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路径研究

2021-03-07 22:17王匡南通大学
文化产业 2021年22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思政思想

王匡 南通大学

通过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以及思政教育工作内涵与本质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两者有目标一致性以及共通性。校园文化中包含了丰富的思政教育功能,而思政教育对于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以及制度文化建设可以起到良好了的推动作用。基于此,高校针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提出了三点路径:强化思政教育引导,发挥校园文化载体作用,完善工作队伍。

高校的校园文化与思政教育有一定的共通性与一致性,前者可以为后者提供不同层次的载体,后者可以为前者提供主题支撑,将这两者有机结合,可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升思政教育成效。然而,从当下高校育人方法与成效来看,很多教师对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缺乏认识与实践经验。故此,文章就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以及两者的融合路径阐述几点拙见。

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探讨

(一)校园文化中的思政教育功能

首先,激励功能。环境有一定的育人功能,校园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所以校园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对学生起到精神引导作用,满足他们的精神世界,促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学习习惯,有效拓宽思政教育渠道[1]。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不可忽视,它能够增强学生的国家主体意识、社会保护意识与集体意识,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建设国家、构建社会、团结他人,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目标。

其次,约束功能。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加速,社会上充斥着不同的文化,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受到严重影响,思想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校园文化具有一定的约束功能,它对学生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让学生自我改进、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使学生保持向上、积极的态度,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展现其个性[2]。校园文化的约束功能能够引导学生严格遵守秩序,推动师生共同进步。

最后,导向功能。高校教育有诸多功能,育人为其中之一。作为抚育国家建设力量的基地,高校是一个思想活跃的地方,内部充满多种意识形态,包含的思想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借助文化传播这一途径增强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找到正确方向,将他们的思想引向正途,使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有序、高效。

(二)思政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第一,精神文化建设层面的推动。诸多教学实践活动表明,当学生道德水平、思想水平都达到一定的高度,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校园文化气息就会十分浓郁,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工作的进行也会更加顺利。而有效的思政教育能够显著提升学生思想水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第二,物质文化建设层面的推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思政教育的实施效果直接影响物质文化建设质量。举个例子,思政教育引导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学生就会养成保护自然环境的良好习惯;思政教育引导学生爱护校园财物,学生就会养成保护财物的良好习惯,不会在公共物品上随意涂鸦。假如没有落实思政教育工作,学校内就会出现许多不文明现象,从而影响物质文化建设。

第三,制度文化建设层面的推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校园制度文化是一种系统的价值观念,既包含习惯的行为模式,还包含成文的校园规定。有效的思政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规则意识、纪律意识,让学生深入了解并严格遵守校园制度、国家法律,引导他们关注社会道德准则,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可以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促使学生在行为以及思想上做出正确变化。

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路径

(一)强化思政教育引导作用,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方向

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的思想引导价值,从某种程度上说,思政教育指导是每一所高校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都无法离开的,前者是后者的支撑。因此,新形势下为了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高校应强化思政教育的引导作用,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方向。具体来说,高校应重视并加强思想引导,防止有害的思想对大学生造成误导,保证他们思想纯洁性。众所周知,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良好的校园文化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建设而成。因此,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必须融入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等指导思想,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让学生处在良好的思想环境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与此同时,高校应当关注文化发展趋势并作出积极判断,鼓励并引导教育工作者深入、实时研究社会环境,让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思政教育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除此之外,还要注重舆论导向,充分利用积极的舆论导向增强教师与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例如,思政教育可以借助当前发达的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比如开设与思政教育有关的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等,组织学生投稿、拍视频,然后发布到公众号、抖音号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显著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

(二)发挥校园文化载体作用,优化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施效益

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校园文化是动态的载体,为了更好地落实育人工作,高校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载体作用,使思政教育取得更大的成就。众所周知,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学生是主体,同时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学生也是主体。因此,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将学生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尊重他们的想法,将其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发挥出来,使校园文化的开展更有价值。一方面,教师应根据高校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规律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适当地放手,让学生自主组织、策划相关文化活动,以此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与创新思维,推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思政教育功能,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能够陶冶他们的情操,感染其心灵。学校应根据思政教育需求以及大学生的成长需求,开展合适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学习之星评选、戏曲大赛、红歌大赛、寝室文化节等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载体作用,优化高校思政教育实施效益。学校可以利用重大节日的契机,组织大学生开展一系列与爱国有关的校园文化活动,譬如组织学生观看《我和我的祖国》《百团大战》等电影,以“听党话 跟党走”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开展这些校园文化活动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从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契合度,使学生获得更快更好的成长[3]。

(三)完善工作队伍,提升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效果

大学生思政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融合需要良好的人才支持,所以高校应重视队伍建设,结合实际情况构建高效的工作队伍,将人才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队伍建设上,高校应坚持兼职与专职相结合的原则。与此同时,通过完善的考核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将教育工作者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促使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迈上新台阶。在融合两者的过程中,高校应建立良好的任用机制、竞争机制,对于教职工要优中择优,以此提升整体工作队伍水平。除了建设良好的教师工作队伍,高校也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良好的、完善的学生工作队伍,以此减轻教师工作负担,促使其工作效率的提升。在具体的工作中,高校应立足实际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通过有效的能力培训、思想培训、技术培训提升有关人员的工作能力与思想水平,从而达到提升整个队伍工作水平的目的。在具体的工作中,高校要给予教师以及学生干部必要的支持,如制度支持、物质支持、精神支持等,促使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有着密切关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思政教育的开展可以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思想指导,而后者同时也为前者提供新的思路。新形势下,高校应树立与时俱进的意识,有机融合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政教育,让学生在素质、能力、思想多个方面得到发展,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