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概述

2021-03-04 06:47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军委后勤保障部信息中心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中电长城网际系统应用有限公司郑新华贺兴华姚轶崭马梅芳
网信军民融合 2021年12期
关键词:钱学森科学技术哲学

◎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军委后勤保障部信息中心、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中电长城网际系统应用有限公司◎郑新华◎贺兴华◎姚轶崭◎马梅芳

钱学森对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并提出运用科学体系来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它是钱学森学术研究成果之集大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本文详细介绍了现代科学体系的创建和发展历程,并就其具体结构和所具有的意义进行了说明。

一、引言

钱学森不仅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和国防科技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还为我国乃至全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钱学森凭借其超人的天赋和长期的努力,在科学领域建立了一座闪亮的丰碑——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1991年10月1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他在表彰大会上讲到:“我有个打算,我的打算就是:我认为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而是人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整个的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完全可以建立起一个科学体系,而且运用这个科学体系去解决我们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

这个科学体系就是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它是钱学森学术研究成果之集大成,其意义和价值不亚于钱学森所参与的“两弹一星”工程。

二、发展历程

钱学森在创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过程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调整的过程,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酝酿形成期(1979年之前)

在这个时期,钱学森主要从事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活动。他在开展具体科研工作的同时,也在密切关注科学技术发展情况。1947年,钱学森在多所大学做了题为《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的报告,强调了技术科学在科学技术体系中的重要地位。1954年,钱学森撰写的《工程控制论》(英文版)公开出版,工程控制论是钱学森在技术科学层次的重要学术成果。

钱学森回国后,参与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等新中国科学技术规划工作,将注意力扩展到科学技术的全局。这期间他的主要精力在“两弹一星”等工程研制工作上,但还是发表了多篇技术科学有关的文章,强调在自然科学领域要将技术科学突出出来。1978年,钱学森在《科学学、科学技术体系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文中提出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和科学技术体系学概念和任务,指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包括自然科学、科学的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四大部分和数学,它们都要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这是我国首次创立并系统阐释科学学及科学技术体系学思想,是科学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的开篇之作。至此,钱学森关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基本思想已经形成。

(二)部类拓展期(1979-1993年)

在这个时期,钱学森已经主动从国防科技管理工作一线退下来,开始了涉猎广泛、不断创新的理论研究工作。

1979年,钱学森在《关于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的问题》一文首次提出了科学技术体系的二维层次结构(图1),包括自然科学、数学和社会科学三个并列的学科部类,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到工程技术五个层次。

图1 技术科学作为科学技术体系的独立组成部分

在这个期间,钱学森在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方法,并主张将这些学科部门纳入到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当中,明确了每个学科在科技体系各层次对应的内容。

1981年,钱学森提出将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纳入现代科学技术体系。1982年,钱学森在这个体系中添加了军事科学、文艺理论。1985年,钱学森在中国科协召开的交叉科学学术讨论会上提出把行为科学加进来。1988年,钱学森将地理科学列为第十大科学技术部门。

(三)深化完善期(1993年以后)

在这个时期,钱学森对科学技术体系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成熟的理论,并将注意力转向了更高的智慧层次,倡导建立大成智慧学。

1993年1月,钱学森在给戴汝为的一封信中,讨论了性智、量智的概念。在1993年6月,他在给钱学敏的信中,手绘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性的结构图(图2),加入性智和量智,这张图标志着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基本成型。

此后,钱学森积极推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应用,尤其是结合信息网络技术在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中的应用,践行大成智慧工程,建立大成智慧学。1996年,钱学森又提出将建筑科学列为第十一大部门。此后,钱学森对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再未做更多调整。

三、主要内容

综合钱学森的后期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对钱学森1993年的手绘图进行补充完善,其整体结构如图3所示。

(一)纵向结构

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在纵向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层次(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桥梁)、科学技术层次(包括基础理论、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和前科学层次,进一步可以分为6个层次。

1.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它与各科学技术部门的部门哲学(见下文)一起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处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最高层,它一方面作为科学技术的最高概括指导一切科学技术工作,另一方面它又从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中概括出基本原理来丰富并深化自身。钱学森明确指出,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科学的哲学,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2.哲学桥梁

哲学桥梁是各科学技术部门的哲学概括,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应各科学部门的分支哲学,它是双向通行的,既从各门科学技术通向辩证唯物主义,也从辩证唯物主义通向各门科学技术。也称为“部门哲学”。

3.基础理论

基础理论是综合提炼学科领域内各种现象的性质和较为普遍的原理等而形成的基本理论,是认识世界的学问。也称为“基础科学”。

4.技术科学

技术科学是以基础理论为基础,针对工程技术中带普遍性的问题,统一处理而形成的专门的学问。也称为“工程科学”或“应用科学”。

5.工程技术

工程技术是直接跟改造客观世界密切联系的科学技术,它是改造世界的学问。也称为“应用技术”。

6.前科学

图2 钱学森手绘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图

图3 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图

前科学是人通过实践累积的经验、认识或精神意境,包括不成文的实践感受、实践经验知识库和哲学思维,但不是现代严格意义的科学,例如中医理论、专家的判断、行家的手艺、文艺人的艺术、点滴知识等。

