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明记忆——山西平顺四景车赛会

2021-03-03 06:49牛林静张丽孟秀秀王硕张丹芬
牡丹 2021年24期
关键词:赛会圣母信仰

牛林静 张丽 孟秀秀 王硕 张丹芬

独辕四景车赛会是中华民族绝无仅有以车为载体的农耕祭祀庆典活动,是三池南里这块土地上的喜庆艺术产物。四景车文化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蕴含了从宋至明清以来当地人民对玄女信仰的敬畏与崇拜,于2011年5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独辕四景车大赛会是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北社乡北社村的一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其中四景车是九天圣母庙庙会主要的敬神礼器和九天圣母祭祀大典中的仪仗车,是民间为感戴圣母恩泽所作的一个兼具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木质独创,并逐步成为当地祈祷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的精神载体,以当地普遍信仰为依托和内驱力,促进了北社文化稳定传承、大众娱乐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辕四景车赛会为案例,探讨其与玄女信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一、探寻独辕四景车

“九天玄女”有“九天娘娘”“九天玄母天尊”等称号,传说为中国上古神话中深谙军事韬略、法术神通的一个战争女神,人头鸟身,是圣母元君弟子和黄帝的军师,因与蚩尤之战中辅助黄帝获胜而被敕封为“九天圣母”。九天圣母虽在民俗信仰中的地位并不显赫,但在道教神仙信仰中的地位尤为重要,甚至屡次以辅佐英雄、除暴安良的应命女神之形象出现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诗经》与《史记》中均有记载。《诗经·商颂·玄鸟》中:“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当地百姓对玄女信仰的崇拜逐步孕育了独辕四景车。

1987年出版的《平顺民间故事集成》中记载,相传很久以前,东峪沟十八庄十年九旱、民不聊生,九天圣母下凡见民生凋敝,何其不忍,于是扮作一名老妇人向当地百姓借牛,耕田种地。当天晚上便突来大雨,普降甘霖。第二天早上,当地百姓发现自家的牛都大汗淋漓,卧于槽后,皆有疲倦之色,便赶忙到自家地里去看,发现所有的土地都被深翻,在村北处还有两副独辕犁和两头浑身淌汗的大犍牛。从此,这里不再有旱情,风调雨顺,年谷顺成,方圆数十里逐渐兴旺起来。人们为感念九天圣母体恤民情、恩泽福祉,把当年独辕犁所留之处称为圆神地,并仿效独辕犁的样子制作了独辕四景车,由两头大犍牛牵引,将报神意念寄托于农用生产必要劳作的用具与牲畜上,每年都在圆神地举办四景车大赛会,如图1所示。

在当地富庶同恭报神恩、祈太平的民间意志的高度统一下,经过世世代代民间手工艺人的传承与改良,四景车终于在民间发展定型,成为大赛会中九天圣母的仪仗车和主要的敬神礼器。因其严肃端庄、气势恢宏,无生产性而兼具艺术欣赏价值和历史审美价值,是特地为圣母体察民情和与民同欢打造的代步工具,同时也是对民间传统工艺与表演艺术的展示,北社民众对圣母信仰中的情感体现俨然成当地赛会文化传承发展的内驱动力。

二、四景车赛会起源与发展

圣母庙各朝代碑刻考记载了其历史沿革和起始变迁,可推断圣母庙最早始建于隋朝以前。宋元符三年(1100)碑记有:“其庙自隋唐以来有之,迄今五百余霜矣。”而四景车赛会因年代久远已不可考,据光绪十年(1884)庙中碑刻,清朝平顺五区岁贡牛联奎曾赋诗盛赞:“四景神车不计年,八村五社会流传。赛朝例卜三春暮,宴酒先尝二月天。廿四马楼排列后,几重社鼓列当前。东下南北西轮转,崇奉丹宵太乙仙。”

在赛会前,每年过了正月,为赶在三月赛会前把四景车的修缮工作准备就绪,北社村民不论男女老少,一头扎进独辕四景车,紧锣密鼓地开展三月的赛会活动。村民日夜忙碌,为提高效率加快进程,分为几个组多端开展。其中神车修缮组主要负责跑车前对独辕四景车的整体维修及损坏部分的仿造重建,把去年赛会后闲置了一年的跑车请出来大修,安装独辕、加固车盆、对接车楼并加固底平板,从每一根棂子验起,一丝不苟、不分昼夜地连着赶工半月。神车装饰组则主要负责制作神车的装饰物,不同于木工组的汉子,这一组男女老少皆有,并再分为剪纸、刻绘、刺绣和扎花四组进行神车的妆扮。制作装饰的材料有紅、绿、蓝、黄等各色彩绸布彩纸,在经过剪、裁、叠、扎、烫描之后从头到尾装饰于神车的每一节车厢,并于正月十二前准备就绪。到了装车环节时,需要数十个强壮有力的汉子上上下下协调配合,独辕之上、二层与底平板之间、三层与二层的对接部分全部都要用长绳进行捆扎稳固,四景车的修缮工作才准备完成。

