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助推乡村振兴

2021-03-05 02:36缪文静
商业文化 2021年32期
关键词:革命红色资源

缪文静

红色革命圣地承载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本文主要依据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总目标,根据庆阳的红色文化资源分析红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性,并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产业乡村治理三个方面提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挖掘红色文化的有效途径。

乡村要振兴,不仅要有兴旺的产业、宜居的生态环境、有效的乡村治理、富裕的生活条件,最关键的还应该有文明的乡风文化,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实现乡风文明的根本保障,红色文化资源是红色文化的载体,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禀赋,引导干部群众从革命历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和智慧,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崇高精神及物质载体的总称。包括革命遗址、革命文物、革命故事、革命诗词、革命歌舞和戏剧、革命标语和口号、革命伟人、革命精神等等,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物质价值。

甘肃庆阳是一片红色热土,也是甘肃唯一一个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成为甘肃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近年来,在各级党委的积极组织下,确定了革命遗址遗迹240多处、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1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其他大多分布在七县一区的各个农村乡镇,其中确定为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的遗址类有50处。包括华池县陕甘革命纪念馆、抗大七分校旧址、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军民大生产大凤川基地、马锡五审判方式陈列馆南梁列宁小学旧址等9个革命遗址;环县有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山城堡为战役纪念馆、曲子革命纪念馆等8个革命遗址;庆城县有陇东中学礼堂、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纪念馆、庆城县烈士陵园等6个革命遗址;合水县有西华池战斗遗址、包家寨子革命纪念馆、陕甘红军纪念馆、莲花寺整编旧址等8个革命遗址;宁县有中共邠宁支部旧址、宁县烈士陵园等5个革命旧址;镇原县有红军长征三岔纪念馆、屯子镇战役纪念馆等4个革命遗址;正宁县有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关中师范)旧址、西北反帝同盟军成立大会遗址、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成立大会遗址、宫河王录村邓小平住址地旧址等7个革命遗址;西峰区中共义门区委旧址、八路军驻西峰办事处旧址等4个革命遗址。创作了以《猎狼刀》《军民大生产》为代表的红色影视作品;挖掘、整理编辑了一系列包含红色故事、红色记忆、红色足迹、红色遗址为内容教育丛书;制作了以《红色熔炉—抗大七分校在陇东》《红色文艺兵—三八五旅宣传队陇东记事》为代表的纪录片。

红色文化资源涵盖了深厚的政治文化资源、优秀的红色经典文化成果、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体现了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和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不仅给乡风文明赋予了新的内涵,也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精神动力。

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为乡村振兴战略奠定物质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根本目标就是让乡村宜居,农民富裕,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带动乡风文明进步,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引领乡村实现全面振兴。庆阳借助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推动资源融合,活跃要素配置,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加以开发挖掘,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让红色文化资源逐渐发展成为红色文化产业,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经济资源。近年来,各个革命景区接待游客数量稳步增长,截至今年5月底,南梁、山城堡、陕甘革命纪念馆这些红色旅游景区景点接待游客已达到3万多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196.3%。根据庆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科技信息部统计,仅“五一”假期首日,庆阳便接待游客9.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515.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97.3%和135.8%。由此可见,挖掘乡村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对乡村起到由内到外的重塑效果,也為乡村振兴奠定了物质基础,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神支撑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用鲜血和生命铸就并积累革命精神,是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的代表。文化是乡村振兴的软实力,红色文化是文化的重要资源,在乡村中整理、收集红色革命故事、书籍、报刊、图片、档案等素材,以红色文化为背景创作红色文艺作品,让革命故事、红色基因融入群众心中,红色故事世代相传,从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庆阳革命老区有着农耕文化、香包文化、黄土窑洞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特别有着与延安精神一脉相承的南梁精神的红色文化资源,其彰显着老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红色文化的精神元素,可以让老区百姓在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激励下汲取力量和指挥,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干事创业的决心和热情,进一步推进老区振兴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主要的首先要通过红色资源渗透使老百姓的思想得到改变,精神得以鼓舞,使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的更加坚定,进一步将脱贫攻坚成效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结合起来。