(二)横向结构

客观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整体,因而反映客观世界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客观规律的科学技术也是相互联系的。钱学森强调:所有科学技术部门的研究对象是统一的,都是包括人在内的整个客观世界;各科学技术部门的区分只是在于研究问题的角度不同,从不同角度去研究客观世界时,就产生了不同的科学技术部门。这种科学分类方法克服了以往根据不同研究对象对科学进行分类的局限,极大开阔了研究问题的思路,有利于人们从多学科角度、更加全面地研究和解决问题。

1.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是从物质运动角度去看整个客观世界。在上世纪上半叶,钱学森在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稀薄气体力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成果;到了五十年代,钱学森开创了物理力学和工程控制论两门新的自然科学学科。

2.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运动、客观世界对人类社会发展运动影响的角度探索整个客观世界。钱学森晚年在社会科学领域倾注了大量精力,提出社会科学应当以定量化为发展方向,主张将社会科学纳入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并提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世界社会形态等诸多创新理论。

3.数学科学

数学科学是从质和量对立统一、质和量互变的着眼点和角度去研究整个客观世界。钱学森非常重视数学哲学的研究,前瞻性地提出了在数学教育中要重视计算机教育,数学研究也应该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

4.系统科学

系统科学是从事物的整体与部分、局部与全局以及层次关系的角度来研究客观世界。钱学森领导航天科技工作者总结提出了中国航天的系统工程方法,并推广到社会经济领域,提出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及其方法论,创建了系统科学体系,被称为系统科学的“中国学派”。

5.思维科学

思维科学是研究思维规律和方法的学科,从人的认识这个角度研究整个客观世界。钱学森明确了思维科学的范围、目标、学科结构和基本方法等,并在智能机、情报学、大成智慧等领域提出了大量创新理论。

6.人体科学

人体科学是从人体在整个宇宙环境中的发展和运动这个角度研究整个客观世界。钱学森提出要基于唯象(整体论)方法论整体研究人,建立以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为基础的人体科学;钱学森在中医现代化、气功、人体特异功能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7.地理科学

地理科学是以人为中心,以地球表层为主体,从天地人三者关系角度研究整个客观世界。钱学森从系统角度对“地理科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提出了社会主义地理建设的概念,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

8.军事科学

军事科学就是从矛盾和斗争的角度来认识客观世界。钱学森围绕军事科学体系结构、社会形态和战争模式、军事系统工程、军队总体设计部建设、国防科技发展、国防经济、军队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军事科学体系。

9.行为科学

行为科学是从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这个角度研究整个客观世界。钱学森构建了行为科学结构体系,指出了思想政治、理想教育等理论基础的不足;提出社会论的要害是道德与法的辩证统一;倡导建立社会主义的法制体系与法治体系。

10.建筑科学

建筑科学是从人的生产生活需求与建筑空间及环境的关系的角度研究整个客观世界。钱学森认为建筑科学是科学的艺术,也是艺术的科学,大力推动山水城市等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11.文艺理论

文艺理论是研究艺术创作的规律,从人的主观实践与客观实际的相互作用后,主客观达到统一而得到的美感这个角度来研究整个客观世界。钱学森的文艺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实用性、前瞻性。他站在时代的制高点,特别关注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与创新,以系统论为指导,从思维科学的高度,分析了艺术与科技结合的意义、方法和策略。

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是一个开放的有机整体,将不断发展和调整。在纵向方向,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不断地把前科学变成科学,有关知识在科学技术层次中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同时,人们在实践中又会不断积累新经验,生产新的前科学。“人类的社会实践就是这样,先形成经验知识,这是前科学,然后上升到科学,再一步步上升,最后概括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横向方向,钱学森认为各学科之间的交叉,也会不断产生新的科学部门,要不断从外围吸取有用的东西,来丰富和发展这个体系,今后还有可能出现更多科学部门。

四、价值与意义

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在科学和哲学上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现了哲学和科学的统一

哲学主要依靠哲学家的思辨,而科学自有一套成熟的研究模式。以前,这两个领域的交集甚少,而钱学森指明了二者的紧密关系,“哲学发展到二十世纪只能是科学哲学,即从科学提炼出来的哲学,也是指导科学工作的哲学。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哲学桥梁到科学技术的层次关系和相互作用关系。

(二)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理论如何指导实践?实践如何发展为理论?这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钱学森提出的“基础理论——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前科学”的层次结构明确了从实践不断抽象为理论的发展路径,以及基础理论对工程实践的指导作用。

(三)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西方科学界提出的还原论方法主张把主观的东西排斥在外,通过分解和实验,来归纳出科学规律。现在,在面对复杂性问题时,这种将主观完全排除在外的还原论方法就不灵了。为此,钱学森提出了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综合主观与客观、定性与定量的方法,最终找到开放复杂巨系统问题的最优解。

从2019年开始,中央军委科技委连续启动了两期“国防科技战略先导计划”项目,支持挖掘研究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丰富内涵。该项目研究成果表明:钱学森将认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对于未来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人类社会将走向世界大同的共产主义,这个社会变革需要从政治、产业和文化三方面的革命来实现,而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为这三方面的飞跃提供了支撑。

五、结语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大力加强多学科融合的现代工程和技术科学研究,带动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发展,形成完整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总书记的讲话再次强调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重要性。

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蕴含了钱学森极其丰富的学术思想和理论创新。钱学森作为中国航天奠基人和战略科学家的定位已被世人公认,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正在向世人展示钱学森还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猜你喜欢
钱学森科学技术哲学
钱学森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钱学森:四菜一汤就挺好
菱的哲学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钱学森
钱学森的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