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视域下高校学报品牌传播现状与策略

2021-03-08 10:42陆军步兵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30期
关键词:学报融合建设

王 薇 陆军步兵学院

高校学报品牌的传播有利于学术资源的共享与发展,但当前我国的高校学报品牌在传播过程中存在品牌意识淡薄、传播渠道不畅等问题。文章从高校学报品牌的传播主体、传播途径、传播内容等方面对学报品牌的传播进行分析,以优化高校学报品牌的传播与发展,使其在媒体融合时代更好地结合时代特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同时,针对当前高校学报品牌传播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文章也将提出一些有实用意义的方法与路径进行解决,以更好地促进高校学报品牌的传播。

在信息革命的时代背景之下,媒体融合趋势正在向着纵深方向不断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建设也迈向了更高层次。高校学报对于高校建设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学报内容凝结了新时期先进的学术成果,是学术研究的重要阵地,同时,学报也起到了促进学术成果传播,优化高校科研教育成果的重要作用。因此,要不断优化高校学报的传播路径,扩大高校学报的品牌效应与影响力,这是高校进行双一流建设的重要辅助因素,也是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

概述

高校学报的内容丰富,学报的文字内容仅仅是学报品牌建设过程中的一个方面,其中封面设计、期刊定位、办刊宗旨等一系列要素都是高校学报品牌建设与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高校学报作为学术研究与交流阵地,在每一位受众的心中有着独特的定位与品牌形象。而对学报品牌传播事业而言,当下的高校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首先,高校在学报建设过程中要明确主体,搞清楚学报的建设主体,以及学报为谁而作的问题;其次,要明确学报的内容,要保障学报内容的先进性与创新性;再次,要明确传播渠道,即通过何种方式促进学报品牌的建设与传播,这是高校在学报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最后,要明确学报的受众,从广大读者的角度出发,使学报内容更加契合读者需求,实现学术传播与学术交流的意义。

媒体融合视域下学报品牌所受影响

首先,学报的传播受到了媒体融合时代背景的巨大影响。学报的传播除了传统的纸媒编辑以外,也取得了更多的创新与发展。在传统编辑与媒体的基础之上,时代的影响为学报传播营造了多媒体融合的多元化格局。在此背景之下,更加扎实的文字功底、更加先进的媒体思想、更加精湛的专业技能以及各种新媒体软件的操作等内容成为了时代给学报编辑提出的新要求。

其次,随着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们已经处于读屏时代中心。传统的纸质阅读在生活中的占比越来越少,更多的是碎片化阅读,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更多的是简明扼要。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浪潮当中如何提取科学的关键信息成为了学报编辑的重要工作任务。除此之外,媒体融合时代与互联网时代的交融也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公开透明性,学报期刊的方方面面都将被读者看在眼里。因此,维护好学报的品牌形象也是优化学报品牌传播的重要部分。

再次,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报品牌的传播与发展,就要打通传播渠道,通过更加积极有效的传播方式让更多的受众知道并了解学报品牌。微信、微博、短视频等线上平台能够为学报品牌的传播提供更加开阔的空间,这也是当下人们更加青睐的传播形式。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线上平台还能够通过对用户的使用记录进行分析,向受众推送更为精确的信息。

最后,在新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要更加重视跨媒体运营的传播模式,积极拓展传播渠道,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媒体融合视域下学报品牌传播现状

品牌意识淡薄、定位不明确

一些高校在学报品牌的建设方面缺乏品牌意识,并且对本校的学报缺乏明确定位。在高校的建设过程中,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报一般是依靠行政拨款进行建设,高校学报由于没有收费资质,也就没有了发行量和盈利的要求。但也因此,许多高校的学报建设停滞不前,对于品牌的建设不够重视。中规中矩的办刊思想也对高校学报的建设产生了不良影响,不明确的学报定位也降低了读者对其的关注度。

编辑主体专业素养不足

编辑主体在学报品牌建设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极大,但是当下许多高校的编辑团队水平参差不齐,媒体融合视域下,学报品牌的发展给编辑队伍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然而,部分编辑人员对媒体融合时代下的新技术与新理念置若罔闻,缺乏信息化时代思维与新媒体操作技能,使得学报内容更难以结合时代热点。因此,这些编辑主体所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学报质量的提高。

