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发展途径及保障措施研究

2021-03-03 01:28吴画斌张静
现代管理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发展途径保障措施

吴画斌 张静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有助于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推动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开辟新道路和拓展新领域,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多方参与,具体的发展途径主要包括建设无障感知互联的基础网络、搭建先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业互联网产业、推进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应用和建立安全保障体系四个方面。发展工业互联网的相关保障措施主要体现在健全组织实施机制、加大财税金融扶持、完善法规标准建设、强化人才体系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五个部分。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工业互联网;发展途径;保障措施

一、 引言

工业互联网在新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支撑作用,它是制造业与新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的结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着眼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新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把发展工业互联网作为新时期深化两化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和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深化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能力,推进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构筑活跃领先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充分释放“互联网+”红利,促进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打造加速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振兴实体经济的能力供给核。

中国经济正在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工业互联网发展有助于抢占新工业革命制高点(李勇坚等,2020)。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的鲜明特征,工业互联网建设有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钞小静,2020),其也是实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一种有效途径(郭晗,2020)。工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效果显著(郭启光等,2020)。“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制造业从大国迈入强国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工业互联网发展是一个关键环节(王钦,2020)。但目前我国在工业互联网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核心功能不明确、发展路径模糊等(陶耀东等,2016;张翀昊等,2019;李君等,2019);数据不能集成共享、关键技术能力供给不足、要素资源保障条件不完善等阻碍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进一步建设,成为其制约发展因素(李燕,2019)。魏津瑜、李翔(2020)基于工业互联网视角,提出了三维度价值主张模型,完善了工业互联网价值共创理论体系;5G独有的技术优势能够满足工业互联网组网需求,进而赋能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郑茂宽,2020)。本文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途径及保障措施。

二、 工业互联网发展途径

1. 建设无障感知互联的基础网络

(1)加快工业企业外网建设和网络互联化改造。推进面向工业互联网的骨干网络升级,以IPv6等技术对外网进行改造升级,尽可能地提升面向工业发展的网络服务能力。同时开展工业领域IPv6应用创新与示范,推进互联网域名系统改造升级,深化落实宽带提速降费行动,鼓励中小企业专线网络建设。鼓励工业企业开展柔性化技术改造,重点推动电子、装备、汽车、家居、医药等行业工业龙头企业采用新型技术改造当前的工业网络。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搭建工厂内无线网络环境,加快工业无线、4G/5G、WIFI等技术应用,实现生产环节网络全覆盖。推进各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开展新型工业互联网关键网络设备的研发,进而推进工厂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示范推广,尽可能使重点企业实现工业无线、工业以太网、IPv6等工业互联网网络技术应用。

(2)推进标识解析体系应用。鼓励并支持制造业大企业和通信行业企业、互联网企业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研发推广方面大力合作,尽快完成其集成创新和应用,促使物联网标识系统改造升级,实现产品追溯管理、供應链管理等工业互联网应用。支持地方高校和科研院所及工业领域龙头企业开展开放互通的标识解析协调机制探索;研究对等互通技术、标识发现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标识解析系统以及开放互通的标识数据协调机制;推进工业企业跨部门、跨企业和跨行业互联互通。建立公共标识解析服务平台,提供面向工业的标识注册、解析、查询、搜索、备案、认证等服务,建立若干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服务节点。

2. 搭建先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1)培育多层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大型互联网企业联合工业企业开发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工业数据流转、业务资源管理、产业运行监测等方面开展服务,打造“工业大脑”。在一些先进地区率先建设若干区域级平台,带动区域工业整体提升。重点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先进材料、家电家居等优势制造领域优先培育行业层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面向行业的创新创业。鼓励龙头制造业企业和其他领域的龙头企业通过建设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例如海尔的COSMOPLAT平台),实现企业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部省合作,共建工业互联网验证平台,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适配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测试验证服务。

(2)推进“企业上云”行动和平台应用与服务能力开放。持续推进工业企业设备、生产、管理等业务系统和数据资源上云,提升上云质量。实施工业要素数字化工程,推进工业知识、技术、方法、模型等的数字化,加快推进工业企业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设备运行、运营管理等数据资源云端汇聚。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共享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校、开发社区及开发者等的设计能力、生产能力、软件资源、知识模型等制造资源和能力,形成资源集聚、创新活跃、高效协同的生态。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开放共享基础资源及共性微服务,引导第三方开发者基于平台开发新型工业APP,促进应用的迭代更新。在汽车、船舶、机械及其他高端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石化、纺织服装、家电家居等制造行业开展工业APP示范试点。推进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计量检测、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等制造能力交易,探索可计量、可协同、可交易的能力开放模式。

