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开设素质教育舞蹈课程的意义
——以重庆市康美小学为例

2021-03-07 14:45林子威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24期
关键词:康美舞蹈素质教育

林子威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1、重庆市康美小学舞蹈教育现状分析

1.1、师生结构情况分析

康美小学目前有四名教师从事舞蹈课程教学,教师的年龄普遍在20-25岁之间,年龄结构呈年轻化,教师的学历都为本科,其中两名教师为舞蹈专业,两名为音乐专业。4名教师分别承担1-6年级共24个班级的舞蹈课程,每个班级的人数约为40-50人之间。其中,1名老师负责1-2年级低阶段的舞蹈课程,1名教师负责3-4年级中阶段的舞蹈课程,1名老师负责5-6年级高阶段的舞蹈课程,1名老师负责学校的舞蹈社团活动及各项综合表演活动。

1.2、舞蹈课程教学内容及实施情况分析

康美小学是当地为数不多在1-6年级艺术类课程中增加开设舞蹈课程的学校,该校的舞蹈课程每学期需完成18周,每周1课时,每节课为45分钟。负责1-2年级老师的教学主要内容是音乐与舞蹈相结合,以音乐节奏方面的训练,增强学生的乐感和舞感,同时教授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增加了学生对学习舞蹈的兴趣。3-4年级的教学内容是以基础技能训练为主,分为三个内容,把上、地面和中间位置的软开度与弹跳等训练。地面训练内容有勾绷脚和坐姿练习,把杆上的训练的内容有压腿(前、旁、后腿)和压肩等,中间位置训练包括小跳和中跳。该阶段教学的关注点偏向于专业技能训练,试图通过这些基本训练,让学生充分的认识自身身体,增强学生关节的柔韧度和灵活性。5-6年级老师的教学内容是以教授少儿舞蹈组合为主,通过示范教学及模仿学习,让学生在音乐中能够整齐、协调的跳出舞蹈动作,能够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简单的队形变换。

1.3、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

我国在长期保守的教育思维模式和应试教育模式环境下,小学至初高中阶段的艺术教育中,舞蹈一直处于“缺席”的状态。由此导致小学阶段舞蹈教育长期落后于世界各国,随着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让中国的舞蹈教育出现了一个转机。在对重庆市康美小学的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校虽然已将舞蹈课程纳入常规艺术类课程体系,但对舞蹈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并没有明确、统一的方案及标准。因此,造成了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没有统一的舞蹈教材,没有相对有序和统一的教学模式,没有可量化考核及评价标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仅只是随个人喜好和意愿进行授课,凭借个人的主观意愿和想法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拼凑”。在舞蹈课程的基本功训练中,教师多数会选择让学生进行长时间的压腿和下腰等动作的训练,内容较为单一且枯燥。学生在很多枯燥乏味的训练下,不仅身体疲倦,课堂教学成效较低。如,三、四年级的学生上课的专注时间有限,自制力也比较差,长时间舞蹈基本功单一训练,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软开度训练带来的疼痛感使学生在练习时有强烈的为难情绪,导致舞蹈课堂的教学效果下降,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再有,康美小学的教学内容缺乏愉悦性,一味的灌输和枯燥的训练对于学生有压制性,不利于学生长期和全方面的发展。

(2)教学方法。

通过对重庆市康美小学的舞蹈课程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技巧都较为单一,教学方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并且对于将丰富且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运用于舞蹈课堂教学的意识较为薄弱。该校从事舞蹈课程教学的教师,舞蹈专业方向的两位老师为舞蹈师范院校应届毕业生,音乐专业方向的两位教师只接受过舞蹈考级课程的短期培训。由此,在实际的舞蹈课程教学中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及课堂组织能力,教学能力较为薄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不稳定性,对于舞蹈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缺乏系统性和创新精神。同时,在康美小学舞蹈教学课程中,教师缺乏必要和有效的引导手段,不能根据实际将教学的舞蹈内容进行引导配合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和自主学习,没有发挥出课堂内学生的主体地位。舞蹈教学课堂应该是一个有趣的学习环境,但是缺乏正确的教学引导会导致将舞蹈课变成一门单调、乏味和枯燥的舞蹈训练。在康美小学的课程中低段课程和高段班级的课程差异性不大,缺乏教法中诸如讨论法、问答法和演示法中的共同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和自主学习方法等,都不利于康美小学学生自身的舞蹈素养发展以及培养自身的艺术情操和对舞蹈的情感。

2、素质教育舞蹈理念

“素质教育舞蹈”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委托项目,由著名舞蹈教育家、美学家,吕艺生教授主持提出。该项目对舞蹈美育理论、素质教育舞蹈理论、素质教育舞蹈课50例、全新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素质教育舞蹈的全新教学理念。