学报内容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意识

当前高校学报的同质化竞争十分严重。学报编辑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在学报期刊的建设过程当中不求变通,始终沿用传统的办刊思路,从而导致许多高校的学报品牌内容相似,难以发挥各自特色。在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学报品牌的建设不仅包括内容上的创新发展,还将包括学报期刊的栏目设计、定位方向等项目。学报的内容需要推陈出新,需要满足当下读者碎片化的阅读需求。因此,要积极促进本校特色与时代特征的结合,以激发学报的创新积极性。

整体传播效果欠佳

在媒体融合时代,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给高校学报品牌传播带来了重要的影响,仅仅通过单一的手段进行品牌传播,传播的整体效果将会大打折扣。高校学报品牌应当顺应新媒体时代发展的趋势,综合运用新媒体手段对学报品牌传播进行改革创新。利用微信、微博等线上公众平台作为学报的宣传媒介,在保障学报建设质量的同时,迎合受众的新需求。

媒体融合视域下高校学报品牌传播优化策略

优化学报发展传播机制

高校学报的建设绝大多数脱离了市场竞争,其运营成本悉数由国家行政拨款承担。这导致了许多高校的学报品牌建设缺乏潜在动力,主创人员敷衍了事,这是传统高校学报建设机制的束缚。对此,相关部门与高校应当从体制机制的建设层面积极破除传统机制的束缚,打破高校学报建设与市场之间的壁垒,给予高校学报建设更多的自主权,允许其自由参与市场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与氛围能够激发高校学报品牌的建设,提高其竞争活力。同时,高校学报建设应当积极争取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的支持,吸纳财政拨款投入到提高学报建设质量的工作当中,切实提高学报的学术水平与传播效果。此外,对于学报的传播机制优化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手段与措施,积极利用媒体融合时代下的先进理念与技术,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品牌服务,打造服务型学报建设。在良好的学报传播机制之下,高校学报品牌能够不断优化发展,品牌效应不断得到提高,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建立差异化品牌定位

高校学报是学术期刊的重要主体之一,不同类型的高校所承办的学报内容涵盖了文、理、工、农、医等不同领域,这些学术领域有着明显异同点。为了更好地使学报品牌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就要从多个角度打造良好的学报品牌形象,明确学报品牌差异化的定位要求,突出学报品牌的特色。学报品牌的差异性也是其突出特色,对于高校学报品牌建设而言,这将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在学报内容以外,学报的栏目设置也对学报品牌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栏目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彰显品牌优劣的重要形式。学报编辑人员要打造品牌特色,针对当下国内外的学术研究热点重点展开学报的栏目设置,并且要重视自主创新与学术拓展,将创新性的学术研究作为学报品牌建设的亮点,避免由于同质化竞争而导致学报内容、栏目设置千篇一律。差异化的品牌定位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不同读者与受众的学习、研究需求,将品牌形象树立起来,吸引一批具有高黏度的受众群体,促进学报品牌的传播。

加强学报编辑队伍建设,构建复合型编辑梯队

高校学报品牌的建设离不开优秀的编辑人才队伍。当前许多高校的期刊学报品牌建设正是由于编辑人才队伍的缺乏,而导致学报质量下降,传播力度式微。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学报品牌建设,学校应当重视人才引进策略。高校与一些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有着学术与业务上的往来,因此,学校可以积极拓展人才引进范围,从理论研究领域、专业实践领域等范围内吸引编辑人才。同时在人才队伍的建设过程中,也要重视新媒体人才的吸纳,强调对学报建设过程中新媒体技术与理念的应用,更好地发挥复合型编辑队伍的建设作用,高校可以根据编辑队伍人才的才能与技术优势进行梯队划分,使人能尽其才。编辑队伍中有许多的高校老师,这些教师在其专业领域有着良好的职业素养与研究成果,教师也可以挑选学生进行相关学术研究的辅助工作,积极进行学术的创新研究。此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专业视野的开阔,也为学校学报品牌在学生中的传播营造了良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在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之下,高校学报品牌的传播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特定领域的研究成果发展,为我国高校学术研究与文化建设提供更为有力的帮助。当前,高校学报品牌的建设与传播还存在着一定问题,对此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结合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进行改良与发展,促进媒体融合时代高校学报品牌的建设与传播。

猜你喜欢
学报融合建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致敬学报40年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