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市长质量奖发展现状研究

2021-03-07 18:12季炜炜杨音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南京市卓越市长

季炜炜 杨音

摘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数据,结合南京市推行四级质量奖的实际情况,对南京市市长质量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南京市市长质量奖的工作成效及存在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质量奖 现状研究

Study of Development Status for Nanjing Quality Awards

Ji Weiwei, Yang Yin

( Nanjing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

Abstract: We collected data in the form of a questionnaire survey,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Nanjing quality award, analyzed the effectiveness and deficiencies of the award,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Key words: quality awards, study of development status

0 引言

在“质量强国”的大背景下,南京市通过设立“南京市市长质量奖”,鼓励企业不断探索和实践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模式的同时,带动全市质量、技术和品牌全面提升,积极助推“质量强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数据,对南京市市长质量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了南京市市长质量奖的工作成效及存在不足,并提出对策建议。

1 南京市市长质量奖推行情况分析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选取南京市四级质量奖获奖企业、已申报质量奖但未获奖企业、未申报质量奖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为调查对象,旨在客观了解南京市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参与四级质量奖(国家、省、市、区)创建的整体情况。共发放问卷605份,并对有数据缺失的企业进行回访,本研究共回收调查问卷405份,问卷总回收率66.94%。

1.1 南京市四级质量奖推行基本情况

2015年,南京市制定《南京市市长质量奖评定标准细则》,并开始首届市长质量奖评选工作。授予南京市实施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并在质量、技术、品牌和效益方面表现优秀的组织以及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除经开区和江北新区,11个区均已设立区长质量奖,有的区已经开展了多届评选活动。

对南京市获得四级质量奖的141个样本,从企业所属行业、类型、成立年限、规模及导入卓越绩效模式时间这5个角度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南京市四级质量奖的基本情况如下。

(1)制造业是获奖主力,其次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获得南京市市长质量奖的企业中,63%的是制造业,14%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国有公司和私营公司是获得质量奖的主力。获得南京市市长质量奖的企业中,私营公司(34%)和国有公司(34%)最多,其次是股份公司(20%),合资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各占6%。

(3)成立15年甚至20年以上的企业,有牢固的质量基础及丰富的质量管理经验。获得南京市市长质量奖的企业成立年数在20年以上的最多,占比54%,其次是成立15~20年的企业,占32%。

(4)大规模企业占优勢。获得南京市市长质量奖的企业中,企业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最多,其次是500~1000人,300~500人。

(5)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的时间长,企业经营管理的成效越卓越,获得质量奖的概率也就越高。85%的获奖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3年以上。

1.2 南京市市长质量奖对企业影响分析

问卷调查从卓越绩效的7大模块入手,了解了样本企业在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结果等方面所做的改进。

南京市四级质量奖样本企业改进范围平均改进度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在四级质量奖的推动下,企业在高层领导团队、战略管理、顾客与市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与知识资源管理、基础设施管理、相关方管理、过程管理、经营结果等方面均做了较大的改进与提升。其中,获得南京市市长质量奖及以上级别奖项的企业改进度明显高于获得区奖的,改进度高出约20%。上述11个维度中,不管是市奖及以上还是区奖的获奖企业,企业在高层领导团队、战略管理及顾客与市场这3个方面的改进较大,表明四级质量奖对样本企业在高层领导团队、战略管理及顾客与市场这3个方面影响最大。

对上述3个维度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质量奖对于企业质量安全建设的改进、品牌建设方面的改进、企业战略部署(包括业务计划、职能计划)的设计、有完善的顾客投诉处理机制这几个方面的影响最大,获得市奖及以上企业的平均改进度达到了97%。表明企业在创奖过程中,对于企业的质量安全建设、品牌建设、战略部署以及顾客投诉处理方面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2 南京市推进质量奖评价工作成效及存在不足

2.1 南京市推进质量奖评价工作的成效

经过六年的实践,通过奠定制度基础、建立工作体系、推动规范运作,并抓好技术服务,南京市市长质量奖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广大企业的积极参与,影响面不断扩大。

