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旁疝的修补方式与预防

2021-03-08 04:24姚琪远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年5期
关键词:疝环疝的补片

陈 浩, 姚琪远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外科,上海 200040)

造口旁疝是肠造口病人的主要远期并发症之一。造口旁疝的发生率各有不同,报道结肠造口病人的造口旁疝发生率可达4.8%~48.0%[1-2],而回肠造口的发生率在1.8%~28.0%[2-3]。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造口旁疝发生的例数较多。

造口旁疝虽是良性病变,但往往导致造口旁腹壁膨出伴坠胀、疼痛,造口袋贴合不佳出现排泄物渗漏而严重影响生活。更严重的是出现肠管嵌顿而不得不急诊手术。这些都是造口旁疝需治疗的指征,而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方式。

分型与临床意义

造口旁疝有多种分型方式,如Devlin和Kingsnorth 分型[4]、Gil和 Szcepkowski分型[5]及 Rubin分型[6]等。目前临床上多用2014年欧洲疝协会造口旁疝的分型[7]。Ⅰ型:小型造口旁疝,疝环直径≤5 cm;Ⅱ型:小型造口旁疝,疝环直径≤5 cm,伴切口疝;Ⅲ型:大型造口旁疝,疝环直径>5 cm;Ⅳ型:大型造口旁疝,疝环直径>5 cm,伴切口疝。分型对指导临床手术方式选择、术前准备及修补范围的确定有一定意义,故被临床医师采用较多。

修补方式

造口旁疝有多种手术修补方式。局部筋膜缝合修补的术式已有很多研究证实其复发率较高,原因可能是张力性修补[8]。这是因为与切口疝不同,由于造口肠管的存在,缝合疝环不能完全关闭缺损,因而目前很少使用缝合修补。造口移位的修补,不仅原造口部位的修复有一定的复发率,新造口的位置会再次出现造口旁疝的问题,且增加手术操作难度及创伤,目前临床使用很少[9]。造口旁疝开放补片修补术包括 Keyhole[10]和 Sugarbaker[11]。Keyhole 术式是将补片剪出造口肠管通过的孔道,然后将补片开口围住造口肠管后再缝合补片,并固定补片于腹壁。Sugarbaker术式是将补片直接覆盖缺损及部分造口肠管。造口旁疝开放补片修补术式存在的问题是,手术创伤大,手术切口距离造口相对较近,导致切口或补片感染的风险增加,术中视野受限,补片的确切固定较困难。开放补片修补术后复发率高达23%。

腹腔镜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式可弥补开放术式的一些不足,如创伤小、感染发生风险低、分离腹腔粘连直观清晰、固定补片确切、安全方便等。1998年,Porcheron[12]首次报道腹腔镜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目前经典腹腔镜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是Keyhole、Sugarbaker和 Sandwich术式。腹腔镜Keyhole术式在2002年由LeBlanc等[13]报道。2007年,Berger等[14]报道腹腔镜Sandwich技术。国外文献的术后随访数据发现,Keyhole术式的复发率较高,为8%~73%[15-16]。复发多为疝环关闭不全、围绕造口肠管的“补片环”后方空虚、膨出扩大后出现缺损。由于补片环边缘多较僵硬,导致疝入的肠管发生嵌顿的风险增加。Sugarbaker和Sandwich术式复发率较Keyhole低[17]。Sandwich术式由于需放置2张补片,增加费用,也未解决疝囊内堆积造口肠管影响外观及排便功能等问题,因此临床上多建议使用腹腔镜Sugarbaker术式修补造口旁疝。

以上3种术式均为全腹腔镜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2009年,笔者在开展以上3种修补方法5年后,总结发现全腹腔镜补片修补,尤其是Keyhole术式,除有较高的复发率,还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疝囊内多有盘踞、粘连冗长的造口肠管,全腹腔镜下难以很好处理这段肠管,造成修补术后外观不佳,且影响造口排便功能。对于伴有造口狭窄、造口过大、造口肉芽肿、造口肠管内肿瘤和息肉等问题,全腹腔镜下都无法很好处理。气腹导致腹壁张力较大及造口肠管的影响,全腹腔镜下确切缝合关闭缺损也较困难。基于以上问题,笔者提出Lap-re-Do的修补术式[18]。手术操作是:腹腔镜分离腹腔粘连,回纳疝内容物,游离造口肠管。然后开放下原位环状切口拆除造口,缝合关闭疝环。再腹腔镜放置及固定补片。根据肠管长度选择Sugarbaker或Keyhole的补片放置方式。除非肠管过短不能贴合腹壁,一般尽可能选择Sugarbaker术式。然后切除冗长的肠管,使造口肠管出腹壁呈短直状态。在原造口位置重做造口。可一并处理造口狭窄、过大、脱垂或肉芽肿等问题。利用开放的腹壁切口,对分离粘连时可能的肠管损伤进行检查与处理。Lap-re-Do术式结合开放与腹腔镜手术各自的技术优势。腹腔镜分离粘连及固定补片更清楚、安全、可靠,确切关闭疝环,去除多余的造口肠管,较好地达到腹壁外观好、排便功能改善的目的。原位造口既满足心理需求又便于生活护理,最重要的是有效降低复发风险。

造口旁疝的修补手术方式虽有多种选择,但仍有问题待解决。如合成补片置入腹腔内引起的补片感染、侵蚀肠管及复发后处理更困难等。促使探索新的解决方式,如腹膜前补片修补的腹腔镜造口旁疝术式等[19]。这些还只是初步探索。对于手术技术、适应证、禁忌证等还需更多的经验积累。

