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研究

2021-03-07 22:17王吟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22期
关键词:中华高职传统

王吟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宝贵的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道德品质的必要条件。因此,文章通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的应用价值,探讨了当前高职院校日常教育的困境,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育的实现路径作出相关研究。

中华传统文化指的是中华民族在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积累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影响着现代和未来的包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传统典籍、文学艺术等精神文明成果。而“优秀”字面上意思指的是“好”的意思,有一定的标准。对于优秀的标准,有学者曾指出适应时代要求、推动社会发展、经受实践检验、有助文化认同等八个优秀的标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历史沉淀和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人文精神的智慧结晶。

传统文化教育的应用价值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教育是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在动力

思想理念的本身价值既有道德层面的内容,也包含有方法层面的举措方式,这就为日常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渊源和借鉴依据,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拓宽新的工作方向,促使日常教育有了创造性的发展。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日常教育有益于高校继承与传承中华文明,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根本目的。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日常教育有助于促使思想政治体系的完善,也更加能够体现文化育人,促使高校大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所在,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水平、丰富完善思想有重要的价值。

(二)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学生的重要源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理念,无论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的表达,都深刻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积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涵养传统文化精神,培育美德,让自己成为人格健全、思想成熟、品性优良的人。

(三)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是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日常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并与时俱进地添上具有时代特色的内容,能够更好地切合时代意义和价值,更好地发挥思政作用。通过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教育,与史结合、与时结合,引导学生在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下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内核,从情感、理论上产生思想的认同。

传统文化融入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认识不深刻

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知识薄弱,学习认识不足,无法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今,外界环境快速变化,大学生们对于外来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愈来愈快,他们的思想也随之更加多元化。多元化的思想对于还未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学生来说,虽有利于拓宽他们的视野,能够有效调动他们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但是多元化的观念对于他们势必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这不仅会改变大学生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也会让他们处在频繁改变自己思想的漩涡中。再加上大学生着重于学习考试科目或者证书考试,对于需自主去学习的优秀传统文化自然缺乏积极性,从而导致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有难度。

(二)传统文化与高校课程教学内容相脱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大学生课程教学内容相脱离主要体现在两点上。一是课程教学教材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度不高。虽然设置了大学语文这类公共课程,但课本更倾向于优秀文学作品的解读分析,没有上升到能够引领学生们树立理想信念、人生价值观等思想领域方面的教育。马克思学院设置的一系列课程中涉及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少之又少,一些传统文化相关的案例或者引入也同样不多。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未能有效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挑选的传统文化资源案例不合理,或者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很难会有情感共鸣,而如果能增加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引起师生思想、情感共鸣,会使得传统文化润泽学生心灵,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使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不密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不密切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两个方面上。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的物质建设资金客观上会倾向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忽略了物质文化的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是凸显校园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将优秀传统文化推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学生们随处可见,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增强他们的文化认知感。而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很多学校开展了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如知识竞赛、高雅艺术进校园、绘画比赛等等活动,但却存在活动形式单一、参加者寥寥无几、活动影响不大等问题。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流于表面,为了活动而活动,缺乏学校特有的特色,没有针对性。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日常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积极融入观念,增强传统文化认同

高校要选择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适应大学生兴趣特点的方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教育,即通过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积极融入观念,增强传统文化认同。一方面,高校需要加大优秀传统文化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让学生处在校园中时时都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在校园的操场、宿舍、教室、图书馆、宣传墙等地方,增强学生的直接感受,营造浓厚的氛围,让学生们主动地去获取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授课教师要鼓励大学生们发挥主动能动性,积极去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传统文化认同感,发挥传统文化在增强道德素养中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完善教学体系,凸显高职育人理念

育人者必先自育。高校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不仅要掌握专业学科和传统文化两个方面的知识,还得将两者合二为一,将优秀传统文化融于课程知识中。高校教师尤其是思政课的教师要汲取与课程内容相契合的传统文化内容,自我对传统文化的内化和感悟,提取出精髓将其融入课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感。其次,高校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实践+理论”教学的方式,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手段,挑选学生喜爱的传统文化元素,让自己的课堂真正的活起来。提高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能力,采用生活化、大众化、接地气的语言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搭建实践平台,完善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展一系列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学校可以开展丰富的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将诵读经典等活动作为班级同学互动的主要形式;举办传统文化讲座,播放相关主题的优秀电影,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开展各类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以赛促学,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创立传统文化类社团,由学生自由组织、形式灵活的社团活动,弘扬传统文化;搭建与传统文化主题相关的社会实践,带领学生们走进文化,通过实景参观,直观的感受历史建筑、当地民俗风情,开展现场“沉浸式”的教学,把课程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中华高职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