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当地人们的思想涵养、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是地方思想工作的重要资源。庆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华夏文明孕育诞生于此,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红色南梁、周祖圣地、岐黄故里、民俗庆阳的独特文化资源。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禀赋,从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找线索,研究挖掘史料,讲好红色文化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村民、党员干部及青少年学习英雄、尊重英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学习纪录片《红色熔炉—抗大七分校在陇东》中6000多名热血青年克服种种困难,工作、学习、生活、战斗,追寻理想、追求救国之路的精神;观看影片《军民大生产》中陕甘边区群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轰轰烈烈的生产运动等等,这些资源即具有地方传统优秀文化因素又富含红色革命事迹的文化资源,要通过不断学习传承,激发老区人民的内生动力,为共同推进乡村振兴不懈奋斗。

将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相融合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起关键性作用,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条件的发展,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了当地经济发展成长新的增长点,也是振兴乡村的重要途径,有效的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以此来激活农村经济,使农民收入增加。甘肃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且均分布在各地县、农村乡镇,庆阳市不仅是一片火色热土,并且是环境优良的生态康养之地,位于西峰区美丽的董志塬,素有“八百里晴川,不如董志塬边”的美誉,将红色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红色文化+康养、红色文化+党性教育”等为一体的乡村振兴产业,宣传吸引游客来到红色圣地,到华池县南梁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到抗大七分校感悟陕甘边区军民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到军民大生产大凤川基地汲取陕甘边区军民在国民党经济封锁下冲破重重困难开展大生产运动的不畏艰险的斗争精神及大凤川天然氧吧的美景、去环县山城堡战役纪念园重温革命历史故事、去镇原县三岔镇重走长征路、去西峰区南李烈士陵园缅怀革命烈士、去子午岭感受大自然的天然美丽风景、去黑老锅、黑河大峡谷领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等等,让游客来到我们这片神圣的红色土地上,不仅能从革命先烈、革命故事中坚定理想信念、汲取智慧和力量,更能感受大自然的秀丽风光,让红色文化激励自己,让自然美景陶冶自己,这对繁荣红色旅游文化事业,乡村振兴战略能起到巨大的作用。

将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治理相结合

新型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促使广大乡村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富裕的变化给新时代乡村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有效治理的总要求,如何有效治理乡村?是我们目前急需思考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国情省情市情乃至农情,为乡村注入活力,合理有效治理乡村。红色文化是在革命岁月的磨炼中产生并形成的,其中用蕴含的文化形态妇幼丰富的正能量,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优质资源,在乡村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创建网络学习平台、制作红色革命故事记录片、编制红色革命故事书籍等等,让红色文化更好地融入乡村生活,引导群众提升社会价值观;用红色故事、革命事迹增强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培育青少年民族精神,激发青少年吃苦耐劳、勇于担当的动力。南梁精神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用鲜血和智慧凝结而成的革命精神,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西北地区成功实践的结晶,使我们庆阳革命老区干部群众的宝贵精神财富,因此,各级党员干部要从南梁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乡村治理中按照党建引领、能人带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稳固脱贫攻坚成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南梁精神这道光照亮庆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聚集动能,勃发力量。红色文化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多机遇与挑战,我们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禀赋,大胆的创新探索、合理规划,从红色文化中学习艰苦奋斗的精神,从红色基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握新时代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律,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引领广大老区人民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中共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委党校)

参考文献:

[1]武豪,巩世锋.庆阳地区积极整理革命历史档案[J].档案,1982(05).

[2]张鹤.《甘肃经济日报》:在活动策划中实现双赢[J].中国记者, 2014(9):2.

猜你喜欢
革命红色资源
我给资源分分类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中国的出行革命
追忆红色浪漫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