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角下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策略

2021-03-08 00:31许晓晴
文化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山西省山西文化遗产

许晓晴

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日益成熟,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我国的文化战略实施显得愈发紧迫。山西文化源远流长,文脉传承清晰。五千年的积淀,形成了山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成为山西省生动而独特的文化标识。然而在大量国外文化涌入的背景下,山西省非遗文化面临传播缓慢,文化影响力逐步减弱的现状。“互联网+”的热起,赋予了非遗文化对外传播新的契机和力量。因此,在网络媒体视域下探讨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传播对山西非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同时能为我国非遗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网络媒介与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联

(一)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现状

从尧、舜、禹黄河流域文明到春秋战国的三晋文化,从走西口晋商探索到吕梁、太行抗击日寇,从改革开放经济创新到“一带一路”倡议共创共赢,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山西省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山西省具有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手工技艺、传统戏曲、神话传说、武术表演等,如五台山佛乐、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中阳剪纸、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太谷形意拳等。

山西省地域辽阔,在注入黄河的各支流河域中文化资源分布广泛,但有很多惊艳的非遗文化位于地理条件不佳的偏远山区,那里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文化产业没有起步,部分非遗文化继承出现断崖。从大的方面来看,山西省文化发展比较看重经济层面的挖掘,而忽略社会效益的文化发展必然会导致非遗文化因缺少支持而衰亡,所以,山西省在文化资源优势的把握上一定要统筹兼顾,以优势文化带动偏弱文化共同发展。

2017年山西省“十三五”改革规划明确提出要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扩大文化交流,推动山西文化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山西文化“走出去”。为了满足山西省经济转型和跨越式发展的需求,文化产品在发挥好自身传统技艺特点的同时,应增强与高科技的融合,克服阻碍,让山西省仍在沉睡的非遗精华发光发彩。

(二)网络媒介对山西非遗文化传播的意义

科学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是实现非物质文化发展的基石,科学技术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复活”的有效保障,通过对非物质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和相应管理,可有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近年来,网络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公众获得信息的途径、速度和信息本身的呈现形式有了新的变化。山西非遗文化以现代高效智能的信息技术为依托,可以有效驶上文化传播的高速公路,这样才能让沉淀已久的文化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人知晓真实的山西非遗文化艺术。

此外,利用网络媒介的传播方式,能保证文化传播的时效性和传播面,可以更好地帮助受众群体接触并理解山西省非遗文化,从而自觉地保护山西非遗设施等,为非遗传承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1]。

二、依托网络媒介的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策略

山西省地域辽阔,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晋北到晋南,从吕梁山脉到太行山广泛分布,如北路梆子、五台山佛教文化;晋中六味斋饮食、杏花村汾酒、晋商文化;晋南尧文化、同蒲戏曲等。然而,很多文化资源地处偏远的山区,受道路不畅和非遗文化配套设施缺失的影响,访问条件明显受限[2]。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一)官方网络建设

目前,我国一线城市已在普遍应用非物质文化官方宣传网站。这类网站具有以下功能:第一,提供非物质文化丰富完整的图片、音频、影像资料,并且便于访问者进行信息检索;第二,网站设计富有本地域文化色彩,充分展示了本地区非物质文化的内涵特点;第三,实现了浏览者和非物质文化官方的信息互动,如答疑、评论、下载等,且浏览者可通过第三方平台分享本网站信息。比如,山西博物院“网上展厅”通过全景成像便于远程参观,但在百度搜索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没有官方宣传网站。

因此,山西省需要统筹规划建立全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平台,建立“网上非遗博物馆”,省内所有非物质文化点都应建设各自的官方宣传网站,特别是偏远地区,以便于五湖四海的朋友在网络上访问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移动App应用建设

截至2020年3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人,智能移动终端已深入老百姓寻常生活中。利用数字化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一些有关文化遗产的App应用已被开发出来并投入市场,如“故宫”“上海博物馆”等App。为了便于用户游览景区,App内集成了票务购买、路线导航、参观语言导览等实用功能。特别是运用了3D虚拟场景技术来展示手工艺品、雕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在虚拟场景下,一件实物可从任何角度进行观察,也可以模拟拆解并详细说明每个原件的作用。游览者可以一边实地观赏实物,一边借助App进行更为细致的欣赏。

