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内审工作创新对策研究

2021-03-07 15:39徐丽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1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大数据高校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本文从当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从转变审计思维模式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内部审计;高校

近年来,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注度不断提高,审计地位在不断提升。高校内外管理呈现以数据方式传送信息、以系统方式管理业务、日常收支无现金化等新趋势。这些变化对审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实现科技强审,对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成效具有重大意义。

一、高校内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审计发现问题的广度与深度不够。传统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方案时会借鉴前期审计中发现的常见问题和主观对被审计对象判断来确定审计重点,使得审计工作深度不够。审计经常采用抽样方法获取数据,规模十分有限。抽样审计数据信息的碎片化无法研判被审计对象内部控制的系统性、本质性的缺陷,且存在流程繁琐、数据分析处理耗时多、采样广度不够等问题。在审计过程中想要获得确凿的审计证据,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员和时间,审计成本不断增加。

2.审计评价重点不够突出。随着高校经济业务多样化,审计项目日益复杂。高校内审在监督国家财政资金使用、校内巡视巡察、优化校内治理体系、推进监审一体化建设等方面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传统高校内部审计较多地关注财政资金支出的合规性、预算执行率、决策过程科学性、上级文件执行到位与否等。内部审计部门在开展审计过程中,如何借助上级主管部门、其他同级事业单位、地方企业、合作机构等被审计单位的关键信息,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审计数据进行获取、筛选、分析,重点关注高校业务拓展与日常运行中的异常波动,实时监督重点领域这方面较为薄弱。只有持续推进高校内部审计由发现问题扩展到识别、防范潜在风险,促进审计走深走实,才能促进公共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高效。

3.审计具有滞后性。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审计通常是事后审计,重点关注财务、采购、内部决策等方面,在财务凭证中查找审计线索。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审计人员实现从被审计单位终端采集相关数据,对审计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与分析计算,避免审计时间与地点限制,实现对被审计单位系统性、持续性地监测和评估。将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交叉比对分析,使用关联规则、分组、数据整合、数据挖掘、集成学习、模型构建、回归分析等大数据处理方法,识别被审计单位的潜在运行风险。

4.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不够。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审计部门独立性不足。目前浙江有部分高等专职院校审计与纪委是合署办公,审计部门尚未独立成处。大部分高校内审人员缺乏工程和计算机专业背景。高校在引进人才时更加注重向一线教师倾斜,对审计人员的招聘紧迫感不强。高校内审属于行政岗位,与社会专业审计机构相比,学历门槛高、薪酬较低、工作自由度较弱,对具有工程审计背景的审计人才吸引力不强。浙江省现有审计人员中,年龄结构偏大,继续教育学习机会很有限,学习主观意愿不强,使得审计人员能力提升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推进高校内审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建议

1.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与人才引进并举,培养一批复合型审计人才

首先,提升审计人员专业素质,需要从源头解决问题。高校转变理念,充分重视审计人才引进。引进具备工程审计、计算机技术、财务知识等交叉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改变审计人员年龄偏大、引进人才家属居多等现状。其次,在引进高级专业人才的同时,要重视对现有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鼓励参加信息化建设与运用方面的培训,学习审计信息化相关技能。加强大数据分析培训,提升工作人员数据采集、转换、筛选、模型建立与分析的能力。再次,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要主动加强信息化学习。审计人员互学互助,尤其是深化内审大数据建设比较成熟的社会企业、省内外先进高校的交流,学习优秀经验和成熟做法,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做到活学活用。从现场审计向跨地域甚至跨领域发展;要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事项出发,由点到面,从高校层面建章立制,持续推进高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2.树立信息化理念,转变思维模式,加强顶层设计

内审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是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部分,了解信息化对审计带来的变化,转变传统内部审计工作理念,明确新形势下审计的工作方向和重点任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地推进高校内审走向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内部审计,亟待上级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相关规则明确审计数据如何采集、传输、存储与运用等事项,长远规划大数据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发展方向,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利用审计数据资源速度相匹配。与内部审计工作密切相关的各类软件实行集中采购与管理,做好不同系统之间数据交换与兼容,加强省厅部门与各高校之间、高校内部不同业务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建设。

3.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搭建大数据与内审工作融合平台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正在逐步向研究探索搭建大数据智能化审计融合平台阶段转变。大数据内审融合平台,以当前公文处理系统、政采云、集中采购竞价系统、校内科研管理平台、天翼财务系统等为基础,实施技术更新,搭建云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浙江省审计厅已于2020年开始建立省内各高校数据信息报送机制,由于系统兼容性、信息保密级、信息系统建设程度参差不齐,数据共享性较低,正在搭建高校内存量数据与高校之间资源数据库分析平台,试图整合现有数据库,设计数据模型,形成高度融合的内部审计信息平台,实现内部审计人员常规需求一体化解决目标。2021年开始,省审计厅已经加快开展试点,推进審计大数据与省教育厅高基表、财政预决算系统的融合。

4.增强风险控制意识,提升内审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运用提升工作效率,同时面临新的风险。首先,系统风险无法避免。例如信息系统本身自带的风险:不同部门使用的系统自身存在的风险、系统之间数据无法共享风险、网络空间潜在病毒甚至黑客对学校网络与服务器攻击等。高校须提升现有系统信息安全标准,严格执行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对现有的涉密信息系统实行分级保护。其次,审计信息平台的搭建,使得信息系统自身也成为被审计对象,提高了审计难度,增大了审计风险。信息化手段改变了数据获取、存储、筛选、清洗等工作方式,审计线索隐藏地更深,审计取证工作难度加大。建立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分层分级权限管理等物防、技防保障体系,对核心数据严格控制访问权限,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防范,确保数据安全和保密。

参考文献:

[1]李玖玲.高校开展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研究.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8月第17卷第4期.

[2]苏丽男.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J].经济师,2015(02):165-168.

本论文获得浙江省教育会计学会资助,于2021年获得立项,立项编号ZJKJ21004。

作者简介:徐丽(1984.10-),女,汉,湖北黄梅人,浙江师范大学审计处,科员。毕业院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3589501908294

猜你喜欢
内部审计大数据高校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