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非遗地图设计策略研究

2021-03-08 11:27梁丽珠广东东软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33期
关键词:界面设计佛山内容

梁丽珠 广东东软学院

佛山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作为文化经济项目还处于待开发的阶段。佛山非遗地图设计是佛山非遗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它以品牌、地图、书籍、手机APP、网页等多种形式呈现,并结合新技术,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佛山非遗地图作为佛山非遗文化形象的代表,吸引了年轻人群的关注和喜爱,活化了佛山非遗文化。佛山非遗地图设计策略研究的思路为:阐述佛山非遗地图设计的背景,分析面临的设计问题,带领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设计实践,并反思设计中的突出问题,总结设计的策略。佛山非遗地图设计从无到有,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要把整个研究及设计过程的思路和经验,整理和总结出来,吸引更多人关注佛山非遗文化,助力佛山非遗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设计背景

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历史上的天下四聚、四大名镇之一,是广府文化发源地、兴盛地、传承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自2005年国家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以来,佛山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家级14项,省级48项,市级101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5人,省级55人,市级163人[1]。

佛山非遗文化的现状:虽然具有较高的文化和商业价值,但也存在星星满天,泛而不强;圈子小众,活化程度不足、缺乏自我造血功能;传承人老龄化、后继力量不足;存续状态不均衡、区域性发展差距较大等现实问题[2]。2020年,佛山举行文化发展工作会议,明确开展《佛山建设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三年计划(2020~2022年)》,继承和延续了“文化佛山”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佛山从“文化大市”“文化强市”“文化导向型城市”到“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的提质升级[3]。

设计问题分析

佛山非遗地图的设计目标与非遗项目现状的矛盾

佛山非遗地图设计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佛山非遗文化与旅游经济的结合,推动佛山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现代设计的新形式,吸引游客来到佛山非遗文化发源地,了解非遗文化。通过调研发现,目前针对游客的佛山非遗项目还有待开发,大部分没有固定的、具体的活动安排。通过网络搜索非遗文化的“落脚点”,只能查到非遗项目的相关保护单位,它们主要是博物馆、研究社、传习社等文化单位,如果把这些单位作为旅游的目的地,显得比较传统和单一,难以满足现代年轻人的需求。佛山非遗旅游项目的开发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佛山非遗地图的设计,容易使佛山非遗地图只流于一般形式的文化推广,不存在实际上的导游作用。

佛山非遗地图设计缺乏商业驱动力

项目研究过程中,虽然得到了学校的支持,但在带领学生展开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和同学则分别充当甲方和乙方的角色,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项目的积极性,容易产生项目不真实的错觉。商业需求是设计的驱动力,若缺乏商业驱动力,将难以使学生和团队的力量发挥到最大化。

佛山非遗地图设计的工作量大

佛山非遗地图设计所包含的内容不只是普通的导览地图,还可以借助书籍、折页、手机APP、网页、视频及VR等多种形式,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作为宏大的理想和目标,单单依靠课题科研团队和学生完成,凸显出其中的不合理和不科学的地方。带领21位同学展开设计,每个步骤都需要有严谨和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同学的项目内容各不相同,因而更需要一对一、面对面进行设计指导。

佛山非遗地图设计的专业跨度大

佛山非遗地图的概念是宽泛的,它可以与高超的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在文化活动中,利用虚拟技术,让用户有交互式和沉浸式的体验感。目前笔者团队能够胜任佛山非遗地图品牌设计和相关的视觉设计,但是对于数字媒体技术VR/AR等技术的结合,仍缺乏相关技术的支撑。

设计实践

2021年8月,笔者带领广东东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18级4班共21位同学,展开了佛山非遗地图设计活动。前期的初步调研中,为了体现工作量的平均,整个设计项目共安排了21项内容,其中界面设计小组安排2位同学分别负责手机界面设计和网页界面设计,另外19位同学分别负责佛山14项国家级和5项省级非遗项目的静态和动态插画设计。

设计调研

第一堂课上,笔者对佛山非遗地图设计项目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并且公布了21项任务内容。同学以小组的形式,对项目内容进行约10分钟的讨论,然后再以先选先得的方式,开始选题。同学们普遍认为设计难度较大的“冷门”项目,例如“界面设计”,便落在选题速度比较慢的同学手里,由此便知“界面设计”,是后期的重点辅导对象。

接下来的一周时间,每一位同学都要根据各自负责的项目内容展开调研,调研的成果需要在本周五以PPT或者PDF的形式,进行汇报。汇报内容主要围绕以下方面:①概括介绍非遗项目内容(文化内涵、文化特点、视觉特点);②设计创意的来源,把设计的原始元素罗列出来;③介绍自己的设计,将表达非遗项目的内容和特点。到了汇报之时才发现,只有极个别同学能够较为深入的对项目内容展开调研和分析,大部分同学的调研报告只是把网络上的资料复制、粘贴出来,并没经过自己的反思和总结,一看就是冷冰冰的文字、图片资料。仅仅达到老师提出的3点要求,没有自己的发挥,这对今后的发展影响明显不够。

笔者认为可以拟定相应的计划,更加具体,更加细分,更加明确调研目录,也可以将其作为ppt的汇报目录,解决学生找不到调研方向的问题。另外,也要通过具体设计案例,加强同学们对设计调研的认识和了解。