3. 大力培育工业互联网产业

(1)加强核心共性技术攻关及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开展确定性网络等网络互联技术的研究,同时要重点加快5G等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一些新兴前沿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研究。加强工业互联网与云计算等领域的集成创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以便能够满足工业互联网服务需求。集中突破一批智能模块等关键软硬件产品,形成一批具有深度学习技术的工业智能软件,围绕重点产业和行业转型升级需求,制定工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引导互联网企业积极转型,强化工业互联网运营服务能力,积极开展创新型生产性服务。

(2)加快工业互联网产业集聚。鼓励一些有条件的省份创建工业互联网示范城市,打造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充分发挥带动引领和创新发展作用。支持互联网和制造业基础较好的市县创建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以工业互联网平台集聚中小企业,依托制造业龙头企业和工业互联网生态供给资源池服务商,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打造新应用模式,增强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同时支持工业互联网特色园区和特色小镇建设,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此基础上促使工业互联网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3)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发展。以行业协会或龙头企业牵头搭建行业工业互联网协同平台,加速产业链协同,整合中小企业制造资源、研发资源、营销资源和服务资源,开拓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推进产业集群重点企业在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柔性化改造,建立跨企业柔性供应链、柔性生产加工、推广营销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逐步实现面向终端客户、以销定产的产业供应体系。鼓励互联网企业整合市场信息,发展产业集群或面向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基于客户的用户消费和浏览习惯,挖掘细分市场需求,提高工业互联网的测量、记录、分析和预测的能力,为制造企业开展产品设计提供决策支撑,为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提供方向。

4. 推进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应用和建立安全保障体系

(1)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和创新应用水平。在中小型企业中要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普及。中小型企业能力有限,特别是资金比较紧缺,通过低成本的方式部署工业互联网设备应用,可以提升其数字化、网络化基础能力,降低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成本。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小型企业可以开展供需对接、众包众筹等创新型应用,进而优化社会制造资源配置及提升其效率。同时要构建工业互联网应用生态,支持不同领域企业开展合作,龙头企业要积极利用工业互联网帮助中小企业在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优化改造,并提高事故风险预警能力。通过整合工业互联网平台资源,形成协同创新应用发展体系,通过举办应用创新竞赛等方式,提升各企业的创新能力,以此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

(2)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和增强工业大数据安全保护。支持信息安全等行业企业开展标志解析系统、工业互联网平台、工控系统安全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提供工业互联网安全系统方面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工业互联网攻防演练平台的专项行动要积极推进推动,建立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平台,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提升工业领域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理能力。推广应用工业级防火墙、可信芯片、安全审计、访问控制等安全产品。加强工业互联网性能和故障监测,让企业不断提高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能力。依托产业联盟等第三方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设备、网络和平台安全能力评估认证,增强安全风险甄别和发现能力。工业大数据资源的安全管理未来会显得越来越重要,要建立工业互联网产业链数据管理体系,清晰数据主权归属、相关主体责任,加强数据收集、转移等环节的安全防护能力。加强数据备份与恢复能力建设。建立政府、行业、企业间的数据安全信息共享机制,提高重大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针对危及数据安全的重大风险事件及时开展预警、研判和应对指挥。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等网络安全制度,建立数据安全评估体系,定期开展平台及服务商可靠性、可控性、安全性评测,制定分级分类安全应急處置预案,推动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试点示范。

三、 工业互联网发展相关保障措施

1. 健全组织实施机制。加强各地区两化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对工业互联网建设相关政策制定、工作推进等的统筹和协调。依托各地区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开展工业互联网建设决策咨询、政策宣传、建设指导等服务。完善部省合作机制,共建工业互联网国家示范区。加强对各地区工业互联网建设的监督,将工作推进情况纳入考核体系。各市、县(市、区)按照省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

2. 加大财税金融扶持。协调地区振兴实体经济、地区工业转型升级、地区工业与信息化发展财政专项资金等,支持工业互联网技术和服务创新、平台建设和打造应用示范。将工业互联网建设纳入“中国制造2025”地区行动计划专项信贷支持范围。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企业所得税等优惠政策。支持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池,完善首台套产品应用等的保险补偿机制,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支持。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开展融资、融物、融服务及数据资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

