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意外成伤害

2021-03-05 02:37舟山海事局彭金金田大春
中国船检 2021年2期
关键词:二氧化碳检修船舶

舟山海事局 彭金金 田大春

近年来固定式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在检修过程中发生泄露的事故时有发生,受到航运界各方广泛关注。2019年5月,某货轮在船坞维修期间,因船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瞬间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进入机舱内,造成19人死伤的严重事故。经调查认定,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货轮三副意外碰触开一个钢瓶的瓶头阀,导致瓶内二氧化碳气体进入管道系统。为防止二氧化碳气体进入机舱,他试图将其泄放掉,却又误触开启增压阀,导致管道内压力气体顶开通往机舱的总阀门和其他二氧化碳钢瓶的瓶头阀,致使84个钢瓶二氧化碳气体释放入机舱,酿成惨剧。

关于二氧化碳系统防意外释放要求

《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FSS)和《国内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要求固定式二氧化碳系统释放控制应至少满足如下的条件才能进行释放:

1、输送灭火剂至被保护处所的管子应设有控制阀,并应清楚地标明这些管子通往的处所,控制阀的开启与灭火剂的施放控制应分开;应有适当的措施以防止灭火剂因疏忽而注入任何处所。

2、应配置2套独立的控制装置,以将二氧化碳释放至被保护处所,并确保报警装置的动作。其中,一套控制装置应用于将气体从所储存的容器中排出,另一套控制装置应用于开启安装在将气体输送至被保护处所的管路上的阀。

3、 根 据MSC Circulars /MSC.1/Circ.1456(2013年6月24日)要求:两个单独的释放控制装置可独立于启动警报控制,同时也可以在两个单独的释放控制装置运作之前启动预放电报警器(例如,在打开释放柜门时启动预放电报警器的微型开关);并应通过机械和(或)电气联锁实现正确的操作顺序,不依赖于任何操作程序。

主流二氧化碳系统释放流程介绍

目前大部分二氧化碳系统组成由二氧化碳气瓶、瓶头阀、集合管、遥控释放站、施放阀、释放报警控制装置、声光报警器主要部件组成。采用两套独立的控制装置,一套控制装置为“二氧化碳启动瓶”或“手动拉环”应用于将气体从所储存的容器中排出。另一套控制装置采用“施放阀启动瓶”或“主阀选择阀”应用于开启安装在将气体输送至被保护处所的管路上的阀,以达到防止灭火剂因疏忽而注入任何处所。常见典型的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布置有两种释放方式:

1、气动释放:打开遥控释放箱的箱门,触点开关引发被保护处所的二氧化碳释放报警,自动切断风机、油泵及燃油柜的阀门等;按下启动按钮后,打开施放阀启动瓶,即刻打开施放阀,时间继电器经20 s以上的延时后,打开二氧化碳启动瓶,二氧化碳即释放至机舱区域。

2、手动释:操作人员根据失火的位置,通过三通阀组将失火处所释放阀打开,同时触发释放报警切断风油等,人为等待一段时间后,再通过二氧化碳瓶头阀开启拉环(手柄)手动开启相应的二氧化碳气瓶,释放相应的二氧化碳灭火剂进入失火处所。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检修问题

1、操作技能缺失

由于二氧化碳系统种类繁多,操作方式不完全一样,系统复杂,同时二氧化碳系统又属于应急设备,平时不用,导致船上人员基本对该二氧化碳系统不了解。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检修时,不小心误操作后无法及时处置,也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2、系统状况缺失

低质量船舶普遍存在使用非船用产品或老旧气瓶及管系再用等现象,系统气密性差;部分辅助检验机构人员违规检验,存在虚假检修,或存在缺陷船舶检验。

3、应急反应缺失

对二氧化碳系统检修、检测危险作业未落实安全确认、作业审批,且无采取任何有效地保障措施;对存在交叉作业未落实专人现场协调管理,未落实相关的应急措施。

二氧化碳系统检修安全防范机制

1、二氧化碳检修“恶性循环怪圈”

