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国,刘 虎,郭佳铭,杜继聪,刘入菱,程 赢,刘 聪
(海军军医大学,上海 200433)
舰艇辐射医学防护是一门研究核武器及舰船装置来源电离辐射损伤和防护的一门基础应用性课程。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核武器及核动力舰艇来源电离辐射概论、电离辐射损伤机制、电离辐射导致疾病、电离辐射防护以及核应急医学救援的组织与实施等。其教学内容既包含基础理论,又包括实践操作,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军事医学课程。过去,我们的教学主体是授课教员,主要采用课堂讲解的方式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较全面地把握内容要点,对知识进行针对性、系统性、深入性讲解,实时掌握学员状态,有效进行交流互动。近年来,随着军事职业教育的兴起,这种课堂讲解方式已不能满足部队任职人员的培训需求,因此急需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网络授课形式,是网络时代学习的新途径。其中包括短视频、讨论区、作业、测验等板块,并具有大规模和开放性的特点,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1]。目前,国内高校已经构建了许多优质MOOC课程,面向全社会开放,促进了高等教育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以MOOC为基础构建的翻转课堂,更是对授课形式进行了重大调整,让学员的主动性、教师的引导性更为突显,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2]。
为此,本教研室根据舰艇辐射医学防护课程特点,整合教学资源,积极开展了舰艇辐射医学防护MOOC建设,并将课程顺利上线,收到了业内专家和学员的广泛好评。本文就教研室在MOOC准备、制作、上线等过程中的情况做一个简单介绍,并对该课程构建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思考。
MOOC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强、专业度要求较高的工作,因此在制作之前需要做大量准备工作,如授课对象分析、教学内容设定、制作形式选择、脚本制作以及习题准备等。在以上工作完成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课程录制,从而保证课程制作质量。
本次制作的课程为舰艇辐射医学防护,授课对象为涉辐射单位相关人员,既有专业的卫生人员,也有非医学专业的管理者及普通战士,同时本MOOC还可作为开展翻转课堂的基础素材[3]。因此,授课对象涵盖范围广、层次多,这就决定了课程内容要有一定的专业性,但形式要让学员易于接受。
为保证课程制作质量,由教研室主任牵头成立课程制作小组,对制作过程全程把关。邀请外单位专家及本教研室内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成立顾问团队,负责拟定教学内容,梳理教学重点。在教学内容确定的基础上,再由承担各章节内容的授课教员进行脚本撰写,并确定课程制作方式。此外,教研室还成立了督导组,负责对整个课程制作过程进行监督,并审核制作结果。通过以上完整的人员体系及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确保课程制作顺利进行。
本课程是在原有防原医学课程的基础上,结合舰艇辐射医学防护课程特点开设的,知识点较多,且专业性较强。在网络平台进行传播时,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对结构进行优化。为此,教研室组织室内外专家组成了顾问团队,将教学内容从原来的20个章节缩减为10个章节,并将部分内容进行了整合,整体上更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例如,原来的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因专业知识点较多,本课程进行了一定的删减,而核辐射损伤防护、核应急医学救援的内容则显著增加。目的就是使非医学专业的学员能更好地理解本课程内容,并且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当中。
MOOC根据不同章节教学内容,制作方式可以多样。比如,理论知识点较多的课程可选用讲授式,即以授课教员现场讲解为主,同时辅以其他多媒体素材;如果是实践操作,则以操作演示为主,同时辅以旁白进行知识点介绍;而如果讲授的内容较为艰深且难以理解时,还可以制作动画视频,从而让知识点更为形象和具体。本课程分为10个教学章节,其中既有基础理论讲解,也包含现场实践操作演示。因此,负责各自章节的授课教员就需要对所授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选定相应制作方式,从而将知识点更好地呈现。以本课程中的急性放射病为例,前半部分涉及疾病概念、发病机制,专业性较强,可由授课教员以讲授的方式进行录制;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可通过视频播放案例,辅以旁白解说的方式进行呈现,从而帮助学员理解。