3. 完善法规标准建设。贯彻落实国家、地区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平台责任、数据保护及人机交互等新兴应用领域相关政策法规。推进工业互联网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管理使用等重点领域制度规范建设。完善工业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可持续发展的工业互联网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网络。健全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信用监督与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制度。实施工业互联网标准化行动,支持各地区科研院校、互联网企业及制造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相关标准研究,制定地区标准。

4. 强化人才体系建设。依托各类人才战略,加大对工业互联网领域全球顶尖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及团队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鼓励地区部属高校、省属高校设立工业互联网专业相关学科,培养工业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创新型人才。推广首席信息官制度在企业中的建设,壮大企业互联网应用人才队伍。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激励体系,完善激励创新的股权、期权等风险共担和收益分享机制。

5.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进一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清理制約人才、技术、资本、数据等要素流动的制度,营造有利于工业互联网领域创业创新的政商环境。加快建设相关实验室、大学科装置和若干重大创新载体,重点支持工业互联网创新。办好世界互联网大会及中国产业互联网大会等盛会,策划世界工业互联网大会暨工业互联网产品博览会,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等专业组织作用,推动产业资源互联互通和国际合作。

四、 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了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如何发展,从而为新经济的增长提供新的动能。通过研究发现,主要发展途径包括四个部分,首先要建设无障感知互联的基础网络,加快工业企业外网建设和网络互联化改造,鼓励并支持制造业大企业和通信行业企业及互联网企业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研发上密切合作,推进标识解析体系应用。其次是建设先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大型互联网企业联合工业企业开发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同时推进“企业上云”行动和平台应用与服务能力开放。再次是加大力度培育工业互联网产业,攻关核心共性技术,保证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进而加快工业互联网产业集聚,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发展。最后要推进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应用和建立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和创新应用水平,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和增强工业大数据安全保护。为了保障工业互联网建设顺利发展,需要一个健全的组织实施机制,在政策上加大财税金融扶持,在新兴应用领域相关政策上不断完善法规标准建设,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强化人才体系建设,为各地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勇坚,丰晓旭,李坚飞.工业互联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J].黑龙江社会科学,2020(3):54-59,160.

[2] 钞小静.数字经济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20,33(2):10-14.

[3] 郭晗.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20,33(2):20-24.

[4] 郭启光,王薇.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理论研究,2020(5):68-73.

[5] 王钦.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挑战和对策[N].北京:经济日报,2020-11-20(011).

[6] 陶耀东,李强,李宁.工业互联网的安全挑战及应对策略[J].中兴通讯技术,2016,22(5):36-41.

[7] 张翀昊,唐丽萍.工业互联网的安全挑战及应对策略[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14):198-199.

[8] 李君,邱君降.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演进路径、核心能力建设及应用推广[J].科技管理研究,2019(13):182-186.

[9] 李燕.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制约因素与推进策略[J].改革,2019(10):35-44.

[10] 魏津瑜,李翔.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共创机理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20,38(1):106-112.

[11] 郑茂宽.赋能工业互联网5G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J].上海信息化,2020(3):22-25.

Research on Industrial Internet Development Path and Guarantee Measur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bstract: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plus”, the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is developing rapidly.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Internet will help to integrate into the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volution, promote the qualitative leap of productivity, open up new roads and expand new fields, provide new kinetic energy for economic growth, and achiev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Internet needs multi-party participation. The specific development approaches mainly include building the basic network of barrier free perceptual interconnection, building advanced industrial Internet platform, vigorously cultivating the industrial Internet industry, promoting the deep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Internet, and establishing a security system. The relevant safeguard 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Internet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five parts: improving the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increasing financial support,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system, and creating a goo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This paper hope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Internet in various regions of China.

Key Words: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industrial Internet; development path; safeguard measures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71572177);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7-XY-39)。

作者简介:吴画斌(1986-),男,安徽省安庆市人,硕士,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管理、数字经济;张静(1983-),女,河南新乡人,硕士,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实验师,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创新创业教育。

(收稿日期:2020-06-05 责任编辑:顾碧言)

猜你喜欢
工业互联网发展途径保障措施
少林武术发展途径及建议
农民发展致富途径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贵州布依傩戏传承发展研究
浅谈在校大学生兼职权益侵权现象
产学研相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途径探微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互联网+”的三个重要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