(1)选拔出一批卓越的组织及个人,树立标杆,带动行业发展

南京市围绕“4+4+1”主导产业和五大产业地标不断健全质量奖争创梯队,充分发挥四级质量奖培育创建体系孵化功能,分层分级加以推进,培育出一批卓越的组织和个人。目前,南京市已拥有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企业3家(金陵饭店、中国电科十四所、奥赛康药业),江苏省省长质量奖企业9家(位居全省第二),江苏省省长质量奖提名奖企业10家。南京市市长质量奖,已成功开展六届评奖工作,全市已有22家企业获得市长质量奖(组织),29家企业获得市长质量奖(组织)提名奖;14人获市长质量奖(个人),25人获市长质量奖(个人)提名奖。同时,数百家企业获得各区长质量奖。

通过“质量奖”的评选,树立行业标杆,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经验,鼓励和引导同行业的企业向优秀的企业看齐,将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应用到自身,提升企业自身质量管理水平的同时,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2)以创奖为抓手,帮助企业查找差距,持续改进

对于进入到南京市市长质量奖现场评审阶段的企业,专家会进行全方位的“质量体检”,总结提炼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的优势及短板,促进企业在发扬自身优势的同时,持续进行质量变革。与此同时,企业可以根据现场评审过程中专家给出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评审条款进行再次的自我评估、改进和优化,不断地提升管理水平和经营绩效。根据问卷统计:获奖企业中有91.89%的企业有意愿争创更高级别的奖项,未获奖企业中有91.57%的企业会继续争创质量奖。以下是部分创奖企业的心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认为,获奖不是目的也不是终点,关键是在创奖过程,将争创“质量奖”视为持续提升管理工作的抓手,以“创奖过程”作为成长发展的机会和追求卓越的动力,实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带动科研、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全面升级,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南京国电南自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认为,通过争创了解更多先进企业的优秀之处,不断认清自身差距和努力方向,持续深入推进卓越绩效模式,开展全面管理创新,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和经营绩效提升……

由此可见,创奖过程就是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企业以创奖为抓手,不断改进,不断提升。

(3)推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在广大企业的认知

卓越绩效模式作为质量奖的评审标准,不仅是一个标准,更是一种帮助企业进行自我评估、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一个工具。企业在创奖的过程中,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优化管理,提升质量,最终获得自身的优势和竞争力。结合创奖工作,南京市市场监管局质量发展处连续数年开展相关质量类培训活动,包括质量奖申报培训、首席质量官培训、卓越绩效培训、质量奖获奖企业学习交流会等,帮助数百家企业和组织导入并运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创新与变革,充分发挥四级质量奖培育孵化功能,分层分级加以推进,促进了卓越绩效标准在企业的普及推广。企业也通过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达到质量管理模式的革新,从而凸显自身优势,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4)带动区域质量工作的提升

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在创奖的过程中,对标行业标杆,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和竞争点,汲取先进经验,优化结构,完善管理,最终提升核心竞争力。获得质量强区考核优秀的区,恰恰也是获得质量奖较多的区。表明各区优秀企业通过质量奖的评选活动,不仅自身得到提升改进,通过树立标杆,也带动了整个区域的质量发展。

(5)推动南京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对南京市市长质量奖的区域综合效能进行评价,PID指数达到38.66%,表明质量奖对南京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经济效益方面,获奖企业的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南京市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表明市长质量奖获奖企业能够领跑南京市的经济增长。在社会效益方面,综合能耗的下降率、纳税总额和员工平均年薪增长率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南京市的年平均增长率,表明市长质量奖获奖企业在经济绩效持续增长的同时,社会责任感不断加强,信用建设持续推进[1]。实践证明,推进市长质量奖评价活动不仅对于企业进行质量改进,提升竞争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南京市的高质量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2 南京市质量奖活动存在的不足

南京市一直将“质量强市”建设、高质量发展放在城市發展战略中,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均需要进一步改进。

(1)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于未申报各级质量奖的企业,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174份。根据问卷调查统计,在未申报质量奖的企业中,有69.36%的企业有意愿申报市长质量奖,有80.35%的企业有意愿从申报区长质量奖开始,企业申报质量奖的意愿还是相当的强烈。在强烈的意愿下,为什么还没有申报,问卷对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有将近40%的企业不了解南京市各级质量奖活动及其意义,有58.05%的企业不了解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企业了解质量奖活动的信息81.03%来源于政府质量工作职能部门,36.21%来源于网络;9.83%的不愿意申报质量奖的原因是不知悉质量奖的政策和申报流程;表明政府对质量奖的宣贯力度和广度可能还不够,有待进一步加强。

