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会

2021-03-04 11:54谭丰华
参花·青春文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庙会闺女人群

谭丰华

儿时的记忆中,乡村生活是枯寂的,庄稼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宁日子。这种生活过久了,村里人不舍得放过任何一次难得的热闹。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乡村似乎一下子活跃了。

乡村的庙会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悄然而至。每逢庙会前几天,我总是充满着期待。因为这一天不但可以玩,还可以吃,在人群中肆意挤一挤,凑个热闹,或看一场精彩的马戏。

逢会这天,一大早,人们从四面八方向集市聚拢。宽宽窄窄的田间小路上,挑担子的、推车的、步行的,三五成群,每条路上都汇成源源不断的人流。

走近街头,不远处传来人喊马嘶的嘈杂声,窄窄的街巷里,人头攒动,大家的脸上漾着笑。少顷,一名扎红头巾,身穿黄色马褂的少年,骑在马背上,几个人敲锣打鼓簇拥而来。这是马戏团吸引观众的最后一次招摇过市。顿时,人群乱了,你推我,我搡你,推来拥去,人头像风中的稻谷,晃荡起来。我挤在人群中来回几个回合,鞋子也不知去向。

马走远了,人群平复下来,人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地摊上。今天的玩具不但多,而且花样齐全。看看这个,摸摸那个,挑一挑,大人和孩子都会毫不吝惜兜里的票子,把钱花在这里。

吃,是赶会中不可少的,尤其是孩子。父母给了几毛钱,可以尝尝家中平时吃不到的东西。其实,街市上最兴奋,忙得最欢的还是这些摊主们,外人看来他们“无缘”享受庙会的热闹,只有他们自己清楚,逢会对他们最实惠。鏊子上的油煎豆腐,散发着热气,发出嗞嗞的响声;平鍋里的水煎包白中泛黄,油乎乎的;油锅里滚沸的油条,还有飘着豆香的粥,溢着豆浆的热豆腐,泥盆里的狗肉……食摊一个连着一个,仅是看看,胃里的馋虫就几乎要爬出来。

古人把庙会选择在良辰吉日,历经几百年,这个日子没变,并一直延续着。

赶会者,图个吉利,相亲会选在这天。商店门前、老槐树下、地标性的建筑物,都是他们见面的首选之地。无论是相亲的还是赶会的,闺女媳妇都作了精心打扮。年轻的村姑穿上平时压在箱底的衣服,把小辫子梳理一下,看起来很时尚。那时候人和物顺应自然,无论谁家的闺女,都是纯天然的,不刻意地雕饰自己,不知道美容为何物,植眉、文眉的技术还远未及乡村,一脸清纯,有点羞涩的小闺女更俊俏。在当时那个年代,小伙子头上扣上一顶军帽,套上一身灰色的中山装,上衣口袋里插上一支钢笔,显得有文化。这身装扮在人们眼里,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潮流。当年,谁家的闺女定亲,看小伙子个头相貌,是首选一关。一旦相中了,女孩的娘家人,还要到男方家里来一次明察暗访,看看是否是老户人家。如果鏊子、磨、农具等一应俱全,顺便还要摸摸缸里的粮食。这并不见怪,当年穷日子过久了,人们被饿怕了,无论怎样,吃饱肚子才是真的。

现在想来,我对当年的赶会仍兴致犹存。挤在人群中,感受一下四周的纷扰,听一听嘈杂的买卖声,摸摸让我心动的玩具,吃点东西,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心灵的慰藉和放松。生意人在其中赚了个钵满盆满,而更多赶会人的到来则使人精神愉悦。

庸常的生活,在不经意间流走,几十年转眼一瞬,庙会还定格在儿时的记忆中。去年在家巧逢庙会,借此机会走上街头,并不想买什么,只是去看看,重新找一下赶会的感受。我徜徉在喧腾的大街上,用手机拍下了市井中的瞬间。小食摊已被肯德基、烤羊肉串、油炸臭豆腐所替代。庙会少了一些传统的文化元素,而我,也已经不是当年的我了。

(责任编辑 王瑞锋)

猜你喜欢
庙会闺女人群
捡来的闺女,卖掉公司陪老爸走四方
新年智慧庙会
元宵节,逛庙会
庙会经济
相见
招财耳
我走进人群
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
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
财富焦虑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