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企业标准优化建设的思路建议

2021-03-07 18:12师帅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21年6期

摘要:企业标准是企业畅通生产、保证质量的基础,企业标准的建设和实施对于企业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论文通过对企业标准运行现状进行分析,深入剖析了企业标准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企业标准优化建设的思路建议,期望企业能够建立顺畅的企业标准长效运行机制,推动企业标准管理水平的全面强化和提升,助力企业高速度、优质量发展。

关键词:企业标准 优化建设 思路建议

The Ideas Suggested on Promoting the Optimized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Standard

Shi Shuai

( Shanxi Xinghuacun Fenjiu Distillery Co., Ltd. )

Abstract: Enterprise standards are the basis for smooth production and quality assurance of enterprises.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nterprise standar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nterprises. Standard through analyzing current situation of enterprise standard operation, deep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nterprise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ss,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feasibl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standard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expect companies to establish smooth standard long-term operating mechanism of enterprise, promote enterprise standard comprehensive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help enterprise development of high speed and best quality.

Key words: enterprise standard, optimized construction, ideas suggested

0 引言

企業标准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航标,能够为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企业标准建设工作在我国已经推行了很多年,各行各业都相继推出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等,各企业也制定了适用于本企业产品、服务的企业标准。可以说,标准无处不在,且在不断地规范和指引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企业标准在指导企业生产经营的同时,也给广大的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产品和服务的选择性。有标可依、有标必依,也已经成为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追求。

1 企业标准运行现状

产品品质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命脉,而企业标准则是企业畅通生产、保证质量的基础,企业标准的建设和实施对于企业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需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等,多数企业在确保执行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更严格、高要求的企业标准,通过对各个工艺流程环节、技术指标进行了规定和明确,构建了较为规范的标准化管理模式。

当前,企业现代化管理模式已推行多年,各种管理方式、方法层出不穷。各大企业都在通过持续的技术研究、技术引进等方式,提升技术力量,建立更为严格的企业指标,提升产品质量标准,为市场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但实际生产过程中,仍不免存在标准化管理工作不到位的情况,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仍有很长的路要摸索。如何能够快速加强企业自身标准化建设,推动企业向精益化管理迈进,已成为各大企业的发展之问。

2 企业标准运行存在的问题

企业标准运行的科学、有效、持续,需要企业在生产运营中不断摸索和优化。诸多企业在企业标准的建立和实施上,均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之处。如操作工艺凭经验,无具体标准参照;企业标准规定的指标不适宜;企业标准执行存在应付或偏差;企业标准的日常监管、奖罚考核不严格;员工标准意识缺乏等,都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整改和提升。

通过对部分企业的走访、调研,当前企业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大致可概括为如下几方面。

(1)指标制定不科学。企业标准的核心在于所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技术指标制定的不科学,主要表现为:一是指标的选择,根据以往的传统生产经验制定,未经科学的论证;二是标准管理部门依据以往的生产数据确定,未与实际生产操作进行深度结合;三是生产工艺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导致了指标制定的不精准等。

(2)落实执行不到位。企业标准制定施行后,如果落实不利、执行不到位,就会导致企业标准如同虚设,质量和产量的下降显而易见。而造成落实执行不到位的常见原因有:一是员工形成了固有习惯,在实际操作时,容易按照自身习惯进行操作,而忽略了标准的严格规范;二是指标制定与现有实际存在偏差,致使操作不能严格执行标准规定;三是员工操作行为不规范,未能有效按照标准规定执行等。

(3)监督管理不严格。有效的监督管理,能够顺利推动各项管理制度、企业标准的严格落实,进而形成更为长效的运营机制。监督管理不严格,就可能会引起执行落实的敷衍了事、记录造假等不良行为的发生。造成监督管理不严格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监督管理者碍于情面,存在一定的“好人主义”;二是监督管理者的工作能力有限,未能及时发现标准落实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发现问题后,上级管理层施压,存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情况等。

(4)员工标准意识薄弱。无论是企业标准的制定落实、执行还是监督,都需要员工来具体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员工标准意识薄弱,就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标准相关工作的完成效果,长此以往将带来更多的生产经营风险。造成员工标准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员工知识结构和水平有限,对于标准认知和理解不够,不能将标准完整地转化为具体工作落实;二是员工自身固有思维的影响,认为自身完成工作就可以,企业标准是标准管理部门的事情;三是所在场所整体氛围影响,管理层没有很好地起到上行下效的示范作用等。

3 企业标准优化建设思路建议

企业标准的严格执行,是企业生产、服务质量的准则指导和红线底线,对企业快速、稳定、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企业更应将企业标准的优化建设提升到公司发展战略层面,给予高度重视。结合上述不足之处,企业标准优化建设可重点围绕以下几方面工作进行。