今天的四景车赛会来之不易。在抗日战争爆发后赛会被迫停办,到了1985年,北社村委会挖掘能工巧匠边回忆边设计,边改进边制作,历经10年将独辕四景车绘制完成,2005年农历四月初四,大赛会在中断半个世纪后成功复会,并于2011年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几年,赛会的轮办制度初步恢复,村委会确立了相关组织机构,四景车赛会的举办正式步入正轨。大赛会集文化娱乐、旅游观光和商品交流为一体,是大型的经济文化活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如图2所示。

三、四景车赛会现场

千百年来,九天圣母庙已然成为当地北社人一处极为重要的祭祀活动场所。每年农历三月,圣母庙都会有一场盛大的庙会——大赛会。四景车是大赛会中的主要敬神礼器以及祭祀活动中的仪仗车,造型与北京紫禁城角楼有相仿之处。

四景车赛会分为三天,第一天是预赛,仅为赛会的预备阶段,不开展大型活动。此时,四景车只装其下半截——“跑盆”。第二天为正赛,各社举办的各种社火活动需集中展示于九天圣母庙之前,并由社首评议,以工艺的精与劣、用材价值的多与寡为评判参照标准,按照各家优劣顺序排列遴选出制作精良、独具匠心的四景车与彩楼,在法师的领头下向东上圆神地赛会场进发。为打开场子、体现出敬畏神灵的庄重感与仪式感,在队首未进会场之前,应由“神马”先绕会场跑三圈,而后四景车率先入场并停在会场四角,其他社火与故事队伍按排列顺序原地待命。第三天为歇赛,村民会将请神时的排位烧掉,请众神回位归天,此工作起到送神、安神的作用。

在独辕四景车出车之前会有一个拜车仪式,于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四这三个节日举行,拜车人主要为拉车跑的人。当天,领车人身着红绸衣,其他拉车人身着黄绸衣,其肩部、胸前均有明晃晃的装饰物。在引拜人点上香火以后,需洪亮地喊出“一叩首风调雨顺,二叩首国泰民安,三叩首五谷丰登、政通人和”的拜词,拉车人随拜词叩拜。拜车完毕后,四景车大赛会随之展开,四头肥壮犍牛承驾辕头,三层木质构架似轿如楼,百名驾车能手紧随车身前后,场景可谓气派非凡。加之跑车前后左右的行户乐队,晃杠、鸾驾、妆,旗、牌、楼、伞等与之相伴,更显其威武无比。

四、四景车文化与圣母信仰

(一)相互借力、相互发力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神凭一炉香。当地人民为获得圣母娘娘的庇佑,通过一定的祭器来取悦神灵或托举威武,四景车随之产生。为了使仪式更具神圣性与严肃性,乡民们渲染气氛、营造情景,派生出了盛大庄重的大赛会,并逐渐制度化、常态化,形成了地方文化认同。千百年来,赛会中完全酬谢神灵的目的与功能逐渐消退,乡民敬神娱人的艺术化形式越来越明显。

据何星亮在《中国图腾文化》对“空间文化层”的表述,四景车与圣母庙属“表层文化”、大赛会仪式与工艺活动为“中层文化”、玄女信仰则属“深层文化”。古赛会所反映出的乡土文化主要表现在玄女信仰与仪式活动的相互融合之上,玄女信仰的本质是祭祀祈禳并由此衍生出来的赛会、晃杠、扛妆、八音会、秧歌等乡土民俗活动,孕育了人文环境并为其作情感支撑;而四景车大赛会作为当地文化的外化形式与活动载体,为其提供了物质环境以进行“全民狂欢”。二者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呈现出一种信仰与仪式工艺中的良性互动关系,成为九天玄女信仰长久生存发展根本之道。

(二)积极与消极并存

在当代语境下,四景车赛会民俗活动“非遗化”开拓了社会生存空间并为其合法化正名,成为民族国家发展模式下文化可持续性和自主性的代表。同时,四景车文化作为北社特色的文化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立是在当地生存的传统文化空间上形成的,一旦脱离这种语境,四景车文化就会失去其本真性和乡土性,仪式性、神圣性也被淡化。因此,四景车文化与非遗化相互依托、相輔相成,保护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绝不能脱离赖以生存发展的深厚土壤。

2011年,四景车赛会民俗活动被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现了玄女信仰再生产合法化与永续继承的重要意义,但这也昭示着其进行适当取舍重构、过滤提纯并达到新变迁。

五、结语

独辕四景车赛会,在我国文化艺术历史长河中,承载着祖先的精神文化生活,蕴含着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民间工艺传承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资源。本文在探析九天圣母庙的信仰崇拜和民俗表现之后,发现四景车文化信仰存在着相互借力、相互发力的内在动力,积极与消极并存的

民俗现象。

(山西师范大学)

基金项目:省级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仪式与工艺:山西平顺“四景车”调查研究”(2020DCXM21)。

作者简介:牛林静(2000-),女,山西长治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民俗学。

猜你喜欢
赛会圣母信仰
赛会制视角下中超联赛不同水平球队位置球员跑动表现分析
维多利亚圣母修道院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圣母大学:Fighting Irish
——战斗的圣母人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千眼圣母
鸟的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