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校关于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思考

2021-03-07 00:03许云平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2期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改革素质教育

摘要: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挑战,而国内各大高校在面对新一轮的高考制度改革道路上对于高中生的综合素质予以越来越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各高校为了招收更加有至少优质的生源开始对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而关于各高校对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将直接关系到我国高考改革工作的效果。结合素质教育背景下关于高考改革的指导意见,现阶段我国各高校对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主要集中于对高中生在校表现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这种方式满足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改革的需求,避免再使用“分数至上”理论对高中生进行刻板、机械的评价。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考改革;综合素质评价

素质教育背景下,各高校结合和高中生在校综合表现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在满足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的需求,也是各高校进行高考招生的重要参考标准,展现出素质教育的优越性、公平性。不过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因为素质教育的普及度有限,传统“分数至上”教育思想在国内已经形成了顽固的思想,因此许多高中生家长对于素质教育背景下对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实际效果存在质疑。为了进一步推广新高考背景下高校对于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需要通过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展现高校对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可信性和有优越性,与此同时进一步提升各高校对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客观性。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校对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需求

(一)新高考需求

我国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将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主要方向,高中生作为“准大学生”,对其进行客观、全面的综合素质评价是新高考背景下的必然选择。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各高校对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越来越具体,同时也要越来越注重对其中一系列细节工作的处理,以“分数至上”为核心的应试教育正在渐渐地被淘汰。

但是因为应试教育思想长期在我国社会扎根,面对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许多家长对新高考背景下各高校招生制度的客觀性、有效性存在疑问。为了消除高中生家长对新高考背景下各高校招生制度存在的担忧和顾虑,各高校在实际落实以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为核心的招生制度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对其中的细节内容进行不断地优化与调整,真正实现新高考背景下各高校的多样化招生。

(二)信息技术发展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推动了新高考制度的发展,注定了应试教育势必被素质教育所淘汰。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高校借助大数据计算技术对海量的高中生综合素质进行分析,在提升各高校招生质量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素质教育背景下各高校招生标准的社会认可度。[1]各高校借助信息技术对高中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结果的可靠程度,进而更加客观的对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二、现阶段高校对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影响因素

从全局角度出发,我国正在不断强化与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相关制度的完善,从最大限度上追求实现依法治校,但是从各地方实际落情况来看,依然存在落实情况不佳、执法力度不严等一系列状况,由此说明各地方相关一系列制度还有待完善与调整。

高校对高中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作为社会活动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相应的诸多社会因素也会对高校开展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效果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细节措施缺失

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制定的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相关制度主要体现在战略层面,具体的细节措施极其有限,同时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均有所不同,最终造成各地方在落实高中生综合评价过程中,因为缺少统一的具体措施指导,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根据教育部相关调查结果,各地方在实际落实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集中在相关的细节措施确实,甚至部分地区存在机构规划、教务管理机制等同时缺失的状况。[2]据了解各地方在进行教育行政区域规划过程中,并没有结合长期战略发展方向,导致各地方高校开展的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缺少客观性、针对性、实效性。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尽管中央教育部不断出台一系列战略发展措施,从而号召全国高校不断强化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落实效果,但是因为缺少统一的、有效的具体措施,导致各地方高校在实际执行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时不知如何有效解决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最终影响了各地方高校落实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效果。

各地方高校对高中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因为具体措施不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统一性,同时关于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不足,主要表现在具体的执法、监督环节模糊,这也是导致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效果落实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宣传力不足

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是为了最大限度上满足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的需求,最终实现通过教育培养新时代背景下高素质、全面化人才。[3]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进一步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进一步满足学生个体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充分展现出以为人本的教育理念。

从战略角度出发,用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转变了传统应试教育“分数至上”的思想,提升我国新时代大学生总体的综合素质水平。

各高校开展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对应试教育教学结构、模式造成冲击与影响,从根本上引导我国高等教育向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不过这并不代表我国素质教育落实工作过程是畅通无阻的,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依然会对开展素质教育造成阻碍。

确保素质教育有效落实是各高校有效开展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前提条件。现阶段许多人认为,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未来有一段时间内高等教育实现长期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素质教育的工作重点应该是集中在提升高中生学习水平与能力方面,从而使高中生可以考入更加理想的学府。显然这是对素质教育背景下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错误认知。[4]

