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西畴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探究

2021-03-08 08:02刘小燕
文山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西畴基本原理石漠化

刘小燕

(文山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长期以来,该课程教学主要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实效不高。充分将文山地方文化资源利用起来,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融入新时代“西畴精神”,实现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有助于加深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有助于提升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更具实效。

一、新时代“西畴精神”的时代内涵

西畴县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中部,山多石头多,人均耕地面积少,是云南省石漠化问题最严重的县域之一[1]。1987年一位澳大利亚岩溶专家到西畴考察时判定:西畴是基本失去了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2]。在恶劣的生存环境面前,西畴人民没有低头,而是选择向石漠化宣战,在与石漠化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3]。进入新时代,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西畴精神”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其基本内容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苦干实干的务实品质、迎难而上的进取意识、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以及担当作为的主人翁意识[4]。面对生存的困境,西畴人民不低头不退缩,也不等靠要,而是用干的行动和干的壮举,求生存和求发展,这种精神品质充分诠释了“自强不息”“苦干实干”“迎难而上”和“敢为人先”这几个字的内涵;西畴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与石漠化抗争,闯出了一条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使西畴人民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好日子,这就是“担当作为”主人翁意识的生动诠释。

二、新时代“西畴精神”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种能动作用主要表现为: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类会根据自己的目的和要求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5]26。西畴人民根据生存和发展要求制定炸石造地、劈山开路和生态发展等计划,展开与石漠化抗争的劳动实践,充分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人的意识活动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5]26

在恶劣的生存环境面前,西畴人民意识到等是没有办法的,只有干才会有希望,在这样的意识指导下,西畴人民勇敢地与石漠化抗争,经过长期劳动实践,使以前的荒漠变成了今天的绿洲,充分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3.意识对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起调控作用[5]27

西畴县海子坝村小组长谢成芬刚嫁到海子坝村时,电不通,路不通,田地少得可怜,她带领乡亲们修建小水窖、实施电改、修建公路,在修建公路的过程中发现得了乳腺癌,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被病魔和贫穷压倒,而是一边治病一边带领乡亲们修路,经过三年的努力,公路修通了,谢成芬的病也好了。谢成芬战胜病魔、创造生命奇迹的故事,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二)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决定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活动在人类认识产生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5]61,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决定认识的内容,正确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离开实践活动,人类不可能产生认识。“西畴精神”是西畴人民长期劳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的正确认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类实践的需要推动着人类认识的产生和发展。西畴人民改变生存环境的实践需要,产生了“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认识,并推动着这种认识不断发展。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人们在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最终是为了指导人们的实践[5]62-63。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目的是为改变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面貌的实践服务,指导人们改变生存环境和生活面貌,促进人们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毛泽东同志说过:“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是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6]。西畴人民将石漠化变成绿水青山的实践,证明“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是真理。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指社会人口中能够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不但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而且还创造了社会精神财富,同时还在社会的变革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昔日的西畴县是一个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西畴县的人民群众通过他们的劳动实践使穷乡变新颜,同时还铸造了新时代“西畴精神”[7],这充分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四)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明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也不否定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顺应历史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时,个人就会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新时代“西畴精神”的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党员领导干部带领西畴人民群众与贫困抗争,对西畴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新时代“西畴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实施路径

(一)做好教学内容设计

新时代“西畴精神”内涵丰富,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多个方面。在新时代“西畴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找准理论切入点,做好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比较关键,可以采用分散嵌入和设置专题两种方式来实现。分散嵌入式是指在讲授与新时代“西畴精神”相关的理论时,通过理论讲解或者案例教学的方式嵌入新时代“西畴精神”的内容;设置专题式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与新时代“西畴精神”的关联性,设置相对独立的专题进行教学。

(二)创新教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单纯的理论讲授会让学生感到非常枯燥和乏味,很难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融入新时代“西畴精神”,我们可以采用网络辅助教学、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把新时代“西畴精神”的相关内容制作为案例,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的方法。案例的呈现可以是视频、音频、图片和文字等形式。案例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深化教学效果。

2.实践教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实践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新时代“西畴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有机结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融入新时代“西畴精神”,可以实行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如下:

(1)校外实践教学。可以组织各班学生代表参观西畴县石漠化展览馆,让学生了解新时代“西畴精神”形成的历史以及新时代“西畴精神”的内涵,参观完成后,师生小组当场交流总结,谈一谈新时代“西畴精神”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返校一周后,参加实践教学的同学小组以PPT和微视频的形式进行全校实践成果展示(PPT内容包括对新时代“西畴精神”的理解、新时代“西畴精神”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参与校外实践教学的感受三个部分),参加实践教学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每两个同学合作完成一份实践教学成果手抄报。返校两周内,参加实践教学的师生填写实践教学调查问卷(电子版)。

(2)校内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结束后,参加校外实践教学的各班学生代表再到班上给没有参加的同学做课堂分享交流。课堂分享交流结束后,任课教师对所教自然班级进行小组分工,安排学生分小组课外学习新时代“西畴精神”,思考新时代“西畴精神”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然后学生分小组完成校内实践教学作业,实践教学作业形式多样,可以是微电影、PPT、手工作品、绘画、实践报告等。

3.网络辅助教学法

可以将新时代“西畴精神”相关的视频资料,加入超星学习通教学资源库,供学生观看,并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写观后感等形式,深化学生对新时代“西畴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原理关系的理解;还可以将新时代“西畴精神”的内容制作成案例,上传到超星学习通教学资源库或者课程QQ群文件,供学生课堂前后阅读学习;还可以通过设计新时代“西畴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系”为主题的知识竞赛,促进学生对新时代“西畴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

猜你喜欢
西畴基本原理石漠化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西畴,在时代的大浪中扬帆起航
披荆斩棘斗顽石
西畴之秋(外一首)
“西畴精神”——写在石漠上的壮美史诗
广西南宁市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及动态变化分析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典型岩溶区不同水土流失强度区石漠化特征分析
石漠化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以广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