不同造口方式的造口旁疝处理

由于疾病治疗的需要,造口方式和部位不相同,导致造口旁疝的处理复杂多样。造口有结肠和回肠,有暂时性和永久性,有单筒、双筒和襻式。

非永久性造口的造口旁疝,如末端回肠保护性造口,可将造口回纳腹腔后,原造口旁疝就成为切口疝,修补变得相对容易。但建议根据具体病情一期或分期进行补片修补。分期修补是先行回纳造口,缝合关闭缺损。如有复发二期再行补片修补,确保不会因吻合口问题而导致补片修补失败。

襻式或双筒造口的造口旁疝直接修补往往很困难,甚至难以修补。有些襻式或双筒造口是临时性的,如保护性造口,可将造口回纳后修补切口疝。有些是因远端吻合口狭窄等问题的永久造口。这需先解决远端狭窄,切除狭窄肠段重建吻合或切除狭窄段肠管近端造瘘。然后回纳原襻式或双筒造口,修补缺损。这种处理需分步、分期进行,以确保吻合肠管的通畅和补片修补的成功。

回肠代膀胱造口的造口旁疝[20],其特点是腹腔粘连多较广泛致密,造口肠管与双侧输尿管吻合,且系膜血供单一。手术与结肠造口旁疝有所不同。关键在于术中分离粘连需仔细操作,避免损伤输尿管和系膜血管。否则需重新造口或行双侧输尿管造口。不仅修补手术失败,还会导致病人较大手术创伤、生活及护理不便。回肠代膀胱造口旁疝修补术式多建议行全腹腔镜Sugarbaker术式,修补效果较好,且极少出现复发及梗阻。

关于预防

造口旁疝是造口病人主要的远期并发症,处理相对棘手,疗效不佳。因此,预防造口旁疝受许多临床医师重视。国内、外研究认为,造口的位置与造口旁疝发生率相关。Pilgrim等[21]研究发现,腹直肌造口相对于腹直肌外造口的造口旁疝发生率低。也有研究认为,腹直肌造口相对于腹直肌外造口,其造口旁疝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腹膜外造口可降低造口旁疝的发生,但有相反意见。2017年,Patel等[23]研究认为,在造口旁疝发生率上无证据支持经腹直肌造口优于腹直肌外造口,也无证据支持腹膜外造口优于经腹造口。造口时置入补片预防造口旁疝的发生是关注的焦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表明,预防性植入补片可明确降低造口旁疝发生的风险[23]。2017年欧洲造口旁疝治疗指南[24]也推荐造口同时置入补片,预防造口旁疝的发生。然而,近期研究显示预防性植入补片并不能显著预防造口旁疝的发生[25]。在国内,造口同时预防性放置补片并未被广大医师和病人所接受,不仅因其存在争议,还在于需要支出额外的费用、增加手术操作及并发症的风险。

肥胖与造口旁疝

世界范围肥胖人口越来越多。全世界大约1/3的人口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中国的肥胖人口近1亿。造口旁疝人群中,肥胖或超重也较多。肥胖本身是造口术后造口旁疝发生的重要诱因[26-28]。对于合并肥胖的造口旁疝,是同时解决肥胖和造口旁疝还是分期解决有不同意见。有研究认为,在身体条件较好的病人同时行减重和疝修补手术是安全的。但有研究认为,一期行两个手术增加手术并发症及再次手术的风险。是否一期或分期行减重和疝外科手术,取决于病人的病情和医师的经验,也需更多的临床经验总结。肥胖合并腹壁疝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29]认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7.5 kg/m2的病人,可直接行腹壁疝修补。BMI>27.5 kg/m2且≤47.5 kg/m2的病人,可先行减重干预,然后行腹壁疝修补,或减重手术与腹壁疝修补同期进行。BMI>47.5 kg/m2的腹壁疝病人,应避免减重和疝修补同时进行。腹壁疝的急诊手术不受BMI限制。根据造口旁疝病人的肥胖程度及疝的状态(是否经常嵌顿等)合理选择两者的手术关系,以期安全有效地治疗造口旁疝。

生物补片的应用

造口旁疝相对于其他腹壁疝,临床医师可能更关注和担心感染的发生,而合成补片发生感染的处理会非常棘手。合成补片在造口旁疝修补术后出现补片侵蚀的问题也有报道,虽然这些问题与手术操作有关,但临床医师仍希望有更合适的修补材料能弥补合成补片的不足。有研究发现,生物补片在腹壁疝修补中预防感染的发生优于合成补片[30-31]。因此,2010年美国腹壁疝工作组建议在清洁有潜在污染的伤口使用生物补片,当然也强调需更多的临床证据[32]。但在复发率方面,有研究表明生物补片并不优于合成补片,并强调使用生物补片最好加强修补,桥接修补复发率更高,且生物补片费用较高[33-3 4]。临床上无足够数据显示,生物补片应用于造口旁疝的修补相对于合成补片的优势。术中采取严格管控感染的措施后,使用合成补片导致造口旁疝感染的病例并不常见。

造口旁疝是腹壁疝中处理最难、复发问题突出的疝,在手术技术、方式、伴随疾病的处理及并发症的防治等问题需探索和解决。相信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和材料学的发展,造口旁疝的疗效会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疝环疝的补片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对比分析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补片的选择与固定
疝环充填式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治疗的体会
3D-MAX补片在经腹腹膜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效果研究
胃镜对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价值分析
自固定补片与普通聚丙烯补片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对比研究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