画理念和经验。孔柏基开创的“宣纸油画”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渲染、神韵、气势无不体现在油画作品中,绘制了许多的经典作品,如1980在上海举办的“敦煌印象”展。在其“敦煌系列”的创作中,可以看到画面呈现一种气势磅礴、旧迹斑驳、浑厚凝重的艺术效果。他的创作灵感来自敦煌,对敦煌壁画的色彩情感的运用和借鉴最为明显,包括创作的用线、造型、用色、塑造等。《敦煌菩萨像》《敦煌伎乐》《供养人》等作品中均以线造节奏与韵律感,使人们不仅能领悟到历史的沧桑、异域的色彩,更能领悟到民生的艰辛、悲悯的远大愿望和无限的生机。孔柏基用线潇洒随意却不失严谨性,灵活勾勒出脸的轮廓、飘逸的服饰、盘坐的身躯等部分;在色彩方面,对壁画的色彩并不是完全照搬,而是通过自己主观的表达营造出自己想要的画面效果,达到一种古朴庄严、感召历史的画面效果,使观者在画中可以感受到强大的感召力和爆发力。

孔柏基致力于弘扬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同时也对艺术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他的作品追求视觉美与诗意化意境的双重营造,给人带来更多的视觉享受与美学思考。孔柏基通过对敦煌壁画色彩与线条的运用来塑造艺术人生、凝聚人生智慧与创建艺术境界,在作品中体现真、善、美与诚、意、情的相互激荡、碰撞,擦出不一样的艺术火花。

3.侯吉明——意象表现的践行者

侯吉明,意象表现主义的践行者。2009年,他主持成立了意象表现主义油画研究工作室,进而提出了“意象表现主义”这一艺术理念,在此后十年里不断地对这一理念进行研究、实践,而这一理念也成功地成为了中国当代油画创作的重要理念和标志。“意象”在中国绘画及美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拘泥于对客观物象的单纯再现,而是追求一种似与不似的艺术效果,意象表现主义绘画在中国传统美学理念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现代绘画的艺术观念,将两者巧妙融合,并通过表现性的方式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同时也成为了我国很多艺术家进行绘画创作的立足点与出发点。

在意象油画作品中,侯吉明把客观物象融入自己的观察与体验,将自然物象转化为自己心中的物象,同时他提倡在创作过程中打破画面的固定模式,不断地破坏、重组画面,并保留对画面破坏残留的痕迹,使画面更具趣味性。在他看来,中国传统文化是意象表现绘画精神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创作源泉,而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和谐性、所体现的当代性意义对意象表现绘画艺术的探索产生了一定的启发。从侯吉明的绘画创作中可以看到,他的作品不局限于对物象与光影关系的把握,而是赋予物象自我精神和主观感受,使画面既有黑白分明的决意,又有色彩淋漓的快意。同时,候吉明还利用生活中那些常见的废旧材料,如泥、沙、麻布、白乳胶等,进行综合材料的绘画创作,获得了独特的艺术体验,画面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在侯吉明创作的《敦煌修复计划》一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并非单纯地将敦煌元素归置到画面上,而是通过主观弱化、拆分和重组对象,在具象和抽象之间来回碰撞、取舍,在黄白色的底色上将简练的佛像语言符号进行前后层次关系分布、色彩对比调节,通过底色与主体物之间的交相映衬,增强画面的氛围感。

候吉明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致力于对意象表现主义的探索,他的作品追求一种沉郁、豪放的艺术气息,给观者带来独特的艺术体验与视觉享受。

三、結语

敦煌壁画作为民族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只是美,更是一部艺术史,大量的壁画充分地展示了它的线条韵律感、色彩感染力、“异时同图”式构图、夸张式造型,显现了它极其强大的艺术价值与魅力。学习研究敦煌壁画,让无数人找到了一个发现中国传统艺术美的新方向,敦煌壁画的线条、色彩、造型、构图,这些在当代油画创作中必不可少,也是大家一直学习研究的领域。古代匠师们将他们的情感与热血付诸画面,同样,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家在借鉴国外优秀艺术作品的同时积极学习弘扬中国本土文化,不断充实积淀自身的艺术修养,在“中国风”油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停追求,不断推动中国油画前进的步伐。

(青海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时鹏秀(1997-),女,青海海东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油画。

猜你喜欢
壁画敦煌油画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一张油画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壁画上的数学
油画《塬下》
油画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
北朝、隋唐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