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以人为本,探索乡村养老新路径

2021-03-03 08:48卞瑞鹤盛素芬李清飞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鹤壁市上门养老

卞瑞鹤 盛素芬 李清飞

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据2019年年底统计,该市166.52万人中,60岁以上老年人有27.72万,占总人口的16.64%。与全国一样,鹤壁也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呈现出基数大、发展快、高龄化、空巢化和失能老人比重增大的特点。

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鹤壁市深入探索养老服务多样化的新模式,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惠民政策,更好地满足了不同类型老年人个性化、多样化服务需求。

鹤壁市民政局局长袁远告诉记者,近年来,鹤壁市养老服务工作快速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养老服务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养老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2020年12月中旬,在鹤壁乡村,一个个老年人幸福满足的笑容,让这个冬天倍感温暖。

公建民营,打开养老服务新局面

“以前吃的住的也不错,但现在饭菜更好了,住宿环境更舒适了。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感谢民政局。”在浚县宏寿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城区中心敬老院,82岁的王志胜和其他七八位老人坐在外面晒太阳。他们一个个身体健康,精神饱满。

该敬老院原为城区中心敬老院,院落宽敞,环境优美。虽然已是深冬,但是院子里仍绿意可见、芬芳可寻。一周前,按照公建民营的方式,浚县宏寿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来此接管经营。“我们接管后,先是对院内进行了美化,丰富了老人饮食,改善了他们的住宿条件。”负责人杜运梅说。在她的发展规划里,下一步将面向社会老人开放,充分发挥敬老院功能,不仅“五保”老人,还有更多老年人都可以来这里安度晚年。

多年来,公办养老机构在承担弱势群体老人的养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解决了众多生活贫困老人的养老问题。但是,公办养老机构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经营理念和服务意识比较滞后,管理体制高耗低效。

与公办养老机构相比,民办养老机构在运营机制以及经营理念上相对灵活,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人力资源少、经济实力弱,优质养老服务难以保障。再者,民办养老机构前期投资大、利润低,回报周期长,让很多有意从事养老机构的社会组织望而却步。

基于此种现状,鹤壁市民政局经过多方调研和论证,最终制订了公建民营的方案,并以鹤壁市老年公寓为试点,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实施。

对于政府来讲,公建民营模式降低了财政支出,解决了养老项目人员编制的问题,摆脱了政府运营养老机构传统机制的束缚,真正实现了市场化、灵活性运营,还保留了公办养老机构的公益特性。对于运营方来讲,省去了养老机构基础建设和装修费用,减少了前期资金的投入,降低了运营门槛和运营成本。

当然,采用这种方式,最大的受益者是老年人。首先,特困对象有了很好的住养去处,并能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其次,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为社会提供了一个硬件条件好、服务质量佳的现代化养老服务环境,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够扭转观念,接受现代化的养老服务理念。最后,公建民营模式将政府和社会力量的优势进行了有效整合,收到了很好的运营效果,从而让更多的社会力量看到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前景,继而积极投身到养老行业中来,起到了很好的市场引导作用。

鹤壁市公建民营的做法符合国内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大趋势,也符合鹤壁地区现状,弥补了公办养老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的不足,解决了多方面的问题。这一做法不仅将政府的资源和社会的力量进行了巧妙融合,充分体现了1+1>2的效果,还在定位及运营细节处理上有创新、有突破,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政府购买服务,开启养老服务新篇章

按照老人的需求上门送餐;上门为居住在家的老人進行日常物品整理、打扫卫生、床铺整理、换洗床单和被褥等居室助洁服务;上门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理发、修面、洗手、洗脚、修剪指甲等个人卫生清洁服务;由专业护理人员提供上门护理,协助进餐进药、翻身叩背、更换衣物等服务。

在鹤壁市淇滨区,这些由区政府购买的养老服务,让许多老年人乐开了花。

从2018年开始,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要求,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淇滨区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大力推进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

“既然是政府出资,好事就要干好,服务务必到位,养老机构一定要能堪当大任。”河南禧仁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保华说。“大爱无须言,更懂老人心”,该公司凭借着优质的管理团队、高超的专业水平、立体式的服务体系,将养老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一时间获得赞誉不断。

“我们承接政府购买的养老服务包含6个种类19个项目,旨在为老年人开启现代化、人性化、科学化养老服务新篇章,让每一位老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进一步做到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为创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李保华告诉记者。

2018年年初到2019年年底的两年时间里,河南禧仁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共计为2791名老人开展了居家上门养老服务,上门送餐共计124918次,居室打扫共计3902次,上门理发共计1574次,修剪指甲共计2262次,上门专业照护共计110次。

“关心和呵护老年人群体,使他们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亲情和温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为老年人购买服务的力度,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高品质的养老服务。”袁远说。

农村幸福院,成为乡村养老新选择

在浚县小河镇小河村,宽阔的街道两旁,黄色的梧桐叶映衬着刚刚建成的农村幸福院,显得美丽而温馨。该幸福院入口处右侧墙体上“百善孝为先”的绘图唯美生动;左侧白色墙壁上,红色字体书写的“全社会一起努力把老年人照顾好”标语端正醒目;院内活动场所宽敞,老年健身娱乐器材应有尽有。

“这是日间休息室,这是休闲娱乐室,这是餐厅,这是体检室。幸福院还没建好,村里的老人就等不及了,他们吃过饭就往这里跑。老人来到这里,除了聊天、娱乐,最主要的是在生活上可以互相照料。”指着院内两排装饰一新的房屋,村党支部书记张长星高兴地告诉记者,为了使幸福院早日圆满完工,这几天他天天守在这里。

作为互助养老的一种模式,农村幸福院发挥的作用非常明显,深受老年人喜欢。目前,鹤壁市共建成农村幸福院394个,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50%。

由于社会流动性增强,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逐渐缺失。特别是农村年轻人,大多忙于个人事业,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照顾父母,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起居,甚至精神层面的照顾日渐缺乏。

如何安置老人,使他们得到悉心照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话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迫使人们寻找一种全新的养老方式。农村互助养老成为农民自行探索发展的一条新道路,成为老年人可以安心、放心、舒心养老的一个新选择。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其实不是不孝,而是力不从心。照看老人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如果因此过度劳累,不但身体受不了,也会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当老百姓受不了的时候,政府就出手了。”袁远说,“我们要以人为本开展养老,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角度出发,不断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和愿望。”

袁远表示,农村养老,先要以家庭养老为主。家庭是养老的主体,一定要巩固家庭养老的主体地位。养儿防老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子女有敬老、孝老、养老的义务,必须把义务和责任担起来。政府无论是购买养老服务,还是建设养老机构,目的都是为了群众,要确保受益的主体始终是群众。

猜你喜欢
鹤壁市上门养老
养老生活
小“潮人”上门打卡,编辑部上演“T台秀”啦!
翰墨传情 共克时艰
翰墨传情 共克时艰
挥毫泼墨
外卖与快递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面对无孔不入的上门推销,我们已经尽力了
养老更无忧了
高标准粮田区耕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