App的布局安排、功能设计要能同时满足各年龄段人群的使用,特别是要方便老年人操作。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专家、商家、软件研发部门需要通力合作,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精准保护和推广。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信息技术为载体,将山西老陈醋文化、五台山佛乐、太谷形意拳等作为元素,设计开发出具有当地非遗文化特点的App软件,这将更有利于山西省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三)电子阅读资料建设

当前,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电子产品的无缝对接使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很大转变,突破时空限制的电子阅读形式已成为主流阅读方式之一,它具有快捷、便宜、丰富、环保的特点。电子书阅读软件已经从单一的文字阅读向集文字、图片、音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阅读形式发展。国内电商平台也纷纷推出自己的电子阅读软件,如“京东阅读”。电子书3.0版本集成了音视频素材,使阅读形式呈现出多媒体化,如“樊登读书”,它主推听书,特别适合工作忙碌的人,听者如果对内容感兴趣,也可以下载。

截至目前,我国已收录了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官方网站内可以查询到每一项收录的时间、地点、内容等信息,但是信息展现缺乏生动具体的形式,也缺少高效的信息检索工具,很难让普通百姓了解熟悉。所以山西省相关文化部门应在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网站时,让专家学者和非物质文化继承人编撰相应文化诠释的电子书以供读者下载阅读。另外,还可以每周给注册用户发送电子周刊,制定精练的非物质文化电子画报锁屏,借用各种电子形式对接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以促进电子阅读资料对非遗文化的对外传播。

(四)新自媒体建设

2020年自媒体规模逐步壮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发布具有特色的多媒体宣传信息。较为流行的自媒体平台有抖音、微信、微博等[3]。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可以搭乘时代自媒体的顺风车,让传统文化走上外宣的高速路。

1.抖音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继承者在三晋大地上广为分布,他们可以通过抖音平台展示自己独有的技艺,这是一个具有高互动性、持续性的宣传方式。网络在线人都可以观看、点赞、评论,如果喜欢则可以关注,这样就会有更多人了解这些文化。喜欢的人越多,创作者得到的流量就越多,同时获得的礼物和广告合作可产生较大经济收益。山西非遗文化宣传可以建立抖音官方直播间,邀请众多名家直播。随着收看人数增多,直播间的热度就会上升,刷到非遗文化直播间的抖音用户就会越来越多,传播效果就会越来越好。

2.微信与微博

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作者可以发布相关主题的文章。其他用户能在微信App的订阅号消息中看到新消息提醒,当读者阅读完毕后可以点击在看或进行朋友圈分享。通过分享可以让该公众号平台得到更多微信用户的关注。山西非遗文化传播可采取微信订阅号的形式,建立官方或非遗文化爱好人士的微信公众号,通过质量较高的公众号文章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以微信为媒介跨越了文化传播中的时空障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各种社交媒体宣传都会频繁使用微博平台,因为一条微博消息可以获得千万人关注和转载,消息传播迅速。微博是集音视频、图文于一体的自媒体平台,它有电脑网页浏览、智能手机移动App客户端、MAC、Windows等平板电脑终端,平台兼容性好,易于人们获取信息。国内传统文化传承者李子柒就是借助微博平台,让世界千万用户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相关文化单位、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建立微博,发布非遗文化视频、图片等信息,同时分享与非遗文化相关的网页、移动App应用、电子阅读平台资源等链接[4]。

三、结语

在进一步完善非遗文化宣传管理办法,科学有效实施文化宣传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日新月异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开放的自媒体平台来助力,才能引领山西非遗文化实现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山西省是文化大省,只有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全民参与,非遗文化才能走出山西、走向世界,在历史长河中兴盛不衰。

猜你喜欢
山西省山西文化遗产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山西叹五更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