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文化》网络课程的留学生教学实践与反思

2021-03-08 10:42符素梅江西科技学院外国语国际教育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30期
关键词:中国文化留学生作业

符素梅 江西科技学院外国语(国际教育)学院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华留学,对外汉语教学逐渐频繁,对外文化传播越来越重要。文章基于《中国文化》网络课程,对留学生的教学实践进行多方反思,以巩旧拓新,鉴往知来,为以后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宝贵经验与参考。

在《论语·学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经过一学期的实践,笔者对留学生《中国文化》课程教学,进行了深入反思与总结,以期取长补短,增技益能。

反思教学态度

《学记》有言:“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首先,从本人角度反思。本人态度端正,热爱中华文化,重视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治学严谨,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在《中国文化》的教学过程中,有时对学生过于严格;课堂上,疏于结合中华文化进行讲解与拓展。以后应注意引导学生,提前观看教学视频,留出充裕时间,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多讲解,勤释疑,并广泛设置议题,增加讨论,活跃课堂。

其次,从学生角度反思。学生的学习分为“愿学习”和“会学习”。“愿学习”是主观学习意愿,“会学习”则指客观学习能力。留学生的成长环境并非中华文化环境,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从无到有,从有到深,需要一个渐进过程。故而对本课程而言,教学内容和活动更需从学生角度出发。教师在教学中,应侧重指导和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灵活运用学习方法,增加学习技能,提高学习能力。

反思教学目标

主要反思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是否落实到位?从笔者对学生的调查得知,只有少数学生知道“长城”“中国龙”“孔子”“李小龙(Bruce Lee)”“中国功夫(Chinese Kungfu)”等中国特有文化名词或现象。而多数学生对中国的地理、政治、饮食、服饰、语言等却十分感兴趣。由此,笔者在讲解“饮食——餐桌礼仪文化”时设定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让学生学会相关词汇的含义与表达;

2.能力目标:了解中国的座位安排讲究、“包厢”文化、与服务员的交流等;

3.素质目标:将中国餐厅礼仪学以致用。

本学期,每次授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应适应留学生实际情况,契合留学生培养要求,并根据相关课堂知识点,适时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例如:

课堂案例1:在讲解Unit 2 Chinese Dietary Culture时,融入思政元素:从中国的饮食文化、南北差异、八大菜系,延伸到中国人对饮食的重视、对食物的尊重和对健康养生的提倡等。课后推荐学生看《舌尖上的中国》(A Bite of China),加深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

课堂实例2:在讲解Unit 3 Chinese Tea and Wine Culture时,融入思政元素,如中国的茶文化和酒文化、茶的功能、酒的内涵、茶满欺人、酒满敬人等,要求将中国的餐桌礼仪文化学以致用,并结合学生母国相关文化进行对比,潜移默化地让留学生逐步理解,并接受中国文化。

由于本课程课时量有限,2课时/周,合班上课,教学任务紧迫,加之学生的网络不佳、课后自主学习积极性不足等因素,使得课堂文化知识结合语言点教学,没能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反思教学实践

本学期的课程引用了线上优质课程——东华理工大学廖华英教授的国家级金课《中国文化概况》,并结合线下《中国文化》网络课程内容开展。主要包含以下教学过程:

课前

教师完成“超星学习通”线上课程的搭建完善工作:创建课程、新建班级、录制课程视频、撰写教案讲稿、制作PPT、创建作业库等。

课中

观看教学视频,然后结合我国传统文化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参与课堂任务,由教师答疑解惑。具体如下:

1.手势签到。活动时长设置为24小时。

2.师生问好,进入课堂。

3.观看教学视频。每个单元分小节任务点。教学视频5-20分钟不等。学生可反复观看。看完第一个视频后,教师交代学生,在学习通群聊里面发送数字1。待大多数学生看完后,教师抛出相应问题,以主题讨论、选人、抢答等形式互动,请同学们作答。时间设置为24小时,以便有时差的学生也能参与。在学生给出答案后,教师查阅、批注、打分,并通过群聊进行讲解。以此类推。

4.答疑解惑。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大家一起探讨。教师强调重难点,评价问答,再拓展延伸。

5.发布作业。教师发布课后作业,学生在规定日期内完成。

课后

批阅作业,查看学生在“超星学习通”上教学视频的观看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的完成程度。一般来讲,大部分学生比较积极,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也有少数学生,因网络或其他问题没有完成。作为教师,以后应更加强调作业的相关性、类比性、趣味性,并视情况延长作业完成时间。

在教学实践中,有时任务量大,话题丰富,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进度稍快,忽略了留学生的实际情况,留给学生思考、练习的时间有限,学生思索不够,理解不透,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在部分学习内容上,分析不深,解决不到位,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

反思教学重难点

根据《中国文化》教学大纲,结合2019年-2021年的线上线下教学经验,笔者精心备课,明确每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例如:Unit 4 Chinese Clothing C u l t u r e这节课,重点是要让学生学到与中国服饰文化相关联的表达,如服饰(f ú s h ì)、旗 袍 ( q í p á o ) 、 汉 服 ( h à n f ú ) 、 中 山 装(zhōngshān zhuāng)等,以此提升语言技能,了解中国服饰文化;难点则是,让留学生了解中国服饰文化的特点,并结合他们母国的服饰特点,进行类比,发现异同,分析缘由。

因此,在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时,总体上能对本课程的重点难点把握有度,讲述清楚,做到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并提醒学生用心理解、识记,再发链接内容给同学们,拓展学习或布置作业进行练习巩固。每一堂课前,师生互动,温故知新,在相关的知识点中穿插新旧知识,或让学生复述所学,以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

反思教学方法

使用的教学方法单一还是多样化

本课程主要使用“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POA)、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和自主学习法教学。2020级留学生合班上课,专业不一,教育背景、语言能力各异,课堂反馈存在差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随机应变,调整教学方法,制定不同的教学设计,以保证课堂顺利开展。

比如,在讲解Unit7 Chinese Festival时,对“中国新年”的教学,因学生身在母国,笔者只能通过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进行展示和讲解,没有充分意识到有些文化体验,单靠口述无法形成思维导向。如果留学生在中国过年的话,那么其对“年兽”故事,对除夕、年夜饭、压岁钱、对联、窗花、大扫除、饺子、团圆饭、拜年等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

泰勒在《课程论》中提出:“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覆盖教学内容的关键要素。”教学方法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影响甚大。在跨文化教学中,留学生往往刚开始满怀新鲜感,积极到课,但到后来便慢慢懈怠,迟到甚至缺勤。因此,针对这个问题,以后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督促引导留学生,保持耐心,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自主学习。

纵横向比较

横向比较分析

2020级留学生计算机1班《中国文化》与《汉语3》课程期末成绩对比分析。两门课程题量相同,满分100分,主客观题量均按50%划分,均采用“超星学习通”进行线上考试。但题型和所占比例不同。《中国文化》最高分92,最低分53,平均分76.38。《汉语3》结合了HSK的题型内容,有一定难度,最高分93,最低分16,平均分68.69。各有各的成果导向。

纵向比较分析

2020级留学生计算机1班和2019级留学生计算机1班《中国文化》课程期末成绩对比分析。2020级平均成绩为76.38,及格率为84.62%;2019级平均成绩为85.04,及格率为100%。学习状态、班级人数,加上题型题量差异导致期末成绩存在差异。

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要敢于反思,积极重视,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还应持续加强学习,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自身,增加教学技能,增强教学素质,提高综合教学能力,这样才能上好《中国文化》网络课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中国文化留学生作业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