该类事故的瞬发性,常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与巨大的财产损失,对从业人员产生重度的心理阴影与生理负担,同时,事故的偶发性又难以推进行业对二氧化碳系统实质性的更新换代;从业人员的侥幸、麻痹、大意等负面心理及安全责任意识淡薄,加之人员的实操流于形式,不敢深入检查。保养系统状况越来越差,进一步增加事故发生的系数。二氧化碳系统的复杂性、多样性,造成操作难、培训难、检修难、维护难,船员对二氧化碳系统产生陌生感、排斥感、畏难感,造成二氧化碳系统设备长期处于“亚健康”水平,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进一步增大。通过上述的分析,判断该类事故存在“恶性循环怪圈”。

2、二氧化碳系统检修期“三破三立”的安全机制

根据二氧化碳系统类事故的“恶性循环怪圈”,可以从人员、二氧化碳系统、事故三方面入手,打破目前二氧化碳系统检修的局限性,探析出二氧化碳系统检修期“三破三立”的安全机制,为二氧化碳系统的检修筑牢安全防线。

(1)破除人员心理障碍,建立人员实操体系

图1

由于二氧化碳系统培训成本大、操作难度大等原因,造成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因此,建议在相关的航运院校、企业、实操基地建立二氧化碳系统教学模型,在消防教学和演习中掌握其原理、使用方法和应急处置措施,对其灭火状况有亲身体会,才能在船舶火灾事故中临危不乱,并且周密、冷静地使用该系统。各航运企业、船舶应建立应急处置措施,加强对应急预案的修订和演练,确保能在发生事故的第一时间开展应急处置及人员疏散、救援。落实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熟练掌握二氧化碳系统发生二氧化碳泄漏事故解救法和人工呼吸法,重点加强误操作的专业处置和人员的急救,如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专业培训和演练。

(2)破除二氧化碳系统检修困境,建立二氧化碳系统研用体系

突出二氧化碳系统检查,增强二氧化碳系统养护,破除二氧化碳系统检修困境。二氧化碳系统的检查工作是一项繁杂而艰巨的任务,负责人员应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按照相关公约的要求以及公司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对设备分时间、类型、事件检查,主要包括:日常检查、年度检查、2 a检查、5 a检查、10 a检查。如发现任何问题,做好相应记录并及时整改,以保证设备的随时安全可用。

二氧化碳系统厂家、海事、船舶检验等相关机构应当加强对技术研究、法规研究,在满足规范要求、灭火效果的同时保障二氧化碳系统检修期的安全。如在输送灭火剂至被保护处所的总管上增加一个截止阀,或在二氧化碳储存瓶的瓶头阀处增加一个保护装置,用于二氧化碳系统检修时,增加“冗余”安全措施以避免二氧化碳泄漏至被保护处所,同时在日常情况下保持常开状态,以便不影响系统的正常使用。

(3)破除事故发生可能,建立各方联动体系

航运企业、船舶应第一时间总结事故经验教训,建立相关制度,制定二氧化碳系统定期检修保养方案。建议船舶在日常维护保养时,至少应安排两名业务精练人员,在开展二氧化碳系统安装、年度检修、临时维修等作业时,必须保障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作业人员应配备浓度报警器,在现场配备EEBD、VHF等应急设备,并在开始前通知被保护处所的工作人员,对检测气瓶加装保险;最后根据操作流程,分步实施,禁止赶工期而随意拆装,以免造成事故。相关职能部门应分工协作,加大联合检查力度,全力保障二氧化碳系统状况良好,将事故消除在萌芽中。建议海事加强对二氧化碳系统设备状况、船员实操能力、维护保养等情况开展检查;船检加强船舶二氧化碳系统认证、核准,对船上设备、检验等状况严格把关;市场主管部门加强对压力容器特种设备的监管;安监部门将二氧化碳系统生产、维修单位作为主体责任单位,确保安全基础条件落实,加大对船企的监管,确保该危险作业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到位。二氧化碳系统有着良好的灭火效能,在船上被广泛使用,但由于二氧化碳系统意外释放事故的偶发,影响巨大,二氧化碳系统检修“三破三立”的安全措施,确保二氧化碳系统随时可用,保障船舶安全运营。随着科技发展和船舶装备技术的提升,二氧化碳系统将来一定更加智能、安全、简易的操作、安全的检修、量化的检查、高效的处置一定会实现。

猜你喜欢
二氧化碳检修船舶
制作二氧化碳传感器
大数据分析的船舶航迹拟合研究
船舶稳性控制系统研究
地铁车辆检修模式及检修技术相关思考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基于CFD的大型船舶液舱晃荡研究
地铁车辆检修模式的思考与解析
雨中检修
检修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知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