选定好教学内容以及授课方式后,就需要重点准备课程制作的脚本。其中包括讲稿撰写、场景编排等,可以是纯文字稿,也可以是幻灯片形式。本教研室采用的是文字讲稿与幻灯片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录制。详尽的文字讲稿可置于提词器中,授课教员直接依据准备好的讲稿进行复述即可。而幻灯片主要包含课程制作的素材,每张幻灯片的备注区均附上相应讲稿,以及幻灯片及动画播放的方式、时间等,从而为视频制作人员进行后期处理提供依据,也让设计者对课程的制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MOOC中,随堂练习及课后考核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可考查学习者的知识接受程度,为授课教员后续的课程改进提供依据[4]。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考试,MOOC的试题需要兼顾知识的可考察性以及受众的可接受度。大多数学员是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MOOC学习,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及系统性较课堂授课有一定差距。此外,由于学员背景不同、专业不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MOOC的练习及考试题应尽量减少数量,强调普遍性、应用型知识点的考查。这就需要出题者在把握重点内容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学员的可接受度,将核心知识点以试题的方式进行呈现,同时又能让不同背景的学员尽可能找到正确答案[5]。本课程试题根据教学内容总量,每个章节设置2~3道习题,总量不超过50道。题型以判断题和单选题为主,使学员在碎片化学习过程中,通过题目对重点知识及时进行梳理,减轻学员负担,增强学习效果。
MOOC制作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视频录制和后期制作。其中视频录制是基础,后期制作则是提升课程质量的核心。
视频录制是课程制作的基础性环节。除了实践操作,其他课程均需要授课教员出镜,因此,对着装和仪表都有一定要求,主要包括:(1)着装正式、干净整洁,衣服需配合录制的背景色,(大多数为蓝色),以淡色为主;(2)录制时,现场可放置一个讲台,一方面显得正式,另一方面也给双手提供一个可放置的地方,缓解授课教员紧张情绪;(3)录制前,熟悉脚本,并配合摄影师检查录制设备,同时做好心理调适。
视频录制与现场授课有很大不同。现场授课时,授课教员面对学员会更富有激情,讲课更为自然。但视频录制时,授课教员面对的是冰冷的摄像机,讲课也主要根据提词器进行复述,因此,很难调动授课教员的热情,加上面对摄像机会产生紧张情绪,使得授课效果有所降低。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求每名授课教员熟读讲稿,把提词器变为授课设备的一种补充而不是主体,从而缓解授课教员紧张情绪;另一方面,在录制现场播放授课幻灯片,使授课教员在讲课时能更有现场授课的感觉。授课教员在录制过程中,语速宜缓,同时辅以一些肢体语言,从而更好地调动自身情绪。当录制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教员应从出现错误的段首重新录制,以免后期剪辑时出现较大偏差。如果是实践操作演示录制,则需让摄影师近距离拍摄操作过程,视频制作人员可在后期根据视频画面予以配音和剪辑。
视频录制完成后,便是后期处理。虽然,视频的处理可由专业的制作团队完成,但是对于每个章节的课程内容如何呈现,则需要授课教员与视频制作人员共同商议。因此,前期的幻灯片制作十分重要。前期提供的素材越是丰富,备注说明越是详细,视频制作人员就能越快领会授课教员的想法,从而顺利完成后期制作。
完整的MOOC上线材料包括:课程视频、字幕、试题、幻灯片、主创人员介绍以及课程简介。上线平台根据课程性质和相关要求进行选择,目前国内较为常见的平台为:网易公开课、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超星慕课以及国防科技大学的梦课学堂等。MOOC上线的同时,线下还需要不断推广以促进课程传播。平时还需要注意做好线上维护,让授课教员及时答疑,参与学员讨论。通过后期的维护和管理,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前期制作的不足,从而为下一步改进提供重要参考。
MOOC的教学效果评价较传统课堂教学更为多样化。一方面可通过课程结束后的考试成绩反映学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还能通过学员的留言和互动掌握其学习情况。而对于授课教员,还能通过最后的教学评价,了解本课程的教学效果,真正达到教学相长、互相评价的目的。本课程从准备到录制历时一年时间,教研室人员付出了大量努力,上线后收到学员的广泛好评。尤其配合任职培训班的教学,能更好地体现MOOC的引导性及易于传播的特点。说明该MOOC建设,对教研室教学,尤其是军事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MOOC作为近年来十分热门的新兴在线教育形式,具有专业性、开放性强的特点,一经推出便受到世界各高校的青睐[6]。目前,国内许多院校已经将MOOC建设作为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不断开发和推广。一方面可使更多的教育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还能提高院校知名度,创造社会价值,提升院校形象。本教研室整合自身教学资源,制作了我校第一批MOOC,进行上线推广,收到了业内专家和学员的广泛好评,为军事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了力量。但应当看到,在制作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以下问题:(1)由于课程的开放性,导致学员背景、层次存在差别,这就要求课程设计要兼顾专业性及可接受性,无形中加大了课程制作的难度;(2)学员与授课教员的交流主要在留言板或者讨论区进行,导致两者互动并不及时,可能会降低学员学习兴趣;(3)面对摄像机,如何让每名教员更加自然、更富有激情,也是课程制作中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以上仅是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普遍性难题,在具体过程中,每个课程的特点不同问题也不同。但MOOC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其焕发的活力和影响力有目共睹,尤其在此次疫情期间其作用更加凸显。相信在未来不断的教学尝试中,许多问题都将得到解决,而MOOC无论是作为开放性教育的主流还是作为院校教育的补充,都将获得快速发展,为人类教育事业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