2.1、课程教学的对象

素质教育舞蹈作为一门面向全体学生授课的课程,它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束缚,重点在于全体学生,倡导“把舞蹈还给大众,还给全体学生”,它贯穿到教学教育的每一个环节。素质教育舞蹈的课例设计、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全部都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此,它也被叫做大众化教育、普及性舞蹈教育,是一种将舞蹈看作为文化的教育。

2.2、课程教学的内容

素质教育舞蹈课,特别注重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跟一般的技能训练有较大的区别,它将舞蹈看作人类文明和审美形式,视为历史的一种文化;素质教育舞蹈课不是以追求高难度的专业舞蹈技能为目标,更不是从外在强加给学生单一的训练,而是将教学重点转变为让全体学生解放天性,找寻到属于自己的舞蹈语汇。每个孩子身上都具有自身潜在的肢体语言,任何孩子都有可能开发自身潜能。素质教育舞蹈课以课例为载体,运用迁移知识的观念,将舞蹈与语文、音乐、美术、书法、体育、历史、科学、数学等多个学科进行链接,在融合的过程中,将愉悦性、创造性、人文性、整合性融入其中。

2.3、课程教学的方法

素质教育舞蹈课的原则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该舞蹈课是“透过舞蹈的教育”,在扩宽学生学科知识面的同时,增强学生对舞蹈艺术的认知与探索。因此,素质教育舞蹈教学的方法区别与传统舞蹈教学,素质教育舞蹈的教学方法多元化,根据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

(1)游戏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是素质教育舞蹈课中极富色彩且独特的教学方法,也是素质教育舞蹈被称作美育的特征之一。在课例导入环节规避了生硬的说教式教育,以多样化的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寓教于乐的舞蹈学习;

(2)知识与技能融合法:通过把舞蹈技能与不同学科知识进行迁移与融合,将成为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迁移思维的主要教学方法。在素质教育舞蹈课程教学中,教师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探寻在不同学科知识中的共通点,启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进而实现学生的自主性探索学习,以此促进各学科知识与舞蹈技能的综合融化。

3、重庆市康美小学开设素质教育舞蹈课程的意义

3.1、推动学校舞蹈教育全面发展,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还要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今社会对舞蹈教育的培养越来越重视,舞蹈的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教育界中也越来越被重视。作为学校美育的重要分支,素质教育舞蹈课程的“育人”的作用会愈发受到重视。素质教育舞蹈走进康美小学课堂,将切实做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将素质教育舞蹈的益处惠及每一位学生,推动该校舞蹈教育全面提升。

3.2、完善舞蹈教学内容,丰富舞蹈课程资源

素质教育舞蹈课程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内容、方法及评价机制。为此,可满足教师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学情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舞蹈教学活动。从而,大大弥补了该校舞蹈课程之前教无所依,教无可寻的状况。从舞蹈课程资源来说,素质教育舞蹈课程有适合各个年龄段,与各个学科息息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例,如,“猜属相”、“四季花”、“跳格”、“看浪花”、“早上好”、“楼梯间”等共21个课例。其课例资源涵盖面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谓填补了该校舞蹈课程资源的空缺。同时,该课程还设计了相应的教学评价标准,让教师从教学到评价都做到有据可查。

3.3、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素质教育舞蹈课程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将推动舞蹈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模仿观察、即兴表演、合作交流、创造、融合等各方面的能力将得到提升。首先,在课堂中,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模仿、回忆,将各种动作进行动作的提炼和创作;第二,素质教育舞蹈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天堂,能够培养学生个性和鲜活的即兴表演能力,可以很好的开发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表现,并不断创新出不一样的艺术效果;第三,课堂当中的舞蹈编创活动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创造求新是素质教育舞蹈课程的核心要点,各教学理念和方法最终都集中在创造的环节上,在创造的过程中永远追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最后,素质教育舞蹈是能够帮助学生融合、嫁接和迁移各个学科的知识,提升学生整体综合能力。以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给予莫大的帮助。

4、总结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的接班人,他们有着很强的认知能力和可塑性,对小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方位能力的培养是时代所需。素质教育舞蹈作为小学素质教育之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舞蹈课程在重庆市康美小学的实施,让每一位学生切身感受到舞蹈这门学科的魅力,并学会用舞蹈的方式感知世界、展示自己和表达自己。

猜你喜欢
康美舞蹈素质教育
学舞蹈的男孩子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舞蹈课
康美“睡眠兽”开启减重5.0时代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康美药业 20岁正当年
易创升级 康美飞扬
迎接康美时代——2015康美直销事业年会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