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虞的红色基因与时代变化

2021-03-08 05:24白静李冰凌雨峰韩宇航苏博涵山西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原030001
文化产业 2021年14期
关键词:平陆县杜马战役

白静 李冰 凌雨峰 韩宇航 苏博涵 山西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1

山西省平陆县南临黄河水,北靠中条山,与晋、秦、豫三省交界,是殷商时期宰相傅说的故里。平陆县蕴藏着许多红色历史遗迹,这些红色基因在平陆世代相传。

一、古虞的红色记忆

(一)“六六战役”体现出平陆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从小,在我们听闻的红色教育里,最多的是狼牙山五壮士。在“六六战役”中,也同样涌现出许许多多如狼牙山五壮士般无畏牺牲的革命烈士。就在第4集团军牺牲和失踪的8800多个将士中,有800多名将士在弹尽粮绝,无后路可退的困境中,毅然跳入汹涌的黄河里。他们用各自的生命和尊严做了最后的抗争。

这是一场以弱胜强的战争,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坚决抵御外敌侵略的坚定决心,极大地鼓舞了革命斗志。用生命来捍卫尊严的800多名烈士,平均年龄不满20岁的先烈们,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不畏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二)“杜马战役”又名杜马阻击战体现出全民抗敌的团结精神

此次战役主要发生在平陆县的杜马乡境内,史称“杜马战役”。战争持续了近一个月,给运城解放打下了基础。在整个杜马战役中,平陆县广大民兵和人民群众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张村、杜马、留史、部官、张店等联防区的四百多民兵自始至终配合正规军行动,分别到各连队带路、介绍情况、站岗放哨、侦查敌情。有时也会直接参与战斗。张店、淹底一带的民兵,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保护着担架队,不畏枪林弹雨亲临前线抢救伤病员。南村、沙涧、西牛等地人民群众,积极加入轰轰烈烈的支前队伍,为人民军队送粮面、运弹药、送军衣、抬担架,冒着枪林弹雨,翻沟过岭地运送物资,源源不断地支援前线。这些先辈的努力,促进了杜马战役的伟大胜利。

尽管战役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但是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仍然千古流传。这两个战役的博物馆与纪念碑先后建成,很多人为了了解当年的历史,专门来到这里参观学习。

二、古虞新时代的风貌

(一)村民的出行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

20世纪80年代前,平陆县素有“平陆不平沟三千”之称。从乡村到县城需要走盘山公路,坐上公交车翻五架大沟,要用三、四个小时才能到达。改革开放后,县政府投资修建了沿河公路。尤其是2000年以后,11个渡口全部进行了标准化改造和建设,又对渡口码头进行系统的建设,实现了渡口码头的硬化、亮化、美化、科技化、现代化,使船舶停靠和航行更加舒适、更加安全、更加便捷,成为了平陆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交通运输业为山区贫困县脱贫解困做出了贡献。

(二)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

20世纪60年代初,吃着水煮菜的农民根本就吃不饱。困难时期,老百姓食不裹腹,生活比较艰难。现在不同了,老百姓不但能吃饱,还能吃好,生活过得越来越好。原来破旧不堪的村庄,如今却焕然一新。村里排排新楼房,条条柏油路;许多家庭购置了现代家电,还安上了空调,购买了冰箱,用上了全自动的洗衣机;所有设备一应俱全,一点也不亚于城里。村外一片绿色,郁郁葱葱,万亩粮田,五谷飘香;收获粮食时大多都改用了机器,既省事又省力。平陆县农村的村民饮水工作也是经历了一场从解渴到安全的巨变。以前农民吃的是井水,挑一担水来回要走三四里的路;后来把黄河水引到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成了自来水。

(三)村民的经营方式正在跨越式地发展

过去的时候,是以粮、棉为主导产业;后来陆续发展了果、牧等副业。看那一片片的果林,令人赏心悦目。种养业也迈出了巨大的一步,同时也有许多的农户,在搞好农业的同时,还经营着自己的小商铺,或外出打工挣钱。

凤口村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在夏天,凤口村变成城市的后花园,城里人到这里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摘农家果、做农家事”,既搞活了农村经济,也为农业转型、农民致富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寻求相应的产业支撑,凤口村积极探索村、企“联姻”合作发展模式,寻找“一带多赢”的红利。

(四)村民的受教育水平大幅提升

以前平陆县里有几个村子是没有小学的,都要去村外读书。现在村里不但有了小学,还有了初中,农民不用为孩子的上学问题担心了,同时学校还加大了贫困学生的教育资助,实现了教育资助全方位全覆盖,真正兑现了“小县办大教育, 穷县办富教育”的承诺。

2020年,平陆县某中学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得到了全社会的赞誉。

三、古虞变化的力量

改革开放40年来,平陆人以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抓住机遇、凝聚力量、顺应形势”,奋力拼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一)把党的好政策落细落小落地落实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平陆县探索出了一条“抓好党建促脱贫、检验党建看脱贫”的平陆模式,让党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高高飘扬。

该县通过一系列的理想信念教育,推进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调动起广大的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干成事”的积极性,形成了人人争一流、个个当先进,学比赶超、你争我赶的浓厚氛围。为使基层党组织长久地保持活力,平陆县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可谓是“治标”更“治本”。

(二)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

平陆县组织县处级领导干部、帮扶工作队队员和乡镇机关干部,对照贫困户名单,分层分级认领结对。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形成“县级领导协调联动、帮扶单位紧密配合、乡村两级主抓推进、驻村工作队一线落实”的工作格局。选派科级后备干部到“六个一线”实践锻炼,同时还选拔了几十名后备干部,组成专业服务队,到脱贫攻坚一线开展脱贫攻坚服务活动。

广大人民传承古虞红色基因,在党的领导下,不怕困难,吃苦耐劳,努力探索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先富带后富,团结起来,用智慧和双手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三)企业的飞速发展

平陆县有很多企业实现飞速发展,极大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群众的就业。比如,平陆有货运企业几十余家,一辆大型货车至少维持3个家庭的正常生活。从2011年至2017年底,累计大中小型货车总数达到16817辆,年平均拥有量2402辆之多,这还不包括“外挂”的车辆。运输业的发达带动了车辆维修业的发展,全县汽车维修企业多达70余家,维修从业人员达到300多人。养车大县的运输业为贫困县的脱贫致富,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纵观平陆县的变化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平陆人民传承红色基因,由贫困走向富裕,新时代平陆县人民以昂扬的姿态,意气奋发,紧跟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在转型中发展,奔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猜你喜欢
平陆县杜马战役
纪检监察干部义务植树种出“清风林”
战役中的你
平陆县: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运城市平陆县:上下联动脱贫攻坚见实效
就这样吧
平陆县:约谈提醒124名脱贫攻坚责任人
公正俄罗斯党如何准备杜马选举
备而不发,功不可没——评抗美援朝“第六次战役”
抢占三所里 阻敌建奇功——忆抗美援朝二次战役穿插作战中的先遣团
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