3.1 深入系统梳理

要对现有企业标准进行深入系统梳理。以“废止一批、转化一批、整合一批、修订一批”为目标,开展一次较为系统的大检查,对企业标准的数量、实施的有效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尤其是发现的问题,要刨根问底,不能浅尝辄止、推诿扯皮。例如,指标制定不合理导致无法执行,可对指标制定的原始数据、标准委员会的讨论决议进行复盘,分析指标的使用条件或其他客观因素是否发生变化,对现有不符合标准的操作进行论证,是否影响产品质量等。切实从根源上解决现有问题,真正起到刮骨疗毒的作用。

3.2 优化管理流程

要树立正确的标准化管理理念,将企业标准的管理落到实处、产生管理成效。无论是建立管理模式,還是优化管理流程,都不只是标准管理部门的事情,应将相关部门深入联合、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建设与优化。同时,要畅通企业标准反馈渠道,做到企业标准与生产实际的实时互动,进一步确保企业标准优化建设的长效运行机制。例如,企业标准的制定、修订,要深入实际操作一线调研,并尽可能将标准的最终执行者纳入标准的制修订过程中,广纳言路、合理取证,最终执行较为科学、适宜的指标、工艺流程,更能够指导生产应用。

3.3 精益科学指导

要以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推动企业标准的精益化建设。企业标准源于生产,是生产经验和实践数据的精华和提炼;企业标准又高于生产,企业标准一旦制定,就是企业生产的指导和约束,是一根紧箍咒,具有不可侵犯的权威性。因此,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必须不断精益化、科学化。例如,在对企业标准各项工艺指标、参数进行优化时,需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精益的论证,充分结合实践经验、实际操作,对工艺指标、参数进行精益优化,确定更为适宜、有效、认可的指标、参数。

3.4 搭建人才梯队

要培养一批高素质、优能力、肯专研的企业标准管理人才队伍,扎实做好人才梯队建设。人才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企业标准的制定、修订、执行、监督等方面,最终要落实到人。而要做好人才的培养与提升工作,也不只是标准管理部门的工作,生产部门亦需培养专业化人才,共同推动企业标准的优化建设。例如,人才梯队建设可按照标准管理职能分级开展,专家委员会开展企业标准的审定、论证等工作;专业管理团队主负责企业标准的制定、修订与监督;标准执行者按照企业标准要求具体操作落实,并针对不同梯队所需的技能、经验等要求,构建合理的任用与培养机制,进而有效提升企业标准的管理水平。

3.5 强化监督考核

要增强监督考核的独立性与严肃性,进一步纠正监督考核导向。监督考核的过程中,不能以罚代管,应突出奖励的原则,积极推动企业标准与经营目标考核的挂钩。同时,监督考核,也不能仅仅针对生产执行进行监督,而应该建立监督体系,从企业标准的制定、修订、执行、考核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例如,可探索建立企业标准特派员制度,特派员应为专属、独立岗位或可有外部机构介入,直接向公司管理层汇报工作,对企业标准的各个落实过程进行监管,并定期轮岗,以保持特派员的“第三方”属性,让监督考核更具成效。

3.6 深化培训效果

要持续深化企业标准的宣贯,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拓宽工作领域,丰富工作内容,不断提升各级管理、生产人员的标准化思维与意识,确保培训成效取得突破和提升。加大培训力度,一方面是要对现行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等进行宣贯,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企业标准化工作 指南》等法律法规的学习,确保企业标准在生产管理中能够起到有效性、先进性和适用性的作用。例如,可以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等形式,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培训,并可将培训下探到基层,让企业标准走进每位员工的操作日常,真正起到企业标准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使广大员工对企业标准有更深刻的理解,真正提升对企业标准的重视程度。

4 结语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企业标准对于企业的高质量、优速度发展至关重要。然企业标准的优化建设之路仍有较长的路要走。对于企业而言,进一步推进企业标准优化建设,更需坚守“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耐力和毅力,真抓实干、破除旧疾,不断加强企业标准的精益化建设,提升企业标准的指导性、公认性和权威性,实现公司生产各环节有标可依、有标必依,切实形成顺畅的企业标准长效运行机制。同时,还需大力营造人人参与、重视标准、执行标准的浓厚氛围,着力提升企业整体标准意识,切实推动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取得大幅提升。期待本文能够为企业标准的优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祝愿相关企业能够通过企业标准的优化建设,在保障生产秩序、产品质量、规避风险的基础上,赢得更为广阔的市场。

参考文献

[1] 王晓晶, 张华伟, 师帅. 关于企业新《标准化法》落实过程中的思考[J]. 酿酒, 2019,46(4):6-7.

[2] 谢慧群. 基于PDCA循环法的企业标准化工作研究[J]. 中国标准化, 2018(9):58-62.

[3] 戴正烈, 赵丽萍, 黄晓璞. 大力开展标准化工作 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南方汇通股份有限公司棕纤维产业标准化工作发展概况[J]. 中国标准化, 2008(3):5-7.

109850118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