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潜叶蛾预测预报技术研讨

2021-03-03 05:36易继平杨俊杰周华众
湖北植保 2021年1期
关键词:虫量百叶高峰期

易继平 杨俊杰 周华众*

(1.秭归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 湖北秭归 443600;2.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 武汉 430070)

柑橘潜叶蛾(PhyllocnistiscitrellaStainton)是柑橘产业中的一种常见害虫。成虫体长2.0mm,翅展5.3mm[1],白天多藏匿于柑橙园附近杂草丛中,傍晚于柑橘园中产卵[2];卵多产于叶背,卵长 0.3~0.6mm,宽0.2~0.28mm,1~2d后开始孵化;初卵幼虫0.5mm,同时咬破卵壳和叶片上表皮直接潜入叶肉组织取食前行,成熟幼虫体长1.8~2.4mm,多在叶缘处卷筒化蛹;蛹淡黄色,长3.5mm,宽0.7mm。从以上潜叶蛾的基本习性中可以归纳出三个特性,一是潜叶蛾虫体小,二是潜伏性强,三是前期危害症状不易被发现。正是这三大原因,致使柑农在药剂防治上错失良机。不少产区,许多柑农在潜叶蛾产卵期,对其危害不以为然,等大量叶片严重受损后才急于防治,而此时虫体已趋于老熟,有的柑农甚至于化蛹期施药防治。因防效差甚至无防效而言,农户以增加施药次数和施药浓度为代价,重复打药,造成果园成本、农药残留人为上升。因此,加强潜叶蛾预测预报,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1 预测预报指标

2016~2018年,自3~11月,5~7d调查一次柑橘生育期、潜叶蛾发育动态、危害严重度(虫道),并将三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得出三者之间的一定规律,并依据本规律对潜叶蛾后期发生动态进行预测。

1.1 潜叶蛾各虫态历期

不同季节,潜叶蛾各虫态历期不一样,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潜叶蛾各虫态历期对应表(湖北 秭归)

1.2 潜叶蛾百叶虫量分级指标

百叶虫量是衡量潜叶蛾发生量的指标,其分级标准见表2。

表2 潜叶蛾百叶虫量与被指数对应表

1.3 潜叶蛾虫道分级指标

潜叶蛾受害叶片的严重程度以虫道长度(L1)表示,其分级标准见表3。

表3 柑橘潜叶蛾叶片虫道长分级指标

1.4 梢长与虫龄对应指标

潜叶蛾幼虫生长发育与被害虫道长L1和新梢长度L2有一个共进关系,其对应关系详见表4。

表4 梢长与虫态、虫龄对应表

2 田间监测

潜叶蛾发生期,田间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新梢长、新梢新叶受害率、虫道长、百叶虫量、各虫态发育进度等。

2.1 柑橘生长期监测

柑橘生长期对潜叶蛾的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在潜叶蛾预测预报中加强生育期监测尤为重要。生长期的监测应考虑海拔、品种的差异性,其具体监测内容见表5。

表5 柑橘新梢调查表

2.2 发育进度调查

发育进度调查可以成虫诱杀和新梢幼虫调查两种方式进行。

2.2.1 成虫发育进度调查

4月底至10月底,分海拔选择主栽品种的品改园或幼年果园1个,悬挂船型诱芯粘胶诱捕器2个,用以诱杀潜叶蛾成虫。成虫盛发期1d调查1次诱蛾量,非盛发期每5d调查1次,并将调查结果填入表6。当粘胶纸上诱蛾量很少时,可将纸上虫体清除后继续使用,虫体多时须更换新的诱粘纸,但诱粘纸使用30d以上必须更换;诱芯每2个月更换1次。诱捕器位于果园中部,远离路边,位于树冠内膛中部,高度为树本的2/3。

表6 柑橘潜叶蛾成虫性诱调查表

2.2.2 幼虫发育进度调查

从5月上旬至10月中旬,即夏梢始发期至秋梢老熟期调查,每5d调查1次幼虫进度。在果园的东西南北中各选1株树,在每株的东西南北中随机摘取2枝当季新梢,全数统计叶片上的幼虫、蛹数,并将调查结果记入表7。在虫龄太小,人眼不易判断时,可依据表3中的虫道分级给幼虫分龄。

表7 柑橘潜叶蛾幼虫发育进度调查表

2.3 发生程度

每季梢转绿后进行危害程度调查。主栽品种的幼年果园、成年果园各调查2个有代表性的果园。每园棋盘式5点取样,每样点查1株,每株东、西、南、北4个方位各取1梢,每类型园10株40梢,调查受害梢数、受害叶数及各受害级叶片数。并将调查数据记录入表8中。果园的受害程度可根据百叶虫道数进行划分。

