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现况和改善措施探究

2021-03-05 01:03张国花
畜禽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养殖场疫病防疫

张国花

(米易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米易 617200)

0 引言

动物防疫工作是一项基础的技术性工作,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与传播。因此,应加大宣传与实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强各个养殖基地防控工作的管理,同时也要不断提高饲养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技术水平,积极改善防疫工作质量。此外,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推进落实,能提高动物免疫水平和抗病力,减少死亡率,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户经济收入。本文通过分析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的现状,研究加强防疫工作的改善措施。

1 动物疫病防疫的意义

动物防疫工作的意义主要可以分为2个方面:①通过积极防疫可以保护动物的健康,减少动物因疫病死亡的概率,提高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推动畜牧业的健康发展。②经过开展疫病防控工作可以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有助于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从近几年动物疫病暴发事件可以看出,疫病的暴发直接影响了农业经济收入与社会居民的身体健康,对社会的稳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故开展防疫工作意义重大。

2 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的现状

2.1 对科学防疫工作认识不足

部分饲养人员对科学防疫工作认识不足是动物疾病防控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该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减缓了疾病防控工作的落实进度。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部分饲养人员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所在地区不是疫病流行区域,忽略防疫工作的重要性。②一些饲养人员对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的认识不足,防疫措施没有完全落实,相关的防疫制度执行不彻底。③对动物疫病防控理解不透彻,部分饲养人员过度依赖疫苗的功效,认为只要按时给动物注射疫苗,就可以完全防止动物疫病的发生。这些对科学防疫工作的错误认知,导致动物疫病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控制,同时也降低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2.2 缺少专业防疫人员

通过近几年养殖业的现状分析,受工作性质、工作环境与薪资待遇的影响,我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人员数量仍存在不足。一些地区很难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加入到基层防疫工作队伍,而现有动物防疫人员老龄化现象普遍较为严重,其中部分防疫工作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不了解先进的防疫技术,导致整体动物防疫工作难以有效进行[1]。专业防疫人员的缺少会导致养殖基地的动物防疫工作管理欠缺与混乱,造成动物防疫效果欠佳,不利于防疫工作的顺利实施。

2.3 防疫资金相对缺乏

①一些地区养殖基地地理位置分散,部分动物防疫基础设施较为落后,防疫相关基础设施也不健全,可能造成基础动物防疫工作重心偏向形式化。若饲养的动物发生重大疫病,防控工作无法及时开展,容易使疫病迅速大范围扩散,给养殖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②部分地区饲养环境偏远,经济薄弱,养殖户缺乏防疫资金的投入,致使动物疫病的患病概率加大,最终影响经济收入。③基层防疫员工资普遍偏低,加之部分地区交通不方便,农村散养户较分散。由于缺乏资金支持,相关设施配备不足,防疫员只能对交通便利,人员集中的地区进行集中免疫,这就势必造成部分地区免疫空白,影响了整个地区的疫病防控工作的实施。

2.4 防疫管理不到位

一方面对基层防疫员管理不到位,使得部分基层防疫员为应付检查而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部分养殖基地由于缺少专业防疫人员,使得动物防疫管理工作有所欠缺,没有制定规范化的免疫程序、操作规程、人员培训制度、生物安全制度等,导致疫病发生时无法进行有效处理与控制,影响动物类产品的质量安全。其中,动物防疫疫苗的管理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养殖者对疫苗的管理工作不到位,没有按要求进行疫苗的储存,疫苗是否在有效期内信息不明朗,出入库台账信息不全,这就直接影响疫苗免疫效果。

