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文化背景下小学武术训练模式研究

2021-03-07 02:48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武德传统武术套路

(北京大学 北京 100084)

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而武术即是传统文化又是极具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是数千年传承的积累。武术的传承不仅包含了对于强身健体的目的,更是有着民族精神的融合,是中国民族顽强、勇敢、拼博精神的体现,而武德更是中华民族传承的重要部分。教育部于2014年下发的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有明确提出对弘扬中国华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的倡导,将传统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当代教育进行结合,从而提升社会道德水平,促进中国传承教育的开展。本文将在武术文化背景下,研究小学生武术教育的价值以及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新的教学模式,从而为我国武术教育和武德传承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1、传统武术文化的特征

1.1、“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武术源于生活也源于自然,是中华民族在面抵抗自然灾害、抗击猛兽中逐渐演变而来的一种符合自然规律的行为活动。从武术派系来讲,八卦拳是以结合了天时、地理与环境等因素,依据八卦理论的方位规律为武术核心一种武术;少林拳则更加讲究方向与时间上的协调统一性;八极拳则是一种依据季节变化而选择不同的练习方式;此外还有五禽戏、易筋经等以养生健体为目的武术都是源于大自然的馈赠,有效的利用武术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对于自然的热爱。

1.2、“人社合一”的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武术尤其讲武德,欲练武先树德。同时武德也是规范和约束武者的行为,是保护武者与武者之间、武者是社会人之间和谐关系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激励武者追求更高精神层次的一种引导。在我国传统武术精神中讲究“仁、义、礼、信、勇”,即是武道的目标,也是武德的体现,通过武道精神可以使武者与其它人群形成和谐关系,也体现了武德的高精神层面。在小学生中进行武术推广,通过强调武德,可以起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作用,使小学生更加懂得尊重他人、爱护他人处理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1.3、“身心合一”的哲学思想

武者讲究精气神合一,从而起到内修身心外修体魄的目的,通过达到内外一致的身心状态来开发身体的潜能。如,长拳讲究“外练眼疾手快,内练精气神畅”;太极拳讲究“以身行气,以气运身”;少林拳讲求“外练肉皮,内修精神”等,无一不是要求内与外合,内外统一的境界,也就是哲学理论中通常讲的“身心合一”。此外,在对器械进行学习和使用的情况下,武术练习者会通过长时间的不断练习,形成肌肉与器械的记忆,从而达到人械合一的境界,不仅是需要对器械特性的学习也是对自我认知的一种体现。在小学生中进行武术培养,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通过长期的练习体会“身心合一”的内涵。

2、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武术文化教育的意义

2.1、对小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

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教会技能和知识,还应更重视对学生道德修改的培养,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即是符合民族特征和价值观的行为。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荣誉感,并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更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从而提升个体的自信心,提升小学生的人格魅力。

2.2、对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武术是一项具备专业要求的体育项目,其套路繁多且存在较高的强度和趣味性,因此在学生的体能培养和身体协调性训练方面具有非常好的作用。此外,通过高强度的训练和自我练习,可以提升小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再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武侠、精忠报国等理念和事迹,可以使小学生更加热衷于学习武术,从而持续的培养学生的体质和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乐趣,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2.3、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

学校是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最主要场所,通过武术教育可以通过小学生各成长阶段的不同来设计不同形式和强度的课程。采用科学而有计划的练习来起到强化身体、促进发育的作用,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由于小学生阶段是处于身体柔韧性最强,最有利于身体塑造和培养的阶段,因此通过对力量、速度、身体协调性等的训练,并通过长期练习来提升身体耐力,使运作与呼吸配合、关节与肌肉配合,起到加强小学生对于身体的控制力的作用。

3、当前小学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小学阶段的特殊性,其无论是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还没有成熟,因此需要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引导来进行学习,而小学生对于父母和老师的信赖性也最强。而当前武术教育还未获得家长、老师以及社会的重视,因此对于小学生的武术教育的积极性也并不高,从而造成了在小学生这一模仿力和柔韧性最佳的时期错过了武术教育。当前社会环境下,独生子女家庭较多,怕孩子忍受不了武术训练的苦,还有受应试教育以及知识水平提升的迫切要求,使得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环境对于小学生的教育仍然是以知识教育为主,很少在武术以及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投入资源和精力,使得小学生的武术教学推广受限。