表8 潜叶蛾受害程度调查表

2.4 田间虫量调查

每季梢受害高峰期进行田间虫量调查。当季梢长10~15cm左右时,各选择1个成年园、品改园、幼年园作为虫口调查园。每园按东西南北中5点取样,每点取2株,每株在东西南北方位各取2梢,每类型园各调查40梢,逐一检查梢上的卵量、幼虫量、蛹量,并将调查数据填入表9。

表9 柑橘潜叶蛾田间虫口量调查表

2.5 死亡率和残虫量调查

10月中旬后,选择晚秋梢抽发旺盛的柑橘园进行残虫量和死亡率调查。调查方法:每园按东西南北中5点取样,每点取1株,每株在东西南北方位各取2梢,每类型园各调查40梢,逐一检查梢上的幼虫量、蛹量及死亡幼虫量和蛹量,并将调查数据填入表10。

表10 柑橘潜叶蛾残虫量和死亡率调查表

3 预测预报方法

根据10月中旬至翌年2月调查的虫口密度、死亡率、春季降雨等影响因子,做长期预测,预测夏稍期潜叶蛾发生程度;根据6-7月份调查的虫口密度、死亡率以及秋季气候情况,做中期预测,预测秋稍期潜叶蛾高峰期和发生程度。依据潜叶蛾虫道长短、虫道数量、柑橘生育期,对防治适期做短期预测。潜叶蛾的预测方法有期距预测法、虫道预测法、梢长预测法。

3.1 期距法预测

期距法比较适宜于长、中、短期预测,是根据当前代潜叶蛾虫龄发生期期,加上过度期虫态虫龄期,预测当代下一虫态或下一代任一虫态发生期的方法。把某一虫态的数量达到16-20%时期,称之为始盛期,达到45-50%的时期称之为高峰期或盛发期,达到80%的时期称之为盛末期。为方便调查和计算,期距法推算一般以化蛹的始盛期(盛发期),参考1/2蛹期、产卵前期、卵期等来计算其它虫态始盛期(盛发期)。例如:蛾始盛期=蛹始盛期日期+1/2蛹期,蛾高峰期=蛹高峰期日期+1/2蛹期。卵始盛期=蛹始盛期+1/2蛹期+产卵前期,卵高峰期=蛹高峰期日期+1/2蛹期+产卵前期。幼虫盛孵始期=蛹始盛期日期+1/2蛹期+产卵前期+卵期,幼虫盛孵高峰期=蛹高峰期日期+1/2蛹期+产卵前期+卵期。

3.2 梢长预测法

梢长预测法只适宜短期预测,主要用于防治适期预测,其原理是根据宿主生长期与寄主生长期自然同步原理。春、夏、秋梢梢长1.0~3.0mm时,嫩稍虫(卵)率达5%时为各季梢的第一次用药时间,必要时,7d后为喷施第二次药剂。上季梢百叶虫量≤200头时,用1次药;200<百叶虫量<400头时,用2次药;百叶虫量≥400头时,用3次药;具体用药次数视防治效果而定。

3.3 虫道预测法

虫道预测法是根据潜叶蛾危害的虫道长度和虫道数量来预测该虫防治适期和发生程度的方法,只适宜于短期预测。当1%的叶片上有0.5~1.0mm的虫道时,预测3d后为该季梢第一次药剂防治时间,7d后为下一次药剂防治时间;当百叶虫道数300~400条虫,预示潜叶蛾大发生,应发出防治预警。在自然状态下,因潜叶蛾无转道为害习性,因而百叶虫道数与百叶虫量是对等的。当观察圃的虫量受到破坏后,可根据虫道数进行发生程度预测。上季梢头百叶虫道≤150条时,用1次药;150条<百叶虫道<400条时,用2次药;百叶虫道≥400条时,用3次药。

4 讨论

有的文献报道潜叶蛾春梢期不发生或轻微发生;在湖北桔园,因虫量小不很难发现春季其春季为害;导致当年果农防治意识不强,造成柑橘潜叶蛾虫量逐代积累,秋梢发生重,这是生产上值得关注的问题。某些代次柑橘潜叶蛾羽化后活动场所、习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所涉及的调查、预测预报方法主要适用三峡、丹江口库区,鄂东、江汉平原柑橘零星产区使用有可能需要进一步验证、优化,以契合当地害虫发生实际情况。

猜你喜欢
虫量百叶高峰期
第一次做百叶卷
蛋鸡产蛋高峰期短的原因
百叶外遮阳对办公建筑光热环境及综合能耗影响研究
安徽北部小麦田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及田间防治试验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盲蝽的效果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盲人合唱团(短篇)
梨树进入生长高峰期 管理技术看这里
防患于未“燃”,温暖过冬So 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