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2021-03-08 09:37刘卫东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19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人才

刘卫东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无论是数量还是类型都会发生变化,高职院校是培养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主战场,必须肩负起这份责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流程和模式,完成时代赋予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历史使命,为此,各高职院校要树立清晰的、正确的人才培养流程的总体思路,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流程和措施。

伴随社会经济发展,人才市场对劳动者的需求,无论是数量还是类型都会不断发生变化,对人才标准也提出新的要求,那些具备了较高职业技术素养、动手能力又强的技能型应用人才受到青睐。顺应时代发展建立起来的、重点培养这类人才的各高职院校,更是必须紧紧跟上时代发展,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流程,助推社会经济发展。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流程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工厂”和阵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顺应时代发展建立起来的各职业院校(包括高职和中职),是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动手能力强、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战场,要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流程,完成时代赋予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历史使命。

如果说传统大学是培养全才、通才的,较重视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传承,那么作为新时期出现的各高职院校的重点就是培养职业素养高、动手能力强的技术技能型专才,因此在人才培养流程模式上和传统大学相比有本质的不同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在前几年适时提出了“5333”人才模式:其中“5”是指5个融合,“企业经营理念与学校管理理念的融合,师资队伍与企业技术人才队伍的融合,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实习实训场地与企业生产经营场所的融合,教育教学与人才技能培训的融合”。

第一个“3”是指“3个1/3,1/3时间用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1/3时间用于工学交替实践,学校企业共同培养,1/3时间学生进企业跟岗顶岗实习,实施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经受锻炼,健康成长”。

第二个“3”是指“分3个实习实训阶段练就学生过硬本领,第1阶段:用1至2周时间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开展认识实习,了解专业特点,获得感觉上的认识;第2阶段:用2至3个月的时间安排学生参加具有专业特点的实习实训,在实践中拜师学艺,熟悉职场环境;第3阶段:用4至6个月的时间安排学生跟岗顶岗去参加专业的综合实习,加快岗位成才”。

第三个“3”是指“3个维度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职业能力培养;(2)职业精神塑造;(3)人文素质培育。几年的实践表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青睐,充分证明了“5333”人才模式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尝试创办“企业课堂、订单班”

校企合作概念的提出和实践已有一段时间,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传统的校企合作还是比较浅层和初步的,形式也比较简单和单一。主要形式就是,企业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一些场所和设备,并接收一定数量毕业生就业,学校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生产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企业不参与、不了解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情况,不了解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流程,以及教学要求、教学过程和实习实训内容;反过来,学校对企业的了解和支持也很少,不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企业的用人情况了解也不多,因此,毕业生的培养就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很好满足企业和社会的用人需求。

近年来,很多院校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尝试,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在适时提出“5333”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深化校企合作关系,尝试开展企业课堂、举办订单班,通过教学、科研、学生实习实训等方式环节延伸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让企业参与进来,使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机结合、无缝衔接,共同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其次是创新校企合作形式,推动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例如,广泛开展企业课堂、举办订单班。学院已与中国铝业集团山东企业、淄博博汇股份有限公司、临沂华宇热电厂等几十家合作企业联合开办企业课堂、订单班;第三是学校企业强强联合,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共同培养社会急需的岗位技能型人才,学院还与多家企业合作共建校园实习实训基地,真实模拟生产经营流程,为学院的商贸、财会、金融等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几百个工位的校内实习实训岗位,为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做准备。

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造就社会经济发展栋梁之才

(一)树立清晰的、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思路

1.遵循教育理念以及依托该理念所衍生出的教育延展道路以及人才发展补全规律,针对教学体系的薄弱环节实施深化改革应用,并在此基础上补足现今教育教学模式在多方面素质培养的缺漏,实现教学可发展性改革优化,注重理论实践结合、知行统一、校企合作;

2.根据专业设置涉及多个学科门类的特点,实行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尝试“5333”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路子、新方法、新途径;

4.人才培养过程按第1、2、3学年,分3个阶段进行,各阶段突出培养的重点内容和特色。第1阶段着重强化学生在基础知识面上的熟悉程度、掌握程度以及涉猎范围,以追求基础理论教育的最大化以及最优化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在今后学习发展历程中的综合素质建设奠定坚实的理论储备;第2阶段则是根据学生近一段时间呈现在不同专业学习上的短板缺陷与卓越之处以及综合学习能力上的不足与缺失,进而展开针对性优化学习,以“订单班”的形式落实针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特点的拔升教学;第3阶段在于专业能力实践的应用调研,通过不同类型不同状态下的现实问题实现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多方考察,旨在借专业社会实践助力学生完成理论知识与专业能力的实践应用统一,进而落实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二)不断创新具有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方式

1.开展“企业课堂”。“企业课堂”就是把校内课堂搬到企业、车间、生产现场,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边学习理论知识,边动手操作,将理论授课与现场操作相结合,以期更好地了解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更深刻地扩展学生专业知识。“企业课堂”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实质体现,实现了职业实践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结合,它将理论课堂教学与现实技能应用拉入同一空间,更从另一角度实现了企业设备等硬性资源的教学再利用。

2.校企联合,实现“订单式”针对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普及。全面发挥校方在人才供给以及企业实践能力培养上的独到优势,进而实现优势互补,达到人才培养模式呈爆炸函数式优势增长,达到校企以及学生三方获利的目的。学校与国内知名企业达成合作培养协议,成立校企联合教学和校企联合实践工作小组,联合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企业实训和毕业设计应用“双导师”考察模式旨在从实践和理论两大层面督促学生在专业能力上进行全方位拔升。在企业实训过程中学生的课程学习交由企业专业人员把握主导权开展,为提高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的专业能力进行针对培训。学生在这种基础工作的应用过程中能够更为深层地了解所学专业知识在技术应用上的体现,能够有效打消学生好高骛远的自大心理,最终将单纯的理论考察转变为综合性考察,贴合了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培育需求。

3.教、学、做一体化教育培养。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树立以人为本作为一体化教学培育体系的根本评价标准,其本质在于通过企业实践过程帮助教师进一步观察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的反应以及解决问题时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企业得以进一步发掘与思考企业运转体系与未来人才引入方针及策略。同时,学生的个人水平得到体现,能够帮助教师开展更为深入的针对性教学,企业对学生做出更为专业的综合性筛选,进而开展人才吸纳工作。

总之,在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要提高综合性、创新性比重,学校着重于补全教师在成果落实层面缺乏的资源扶助以及平台展示,进而给予教师底气将自我研发得出的教学成果切实呈现,企业收获了一定符合需求的人才储备以及未来发展的技术基础。校方可在此基础上补全学校在过往课程建设中对学生创新创业理念指导教学的缺失。通过校企联合平台调动学生在创新大赛、活动发明以及项目开创的先进活动上的积极性,实现对学生专业应用型以及技能创新型的双重培育,其在极大程度贴合了国家对人才培育的展望和期冀。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人才
人才云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