3.2、师资力量短缺

随着我国大力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要求提出,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走进校园的趋势已经非常明确,紧接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优秀教学模式和师资力量的不足。任何课程体系的建立都需要一个过程,在武术教学的初期,紧缺的师资势必影响到教学课程的开发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当前武术教师的来源主要是体育院校毕业生,在众多体育教师当中,武术专业毕业的教师并不多,对于学校开展武术教学的活动开展需求,诸多学校都是采取了由其它专业的体育教师来进行兼任的方式完成。这种方式,使得教师只能以教会学生基本动作和套路为主,无法通过武术文化上的内容来配合武术教学的开展,因此在传统文化教育和武德教育方面存在较大的弊端。兼任的教师无法通过短时间的练习来掌握武术的精髓,因此只能达到“形似”的效果,无法通过自身的武术修养来对小学生进行系统和专业的教学,从而体现出当前师资力量的严重短缺。此外,非武术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通过理论、案例、实践等方面来激发小学生对于武术的兴趣,久之很容易影响小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3.3、课程内容枯燥

我国小学术教学的内容相对较少,正式的课程设计是自1961年开始,只有简单的基本功、武术操和初级拳一路三项内容,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发展至2011年拥有了三项水平共计21-27个基本运作的系统性训练,但是对于中国极为丰富的武术套路来说内容实现是太少。

小学武术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基本套路为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本动作单一且反复,对于好动的小学生来说并没有什么吸引力,久之便很容易对武术失去兴趣,造成武术教学的效果不佳的问题。因此在实践武术教学内容中,应增加一些内容用来丰富练习过程,并且将难度较大的动作进行改良,使得小学生更容易掌握和学习,从而提升对武术学习的兴趣。

3.4、教学模式单一

中国武术教育虽然开展的时间不短,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标准化教学方法,但是教学的模式仍然是以示范教学为主。也就是通过教师对动作分解的讲解来对武术套路进行演示,再由学生进行模仿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由教师进行动作纠正和指导。这样过程几乎在每一节武术教学课中持续出现,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教师也很难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保持学习热情。因此从教学模式上需要通过实践与教学结合,基本学习与专业学习分层等方式,通过专业化和对抗、比赛等形式来提升学生对于武术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开拓武术专业的发展的学生基础建设。

4、小学武术教学形象教学模式

4.1、形象教学模式的立足点

教学模式的问题首先需要通过开展学生较欢迎的方式来进行前期课程,再通过引导和深入学习的方式开展其它教学模式,使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保持科学性和专业性。形象教学是当前较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模式,其可以通过形象教学使小学生产生对武术的热情,从而参与到武术学习当中来。好学而模仿力强是小学生的特征之一,因此通过形象教学模式,可以最快的激发学生的模仿能力,并且选择动作简单且套路优美的武术套路进行初期的学习,使小学生通过模仿和感受将武术课程完整而有效的完成。并从学习中获得体能、知识以及乐趣,逐渐培养学习的氛围。

4.2、形象教学模式要达到的目的

开展形象教学模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增加参与度,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目的,通过积极的参与到武术学习中来可以提升学生对于武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对武德的初步了解。形象教学模式最核心的内容是通过借助小学生对于模仿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来配合武术教学活动的开展,并通过丰富的武术套路和活动的形式,来增强小学生对于武术的认知度,接受武德教育,从而培养克服困难的意识提升个人道德素质。

4.3、小学武术课程内容的改进

我国当前武术教学的内容仍然是以套路基本动作为主,且存在阶段区分不明显的问题。因此设计符合小学生生理发育要求的课程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事项。依据小学生生理特征,设计教学大纲,将武术文化内容与武术套路学习进行结合,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对于武术的兴趣度,还可以帮助小学生对于武术的理解和掌握,将武术的学习提升到精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层面。使小学生不仅可以获得身体上的锻炼还可以提升个人的品德修养和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来,提升个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度。

武德教学是传统武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爱尔维修也明确提出了幼小的儿童也应该接受一些简单的观念,从而帮助其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在武术教学中,增加英雄事迹、武术教国等案例,可以激发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道德意识的成长,使身体和精神获得协调发展。

4.4、形象教学模式的评价

教师根据小学生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讲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刻。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教学内容,即达到了教学目的,也让小学生完成了武术学习。教学目的十分明确,教学组织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有较多的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学习兴趣,优化了教学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培养了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

5、结论

本文通过对传统武术文化对小学生武术教学的作用分析,提出当前小学生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详细介绍了适合当前小学武术教学的形象教学模式,希望可以促进传统武术教学的效果,和小学生素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武德传统武术套路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武德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研究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武术课堂核心素养之武德教学探讨
Airbnb上的套路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眼下有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