(2)激励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

根据“激励”的相关定义,是先由需求或者期望产生动机,进而引发行为并实现相关目标,通过目标实现这一信息的反馈来强化需求、愿望或期望[2]。将激励这个词用在南京市政府推动质量奖活动方面也同样合适,由相关激励引发创奖企业努力,持续改进,获得卓越,再给予相关奖励,实现创奖企业的需求满足,从而强化反馈,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改进,达到持续提升的目的。根据问卷统计,33.5%的企业没有申报质量奖的原因在于激励措施吸引力不够。目前南京市市长质量奖激励措施主要包含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物质激励是基础,50万元的奖励额度对于中小微企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对于大型企业来说,稍显不足。精神激励是根本,目前南京市市长质量奖活动采用的是授予奖牌、政府发文通报表彰、报纸媒体宣传等方式。宣传时间较短,传播面较为局限,激励的力度和方式还有待进一步优化。2020年南京市委一号文中进一步要求,要优化完善市长质量奖激励评价制度,计划将现有的3家企业获奖扩到10家左右,进一步培育和树立质量标杆。

(3)存在区域不平衡性

对南京市13个区四级质量奖的获奖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江宁区、鼓楼区、雨花台区、秦淮区和经开区这5个区获得市奖的比例总和达到73%,获得中国质量奖以及江苏省省长质量奖的企业也基本集中在这5个区。这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区域优势产业聚集对创奖企业产生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南京市各区创奖活动开展的差异性,传统优势产业占主导,新兴产业的优势凸显不出。同时从区奖的获奖数据来看,有些区虽然区奖数量很多,获得市奖的数量却很少(例如建邺区),还有的区获得市奖的数量多,但是这些企业并没有获得区奖(例如江宁区),表明存在地区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各区的评价标准不一,有些区奖没有真正的起到培育孵化作用。

(4)评价领域倾向于制造业和大型企业

从行业来看,获得南京市市长质量奖的企业中,63%的是制造业,14%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规模来看,77%的企业规模在500人以上。评价的条款更加倾向于制造业和大型企业。服务业由于存在过程短、很难体现其技术领先性等特点,其资源相对较少,获得质量奖的概率就非常小,除非是行业龙头企业、知名企业,如金陵饭店。而大部分中小型企业不想申报的原因在于感觉企业自身实力不够,获奖概率小。52.02%的企业认为申报条件还不成熟,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目前仍处于质量发展阶段,正在不断探索和优化,还没有上升到卓越提升的阶段。34.68%的企业认为自身实力不够,竞争激烈,获奖概率小。例如南京市市长质量奖,获奖概率不到1%,可谓百里挑一。相比质量奖,中小企业更倾向于申报“江苏省科技进步奖”“南京市科技进步奖”“南京‘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江苏省AAA级质量信用企业”等。

(5)评价反馈报告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南京市市长质量奖评选活动开展6年以来,一直坚持运行评价反馈机制,将企业的不足之处与专家给予的改进建议反馈给创奖企业,达到帮助企业优化提升的作用。在南京市市长质量奖活动的全过程(图1)中,在两个阶段会有反馈。第一是在资格审查和信用审查阶段,查出的问题会有书面反馈,以帮助企业完善申报材料。第二是在现场评审阶段,经过专家的“把脉问诊”,会给出更加详细和更有针对性的反馈,包含企业的优势以及需要改进之处。

问卷调查中,有不少企业希望得到也非常重视专家的反馈。例如,南京越博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认为,评审中专家对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存在问题,提出宝贵建议,希望从反馈报告中得到学习和提高。美国波奖,申请组织无论最终是否获奖,评审小组都会将评审过程的结果以书面形式提出详细的建设性反馈,指出被评审组织如何提高绩效建议。评审过程为申请组织的内部流程改进注入了客观、合理的外部观点,使被评审组织从评审中受益。因此,对于没有进入现场评审的企业,建议评审组也给出书面的反馈。

(6)申报材料可以简化

质量奖的申报材料一般包含:1)申报表;2)质量、技术、品牌、效益情况;3)自评报告(按照卓越绩效评价准则);4)证实性材料;5)典型案例。其中,中国质量奖的申报文件包含上述申报表、质量技术品牌效益情况以及证实性材料。江苏省省长质量奖以及省内大部分城市(如南通市、苏州市、泰州市等)的申报材料包含申报表、自评报告(按照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证实性材料以及典型案例。而南京市市长质量奖的材料,除基础的申报表、证实性材料和典型案例以外,既要描述质量、技术、品牌、效益情况,还要包含自评报告,需要的材料很全面,但是工作量较大,给申报企业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3 对南京市市长质量奖的启示