3 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的改善措施

3.1 提高科学防疫认识

工作人员要正确认识科学防疫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普及与提高饲养人员的科学防疫观念与意识,帮助每位饲养人员正确使用科学防疫的手段与方法,推动基层养殖户的科学化养殖管理,降低因动物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2]。防疫人员不仅要采用科学防疫理念,还要结合使用先进的防控技术,增强引入新防控方法的意识,对动物疫病的不同发展阶段采取正确的应对救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病情与传播范围。各地动物防疫管理部门需提升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视度,加强相应法制体系的建设,要根据当地动物防疫情况,制定合理的防疫计划,动员各个饲养基地工作人员积极参与防疫工作,并进一步做好防疫法制法规的细化处理,避免法规漏洞与盲区的存在。各地可以在养殖防疫示范点进行实地宣传,定期组织饲养人员与养殖管理人员参观示范点的养殖防疫工作,并完善合理的防疫补贴政策,对积极参与动物防疫工作的饲养基地提供一定补贴,改善人们对科学防疫的正确认识。

3.2 专业培养

培养专业的动物防疫人员可以有效防止与控制疫病的发病率与传染率。各个地方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专业的动物防疫培训,并对参与培训的人员进行相应的考核,保证参训人员的学习效果,提高参训人员的综合素质与防疫技术水平。此外,规模养殖场负责人也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到养殖基地对动物防疫工作开展知识讲座与实地指导,普及科学防疫观念,考察养殖场动物防疫工作的实际情况,为养殖场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最佳防疫工作方案。

通过培训指导防疫人员做好相关动物的免疫登记、治疗记录等,这样就可以准确掌握动物群体健康状况和免疫情况,有利于对疫情的判断和分析,降低疫病的传染率。与此同时,要对参与培训的人员进行阶段性的考核,确保培训效果,并要定期带领参培人员参观防疫指导工作的成果。

3.3 增加防疫资金的投入

地方管理部门应当加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的资金投入,积极引进现代化设备以及先进技术,建立健全科学且高效的畜牧防疫系统,根据基层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的实际情况,完善基层兽医站的设施,为疫病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设备支持。同时,通过科学运用防疫设备及技术手段,控制动物疫病,提升防疫效率[3]。

地方政府应加大防疫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完善防疫相关设施设备配置情况,并提高基层防疫人员待遇,为基层防疫人员购买意外保险和配备先进的个人防护用品等,改善防疫效果。

3.4 加强防疫管理

1)地方管理部门加强基层防疫员的管理,各地应采取各种激励措施,调动基层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散养户的免疫水平。例如采用春秋两季防疫工作考核与工资挂钩的方式,强化防疫管理工作,每年通过春秋两季防疫工作检查对各个防疫员进行考核,对工作落实到位,且负责区域全年未发生重大疫情的,给予一定资金奖励。相反,对考核不合格的,扣去部分绩效工资。

2)地方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规模养殖场的监管,定期对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诊疗情况、疫苗使用情况、死亡情况、无害化处理情况等进行监管,及时掌握辖区内疫病流行情况,有利于提早部署,防止疫情大面积爆发。同时对养殖场疫苗使用情况给予专业建议,确保防疫疫苗使用规范,防止因疫苗滥用、乱用而造成新的疫病传播。比如选择疫苗时,需选用毒力弱的疫苗对动物进行基础免疫,之后采取毒力稍微较强的疫苗实施加强免疫或是补免干预,增强动物对疫病的抵抗能力,减少动物出现疫病表现。

3)规模养殖场负责人要制定完整的人员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生物安全制度等,使养殖场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有利于疫病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比如积极构建免疫监测相关制度规定,参考具体免疫监测所得结果情况,针对免疫程序给予改进,确保动物免疫工作具备合理性及科学性。

4 结语

动物疫病的防疫工作是动物养殖的重要环节,考虑到目前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现状,各地管理部门应当加大动物防疫工作的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引进人才、引入先进防疫技术和防疫设备,完善现代化的防疫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防疫团队。同时也要加强先进防疫技术的推广力度,为提高我国动物防疫水平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养殖场疫病防疫
规模养殖场防疫现状及对策
“豪华防疫包”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防疫、复工当“三员”
端午节俗与夏日防疫
疫病流行期间应该怎么吃?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七 疫病与眼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