设计的过程

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现代设计概念的认识是模糊的。如何利用传统文化进行视觉传达设计,吸引年轻人喜欢的风格?在这里笔者主要引用了“每日故宫”“紫荆城600”“故宫博物馆网页”“上海博物馆网页”等界面设计作为案例,这些都代表着目前中国国内传统文化与现代视觉设计结合的最高水平。尤其是近年由故宫博物院掀起的国潮,已然成为文创设计的标杆,各种网红级的文创产品,受到广大年轻人的喜爱。

无论是传统文化的推广,还是文化经济上都取得瞩目的成就,以这些案例作为引导,除了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展示传统文化结合现代设计的价值与意义,确立传统文化现代设计的可行性方向。

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在于项目原始素材的选择,在众多的素材中,作出选择,这不是随机的行为,而是要呈现设计的依据。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弱项,虽然他们嘴上不说,但是内心容易把自己当作“甲方”“乙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他们重要的理想和追求。因此,这个阶段更需要“答”和“辩”,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帮助同学们理清思路。

非遗项目插画设计的时间要合理安排,其中静态插画设计时间约为两周,动态插画设计时间约为一周。这就要求同学在丰富的静态插画设计的基础上加入简单的动态元素,配上音乐,每一个视频大约15秒左右,这个设计工作安排清晰,学生也认同,全部作品都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

设计的过程中,笔者基本确定两个辅导方向:第一,对于有较强设计能力的学生,只需稍作引导,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第二,对于设计能力较弱的学生,明确设计的方法、内容、构图、色彩及风格等,让他们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执行,这个方法不但易于学生接受,也大大提高设计的效率。

每周五是设计成果汇报日,一个月每位同学都要进行4次汇报,无形的紧迫感,同学们都很紧张地准备,并争取顺利完成汇报任务。除了每周五的公开汇报,其余的时间学生都可以自由地与老师一对一、面对面交流沟通。

设计实践反思

整个设计的过程中,面对的主要问题有:①设计的风格不统一。作为一个总的设计项目,虽然已经给定基本的设计风格,但是每一位学生提交的初步设计方案风格各异,他们缺乏团队合作的基本训练,只能依靠老师的引导和统筹,才能引导正确设计的方向。②学生的版权意识薄弱,对于文字、图形等网络资源的使用,缺乏版权意识,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对相关内容信息的了解程度,确保设计不会构成侵权等问题,影响作品后期的发表及推广。学生对于设计素材的选择,比较随意,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其设计缺乏依据、设计思维不严谨等问题。③缺乏商业驱动力。在设计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分别充当了甲乙两方的角色,缺乏商业甲方的要求和评价,容易使学生产生项目不真实的错觉,也对设计的问题缺乏深入的了解与认识,为了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设计潜能和动力,单凭课堂上老师的讲解是不够的,设计里面需要有课堂以外的驱动力,这样才能为设计提供真正的动力和帮助。

设计策略总结

政府对于佛山非遗项目的统筹和规划、发展

设计都是根据实际的内容展开的,但是佛山非遗地图设计已经比实际需求超前,为了达到其设计的真正目标,佛山非遗与旅游经济的结合,还是需要由政府统筹、规划、发展,开发佛山非遗旅游项目,配套旅游资源,让佛山非遗项目对于普遍老百姓而言,不只是一个概念,而是能够实际参与的旅游文化活动。只有这样,佛山非遗地图才能发挥其真正的导览、推广传统文化的作用。

以点带面的设计思路

笔者对实践中的人力、资金不足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前期的设计探索阶段,在有限的条件下,应该以做少、做精、做细、做好作为目标。如果每一位同学负责一项内容会感到吃力,那么可以更换合作模式,学生以小组、团队的方式,通过缩减项目数量,把所有的力量集中在少数的项目当中。将项目任务进行细分,根据项目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分配工作任务。这样集中力量,解决少量问题,既符合实际的需求,也能提高项目的质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寻找方向。当有了好的设计经验和方向,再以点带面地把它应用在更多的实践当中。

获取有限度的设计驱动力

项目的研究得到了学校的支持,但是设计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商业驱动力,没有了商业需求,如何验证设计?作为概念性的设计,需要获取设计反馈,进一步提升设计水平。

通过真实的设计实践和反复思考和研究,在有限的条件下,可以寻找设计实验的对象,这些实验对象可以是学生,可以是专业的老师,让他们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设计体验,并且对设计体验作出反馈,整理和导出反馈的数据,使其成为验证的设计依据,也可以成为促进学生修改设计方案的动力。

抛砖引玉的合作思维

通过佛山非遗地图前期的品牌形象设计、手机APP界面设计、网页界面设计及19项非遗项目的插画设计,佛山非遗地图已经从无到有,迈出了创新性的一步。项目涉及的专业技术范畴广泛、项目内容多、跨度大,对于VR、AR等技术,要通过设计交流和文化推广等多种形式,吸引更多的机构关注到佛山非遗地图设计,希望未来在多媒体技术方面,有更多合作的可能。

佛山非遗地图设计策略研究,立足佛山丰富及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借助新技术、新手段、新形式,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的融合。虽然佛山非遗项目文化经济还处在有待开发的阶段,但是文化经济作为佛山未来社会发展的引擎和动力,潜力不容小觑,只有站在统筹、规划、发展的战略高度,才能发现佛山非遗地图设计的问题,并思考、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使项目从无到有。佛山非遗文化与现代设计合作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期望通过佛山非遗地图设计策略研究,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佛山非遗文化,共谋发展。

猜你喜欢
界面设计佛山内容
中医养生APP界面设计
“共享员工”平台界面设计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中国传统元素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佛山瑞光
面向智能手机的UI界面设计
广东佛山,有一种绿叫富贵来袭
主要内容
广东佛山 小记者参观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