质量,不仅仅是产品、服务的质量,更是经营管理的质量,只有不断强化全面质量管理,追求卓越绩效,企业才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南京市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大质量工作的力度,也取得了扎实的成绩。在质量奖活动领域,“南京市市长质量奖”自实施以来,有效促进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通过综合分析南京市市长质量奖的经济社会效益,并结合国内外优秀质量奖活动的开展情况,对于南京市市长质量奖活动的开展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加强宣传、扩大南京市市长质量奖影响力

加强宣传是扩大质量奖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将质量奖宣传工作做细做实,我们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1)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2)与南京市电视台、报纸等传统媒体合作;3)拍摄政府质量奖宣传片。借助媒体,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扩大宣传力度。

(2)优化激励机制、激发申奖热情

1)优化激励措施。目前南京市市长质量奖的激励基本局限于物质激励,建议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者民意征集的方式广泛了解组织的需求,以制定出更合理的激励措施。2)充分发挥获奖组织作用,鼓励分享成功经验,形成全方位的推动。3)建各类服务平台激发申奖热情。充分发挥平台效能,激发企业的申奖热情。

(3)设置多样性奖项,建立科学培育梯队

1)增加奖项设置多样性,扩大参评企业的覆盖面。2)对区域优势企业,按梯队重点培育、有序实施。3)增加获奖数量。2020年南京市委一号文中进一步要求,要优化完善市长质量奖激励评价制度,计划将现有的3家企业获奖扩大到10家左右,进一步培育和树立质量标杆。2020年新修订的《南京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已经将奖获数量从原先的3+5扩大到4+6,增加获奖数量实际上就是提高企业的获奖概率,可以进一步激发企业的申奖热情。

(4)完善反馈机制

美国波奖之所以能成为全球质量奖的典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其一直坚持的评价反馈制度,发现企业在管理方面的不足以及与行业标杆的差距,并给予意见建议帮助改进。结合前文分析南京市市长质量奖在评价反馈报告机制不完善,可以进行如下改进:1)明确阶段反馈报告制度。在原有资料审查和现场评审阶段会给予反馈的基础上,在资料评审和陈述答辩阶段,建议也给出一定的意见建议。2)优化反馈意见并书面化。在现场评审过程中,专家组组长会口头宣读现场评审综合反馈报告。创奖企业,作为行业领头羊,更需要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意见建议,而未获奖企业,则急需专家的改进建议来进行自我完善,对标卓越,持续改进,为进一步申奖做准备,因此建议将专家反馈意见书面化,同时进一步优化反馈的内容和质量。

(5)简化申报材料,提高申奖效率

与中国质量奖、江苏省省长质量奖以及江苏省内大部分城市的市长质量奖的申报材料相比,南京市市长质量奖的申报材料是最全面的,也是最复杂的。申报材料内容设置的初衷是为了对接江苏省省长质量奖和中国质量奖,但是质量、品牌、技术、效益情况描述和卓越绩效自评报告有一些重复的部分,建议将这两部分内容进行优化合并,去除重复项,降低企业编写申报材料的难度,提高组织的申奖效率。

(6)完善评审标准、细化评审细则

1)适时修订、优化评审规则。世界三大质量奖体系均历经多次修订并日趋完善。我国许多政府质量奖活动也在不断的优化中,南京市市长质量奖作为南京市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剂,应不断修订、优化和完善评审规则,真正发挥政府质量奖的作用。2)细化陈述答辩和现场案例评价标准。在陈述答辩和现场案例讲解方面,给出明确的要求和评分标准,有利于组织更好地展示自己,也便于专家做出更客观的评价。3)采取措施平衡獲奖区域差异。通过统一评价标准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各区的孵化基地,重点培育,给每个区平等的机会,以减少区域的差异。

参考文献

[1] 季炜炜, 杨音, 陈翔, 等. 基于CRITIC赋权法的南京市市长质量奖效能评估[J].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2021(1):33-39.

[2] 厉玉康. 深圳市市长质量奖活动发展对策研究[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6.

1844501186208

猜你喜欢
南京市卓越市长
追求卓越,拒绝内耗
刘辉
挖藕
画与理
两个大忙人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曾鳴 警惕停留在優秀的誘惑,這是卓越最大的敵人
你是市长?
南京市长
市长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