各高校对高中生素质进行综合评价已经被纳入到新一轮的高考体系改革工作当中,为了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背景下各高校对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首先需要各高中为各高校提供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可靠依据,高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并结合往年各高校高考招生录取要求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适当调整,随后将评价结果提供给作为各高校进行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这对于进一步推动新一轮高考制度的落实。

三、多部门联合引导背景下增强各高校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措施

自隋唐科举制度以来,应试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我国高端人才选拔的主要方式,对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发展均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需要培养综合素质更高、更全面的人才实现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时对于增强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综合国力竞争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因此素质教育下的新高考制度改革成为未来高端人才选拔的主要方向,各高校开展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势在必行。

(一)各级政府需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为了确保高校对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得落实,通过多部门联合的方式引导确保高校开展有效的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是有效的途径。运用多部门联合引导的方式可以帮助各高校准确把握对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向,即使在相关政策中缺少具体的高校对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措施,多部门联合引导的方式也可以协助各高校解决一系列困难,使各高校在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中不再是“孤军奋战”。

各级政府在参与高校对对高中生综合素质工作中,主要的作用是评价、监督,评价、监督的具体对象主要为各高校负责对高中生综合素质工作的工作人员,即便及时发现这些工作人员是否存在失职、渎职等情况,一旦发现失职行为就需要立刻予以相关处罚并追究责任。

各级政府在发挥监督作用的同时,也可以组织家长、高校、高中构成对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问责会,负责对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人员可以向组织内成员说明近期的工作成果,同时组织内成员可以结合近期的对高中生综合素质工作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疑问,工作人员结合疑问予以解答,将有力的见解作为日后工作的参考意见。

各级政府通过组织对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问责会,搭建一个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同时建立相关的问责行为规范制度,以便更加有效的落实追责、问责工作。

(二)各级教育部门充分发挥指导与宣传作用

各级教育部门以各级政府制定的相关的问责行为规范制度,初步制定高中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标准,指导高中学校配合各高校开展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各级教育部门引导高中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对于强化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信度、效度均具有积极影响。[5]

各级教育部门除了发挥工作指导作用外,还可以向全社会积极宣传高中生綜合素质评价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使更多的人了解到素质教育背景下新高考改革相比应试教育存在优势,提高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社会认可度,使社会公众清楚意识到新时代背景下传统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无论是对于各高校开展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还是帮助高中生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三)突破单维评价限制,采取整合性评价

作为评价思维方式中的一种,整合性体现了整体属性,借助整合似乎相互分割、独立、对峙、冲突的各子结构系统,最终形成的功能大于部分的简单相加。当前,随着科技发达程度越来越高,但人的素质却越来越低,整合性的方式应用到科学评价人的综合素质评价中。

第一,评价内容中的结构系统需要进行整合。在对高中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对学生的所有素质进行优化整合,从整合后的全面中看待学生本人,从同辈群体中的道德规范出发予以评价,从源于整个人类历史长河的道德体系中给予分析。对于包含着知、情、意、行等复杂因素的道德素质结构,应该更加予以整合,最终实现建立在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基础上的综合素质的整合价值。

第二,评价方法论系统需要进行整合。根据量或质的事实描述加上价值判断,这是评价实质。但一个人的素质并非都可以衡量,有的虽可以衡量但测评方法不能单一。在评价方式和方法的具体应用上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固守单一量化评价方法这种传统科学主义范式,应该基于人的复杂性和整体性,采用整合量化和质性的评价方式、方法实施综合素质评价。

四、结语

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与日俱增的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综合化、全面性人才作为已经势在必行。各高校开展高中生综合素质全面评价工作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新高考改革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但是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成为了推进高中生综合素质全面评价工作落实的阻碍。通过多部门联合引导的方式,制定相关规范、落实问责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可以提升素质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与接受度,助力各高校高中生综合素质全面评价工作的有效落实,同时可以确保素质教育背景下新高考改革的长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N].人民日报,2020-10-14(001).

[2]郝德永.超越左与右:课程改革的第三条道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240-241.

[4]斯克里文.评价方法[G].陈玉昆,刘力,张立红,译.//瞿葆奎,陈玉琨,赵永年.教学文集·教育评价:第16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82,180.

[5]刘本固.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107.

[6]崔允漷,柯政.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0(09):3-12.

作者简介:许云平(1963—),女,江苏淮安人,中共党员,教育学硕士,湖南省教育考试院成人高校考试处副处级干部。

猜你喜欢
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改革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中“写实记录”的功能与操作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中“写实记录”的功能与操作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取向和育人导向探析
高考双轨制改革的意义及难点探究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