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入路治疗C3型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2021-03-08 02:48黄永辉李立东吕书军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肱骨肘关节入路

李 信,陈 奇,黄永辉,李立东,吕书军

C3型肱骨远端骨折同时累及干骺端和关节面,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异位骨化、关节僵硬等,严重影响肘关节功能[1]。治疗的关键在于对关节面进行解剖复位,恢复其平整性。手术入路的选择必须确保对骨折关节面的清晰暴露[2]。同时,应尽量减少其他组织的损伤,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2017年1~12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骨科对37例C3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肘关节侧方入路和后方入路进行复位,本研究比较两种入路的疗效,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共纳入37例,骨折AO分型均为C3型,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① 观察组:采用侧方入路,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8~75(47.06±15.61)岁;致伤原因:交通伤7例,摔伤5例,机器伤2例,重物砸伤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5~12(8.80±2.01)d。② 对照组:采用后方入路, 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28~75(47.27±14.88)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0例,摔伤8例,机器伤2例,重物砸伤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6~12(8.67±1.78)d。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

表1 末次随访时两组肘关节活动度比较

图1 患者,男,48岁,车祸伤致右侧C3型肱骨远端骨折,采用后方入路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 A.术前X线片,显示关节面粉碎,干骺端骨折复杂,内、外侧柱均受累;B.术后3周X线片,显示关节面解剖复位,内、外侧柱及截骨处钢板固定牢固图2 患者,男,48岁,摔伤致右侧C3型肱骨远端骨折,采用侧方入路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 A.术前X线片,显示关节面粉碎,肱骨髁上内、外侧柱骨折,内侧柱骨片游离;B.术后3周X线片,显示关节面解剖复位,内、外侧柱钢板固定牢固

1.2 手术方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仰卧位,肘部手架支撑。① 对照组:采用后方入路,通过尺骨鹰嘴截骨暴露关节面,直视复位后用ø 1.0 mm克氏针临时固定。复位内、外侧柱,使其与远端滑车构成拱门状力学支撑,分别以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② 观察组:采用侧方入路,牵开肱三头肌,经骨折窗显露关节面,显露不足时可适当扩大骨折窗。关节面和内、外侧柱复位固定方法同对照组。两组钢板固定后,屈伸肘关节,确保无钢板撞击,石膏托固定患肢于屈肘旋后位。

1.3 术后处理术后第3天根据换药时切口渗血情况,在镇痛下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术后第1周进行上臂伸肌肌群和屈肌肌群的等长收缩练习。第2周开始进行肘、腕关节非抗阻状态下的主动屈伸练习。第4周开始进行肘、腕关节抗阻状态下的主动屈伸练习,阻力大小以不引起疼痛为度。术后每2周摄X线片复查,显示骨痂形成时拆除石膏。拆除石膏后,经济条件允许的患者可更换关节调节支具。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Cassebaum评分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

2 结果

切口长度:观察组为10~15(12.6±1.9)cm,对照组为15~20(18.5±1.9)cm;手术时间:观察组为85~120(98.1±9.3)min,对照组为115~180(142.0±20.9)min;术中出血量:观察组为50~100(66.7±23.7)ml,对照组为50~200(96.4±52.3)ml;以上3项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8~16(11.7±3.5)个月,对照组随访8~16(11.2±3.2)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及前臂旋转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Cassebaum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观察组优10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13/15;对照组优14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19/22;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骨化性肌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1/15;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2例,骨化性肌炎3例,并发症发生率5/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典型病例见图1、2。

3 讨论

C3型肱骨远端骨折最常用的入路有肘关节侧方入路和后方入路。侧方入路通过牵开肱三头肌暴露关节面,对软组织损伤小,但无法充分显露关节面,限制了其在肱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3]。后方入路对关节面的暴露有劈开肱三头肌、尺骨鹰嘴截骨等方法。经尺骨鹰嘴截骨暴露关节面最为广泛[4]。Dakoure(2007年)研究显示,侧方入路、后方入路劈开肱三头肌、后方入路尺骨鹰嘴截骨对关节面的暴露分别为26%、37%和52%。术后通过张力带原理固定截骨,能够确保固定的稳定性,不影响术后康复锻炼。但无论何种后方入路方式暴露关节面,都存在对伸肘装置的附加损伤,可能造成伸肘力量减弱,此外还可能发生截骨不愈合、异位骨化等并发症,且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

为弥补侧方入路对关节面暴露的不足,我们经骨折窗增加对关节面的显露,必要时可扩大骨折窗,并通过短缩骨折断端,松弛肱三头肌,利于牵开,从而扩大关节面显露范围,保证直视下解剖复位关节面,减小手术创伤。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关节面复位后,根据Ring et al(2000年)肱骨远端的双柱理论,固定肱骨远端内、外侧柱,恢复它们与远端滑车之间的“拱门关系”[5-6],能够保证固定稳定性,允许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说明在充分暴露的前提下,侧方入路和后方入路均能很好恢复肘关节功能。

综上所述,两种入路均能满足复位和固定的需要,临床效果满意。但侧方入路具有手术切口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点。

猜你喜欢
肱骨肘关节入路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钢板内固定与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效果的meta分析
改良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AO B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胳膊肘僵硬是咋回事
右肱骨巨大骨囊肿1例
正中入路手术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壮族人群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比较性研究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治疗研究进展
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疗效分析
上海市小学男生上手投掷动作发展中肘关节运动特征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