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工业文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探讨

2021-03-08 10:42新乡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30期
关键词:工业精神大学生

徐 彦 新乡学院

作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正处于平衡机遇与挑战的重要阶段。因此,大学必须充分发挥集体创新性学习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理工科院校,要将工业文化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这不仅可以为工业发展提供精神源泉,还可以在课堂上推动工业发展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从而帮助学生发展和完善自身的思想和价值观,并鼓励他们将创新和创业与工作文化相结合,达到创新创业新高度。此外,还可以适当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创业理想融入到国家和经济发展需求中,并将这种模式推广到全国其他高校。

青年人的价值观将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因此,青年人要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教师要引领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当前社会,新型教育观念不断发展,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思想政治素养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校可以邀请劳模和专业人士到学校分享成功经验,与学生交流,向他们介绍双创教育模式下公司的业务和工作方法。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走进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的文化发展,并聘请公司业务骨干充当校外导师。通过学校与公司的互利合作,使学生更好地传承工业文化,弘扬工业精神。该文化产业精神不仅可以作为学生施展才华的宝贵资源,还可以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助力。

工业文化的概念

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以模范工人为代表的工艺和工业文化逐渐出现。在大庆、双弹、卫星等为代表的工业精神的推动下,在工业化进程中航天精神的有力传承下,工业文化逐渐得到丰富和升华。

几乎所有文化都会受到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它们必须追求非常具体的职业类型。所以,首先要了解工业文化的范围才能把握好创新创业与其之间的关系。工业文化的范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物质工业文化、工业体系文化和工业精神文化。工业文化范畴的研究相对成熟,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工业物质文化,例如工业文化会限制工业产品和工业产品的工业系统,而工业组织文化主要通过政府管理者和市场制造部门来表达,它包括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工业机构和组织。最后,工业文化精神是一种主要由生产活动形成的独特价值,其有着重要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着重要作用。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大学生是国家的脊梁,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引擎。由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持续发展,以及市场竞争尤其是人才竞争的加剧,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就业面临着巨大挑战。针对当前的创业现状,各级政府和部委也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积极推动学生创业的政策,但是,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形势仍然不乐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据分析和调查,目前全国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在5%左右,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创新创业成本过高,大学生现有资金不足

研究分析表明,大多数创业者的业务资源有限,资金存储不足。比如在上海这样的金融大都市,由于员工工资、租金等运营成本过高,很多创业公司的基本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此外,资本储备链的缺乏最容易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失败,资金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创业的进程。鉴于高启动成本的严酷现实,大多数初创企业在面临强大竞争压力的同时利润也相对较低,从而使企业岌岌可危。

大学生对创业有浓厚兴趣但创业经验不足

据初步统计,河南省高校获批2020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49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556项,这表明大学生对创业非常感兴趣。但是,对于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创业的难度与其他创业者不同。在创业初期,大部分的创业者缺乏创业经验,这就是创业成功的基础所在,也是业务流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但是大多数教育机构和学生群体遵循既定的学校发展计划学习,其中并不包括创新创业课程,导致学校不能很好地为想要自己创业的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方向,他们大部分还需要在企业或公司学习财务管理、经济学、营销模式等方面的技能。

创新创业经营项目选择困难

创业项目的选择是创业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培养创业精神的起点。业务过程中有很多未知因素,因此选择合适的业务项目可以有效降低投资的不确定性。很多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梦想,无论是基于经验和品味的结合选择创业项目,还是基于市场发展需要选择创业项目,创业项目的选择一直都是大学生的劣势。我国的创业教育体系、创业课程及相关政策实施起步较晚,近年来,上海大学生创业率在2%到3%之间波动,而工业化国家大学生创业率则在20%到30%之间波动。对于创业者来说,大多数人很难将自己在商业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学变成一把“利剑”,从而果断地决定一个创业项目。

国家缺乏对创新意识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中国的高等教育也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向传播化和计算机化转型。由于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初见成效,应试学习逐渐向“开放教育”转变,包括就业和教育在内的素质逐步提升。教育的不断变化已经改变了创业学习方式,但是总的来说,国内大学的创新创业培训,特别是技术大学的创新创业培训,还相对不发达。而且,大部分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课程相对较少,且大多数情况下只讲授理论知识,不注重实践技能。此外,学校往往因资源和人员不足而缺乏创新创业专业团队,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基本素质的培养。

工业文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今天的青年学生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命运,他们是未来创新创业的原动力。因此,青年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创新创业能力。专业的持续发展可以有效提升当今青年学生在社会工作领域的基本技能,将工业文化融入青年学生的创新和创业培训中,这在国家提倡的双创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工业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文化遗产;其不仅可以推动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把握,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缜密的商业头脑。除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大学生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良好的创业基础素质,他们就无法走向创新创业。引入工业产业文化,促进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帮助青年学生避免不良社会风气带来的后果,有利于他们创新创业的成长和进步。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工业文化相结合的相关策略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课程的完善

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现了课程的两个原则,即反映教育、培训和商业实践的现状和培养满足实际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坚持科学和实用的原则,在开设课程时,创新创业理念与专业课程体系完美结合,保持和提升“双创”能力是综合性创新课程的核心。与此同时,高校在完善创业的模拟训练系统时,要将双创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探索构建专业课程思政和“双创”教育有机融合的协同育人体系。

引用新时代中国工业文化,强化新业务学习对创业体系的作用

要继续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着力弘扬工业文化,大力发展和弘扬新时代的中国工业精神,践行创新精神,弘扬诚信品质,传承创业精神,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为创造生产机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下,要弘扬新时代中国工业文化、新时代中国工业精神和中国创新精神的学生创新。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渗透到学生的整个教育环节中,通过培养创新和创业素质来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创新创业梦想。

在创新创业培训中,高校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可以检验理论。大学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重视实践环节。以正确的创新创业理论为指导的科学实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规划人生道路,也可以让迷茫的学生找到发展方向。这就要求学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不断融入工业精神,多为学生提供实践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机会。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多元合作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敏感度,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精神。

为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必须制定和实施强有力的创新创业培养计划,采取适当的措施,将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将工业文化精神融入到整个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创业领域的吸引力。同时工业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几率。

猜你喜欢
工业精神大学生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拿出精神
工业人
大学生之歌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